天师

第204章 蛊师(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师》最新章节。

“那也算是她咎由自取,毕竟害了那么多人。”

李诗倚靠着墙,听着故事陷入思索。

“那他们为什么要讨厌阴阳先生?这件事应该算蛊师的错吧,是她自己没打听清楚。”李诗纳闷道。

“迁怒呗。”

袁牧耸耸肩,说道:“八百名多名蛊师,最后只剩下200多个人,换谁心里好受。”

蛊师的培养极为不易。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成为蛊师。

成为蛊师需要“过三关”。

一般都是挑选新生儿,在五个月大的时候,苗寨祭祀会在他们的体内种下蛊虫。

这类蛊虫无毒,也不致命,只是检验体质,是否可以成为蛊师。

蛊虫会在体内游走,这时候要看婴儿的反应。

反应越大,越不适合成为蛊师。

相反,反应越轻,代表体质越好。

毕竟成为蛊师后,日后生活定然是要与蛊虫息息相关。

这是过一关。

种在体内的蛊虫可以活七个年头。

等七岁的时候,祭祀会安排他们进入千蛊洞,开始过第二关。

据记载,需要在千蛊洞待满三天才算过关。

千蛊洞是个相当神秘的地方。

有关信息记载甚少,具体袁牧也不清楚,但大抵应该是个很可怕的地方。

打个比方。

假设进入千蛊洞的人能有100位,最后通关的,不足三分之一。

没通关的是死是活,这点也不得而知。

至于第三关,袁牧只清楚是在孩童十岁的时候,开启的试炼。

具体要做什么,书里没有任何提及。

恐怕只有苗寨里面的人才知晓。

总之。

苗疆十八寨,加起来的人口也不过数十万,能成为蛊师的,凤毛麟角。

是万万里挑一。

所以,蛊师的地位仅次于苗寨祭祀。

除了蛊师,苗疆地区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职业。

比如养蛊人,药童药人,驱蛊师等等,但本质上都是给蛊师服务的。

由此可见明万历年间,苗寨拥有813位的蛊师,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813,还只是记载中的数字,实际数量可能更多。

“苗疆蛊师很是闻名,在没出事前,可谓无限风光。

只因蛊虫虽毒,但也能救人。

出事后,人人恐惧于蛊师的手段,又有天子之令,大部分人都断了和他们的往来。

后来,苗疆地区连续三年大旱,几乎颗粒无收。

天子下令又不得帮衬,苗疆地区伤亡惨重。”

与此同时。

钦天监的几次风水预测,都帮了天子大忙,又解决了城内的鬼邪侵扰。

天子龙心大悦,阴阳先生可谓名极一时。

一盛一衰。

相较下,苗疆蛊师便心生怨毒,隔三差五的就对阴阳先生,风水道士使绊子。

但人数悬殊,对方也不是吃素的,你来我往,谁都讨不到好处。

“恩怨持续数百年,到现在都不消停。”袁牧挠了挠脸颊,无语道。

“其实也是他们有错在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鉴宝:极品校花求我做贴身鉴宝师
鉴宝:极品校花求我做贴身鉴宝师
———本书有图有真相,30万字前插图在评论区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意外拥有透视眼的林峰,会如何改写自己苦逼的命运?是成为鉴宝大师?还是赌石高手?又或是神秘的强大修真者?拭目以待吧!......“站住,别跑!几个凶狠的纹身男使劲追着一瘦一胖的年轻人。“峰子,实在不行,咱们跟他们拼了!“你丫的,赶紧跑吧!“卧槽!突然,一块鹅卵石将跑在最后面的胖子给绊倒了,林峰见状,连忙扶起他,接着跑可终究还
酒新海棠
开局女友提分手,我转身攻略清纯校花
开局女友提分手,我转身攻略清纯校花
“陈令,我们结束了。”陈令爱了女孩整整一年,却只换来一句冰冷的分手。心灰意冷之际,陈令遇到了清纯可爱的傻白甜校花---“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呀?”“因为在我一无所有的时候,是你一直默默支持我。”“你会一直对我好么?”“当然,如果你愿意,可以是一辈子!”简介无力,移步正文!!!
破道无敌
星语童话之天使泪
星语童话之天使泪
本书讲述的,是几个年龄相仿的少年,在同一时空下相遇相知相爱,又于不同时间段相继分离的故事。在人生的某一时间段里,我们注定相遇,却如两条交叉线,相遇于一点后渐行渐远再无交集,我们只能怀抱曾经有过的美好回忆,继续朝前走。人生中过客寥寥如过江之鲫...
一米立方
灵气复苏:剑途
灵气复苏:剑途
关于灵气复苏:剑途:+++千年之前,灵气复苏。一颗陨星坠落,七大异族侵入蓝星,一朝有人皇镇压世间,光解之后安稳数百年又有暗流涌动。千年之后,华山少年执剑下山,本为领略世间极致剑道,却被卷入各族之争。
Ammuge
重回1978:从换亲女知青开始
重回1978:从换亲女知青开始
从换亲女知青开始:前世,假少爷陈宏业娶了韩树花。他靠着做生意发家,过上了财富自由的生活。反观真少爷陈康健,因跟清冷女知青结婚后不如意,把握不住人家,还被平反的老丈人打残,最终过得凄惨。于是陈康健重生后为了扭转命运,当即表示要换亲娶韩树花!可他不知道,陈宏业也重生了!在陈宏业视角,她被这未婚先孕的恶婆娘几次拖累,甚至入狱,但好在他出狱后赶上改革开放浪潮,这才有了前世的成就!可陈康健却觉得她旺夫?笑
知安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