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洋铁舰

第127章 王爷(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清末:大洋铁舰》最新章节。

“吾乃桢亲王,尔等立身行事当以前朝为尊,这碗粥我先喝!”

虽然种花家早已步入民国但信息的阻塞和封建传统的根深蒂固,

保皇党和大多数百姓依旧没有剪去长辫。

这名身穿汉人长衫满脸灰头土脸自称前朝王爷的山羊胡老头端起正在排队的百姓前的粥就往嘴边送。

“你这小贼安敢饶舌!这是营津渡放粮,你问问他们的炮火认不认你这个王爷!”

身材瘦小的后生指着这名王爷喊道,但终究口舌之辩在这种时候终归上不得台面,

还没等营津渡士兵反应过来,后生甩着鞭子直接一拳挥了过去。

“皇上!您看到了吗!礼崩乐坏!瓦釜雷鸣!天神降旱灾惩罚!朝廷真的要亡啊!”

王爷挨了一拳后扑通一声跪下朝着京都的方向喊着。

施粥的辎重部队的中尉总兵官听到王爷口中的“瓦釜雷鸣”哈哈大笑:

“老爷子你喝的谁家的粥啊,怎么还吃着奶骂娘呢?”

中尉大脑飞速运转着让矛盾化解,这打趣的话也属实有用,人群中并没有出现骚乱反而排队的难民零零散散地笑起来。

...

“南粮北运,筹粮的事让唐勤去办吧。”

仲权抽了一口烟斗说道。

“权儿可这完全是往袁光头挖出来的火坑里跳啊,如果这么做极有可能带来的口碑仍旧被他拿去。”

仲权看向自己父亲无奈地说道:

“可百姓等不起。”

而阮思萱却说出了仲权最担心的事情:

“旱灾造成的饥荒,塘甬之地的粮食问题是否要在部分干涉转变为集中管理?”

这也是仲权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旱涝灾害算战时状态,强迫经济可能会适得其反,

强制压迫下极容易出现无法禁止的私自交易、结党营私之行为。

“不可,本来就被总统府强行盖上扰内忧帽子,我们现在对塘甬粮食实行强制管控,

是能有效缓解鲁省旱灾但这是左脚踩右脚,终究竹篮打水。”

仲权摇头继续说着,

“现在只是附近县郡的难民,如果鲁西部不去关外或者是要通过营津渡商港乘船前往关外呢,

大量难民汇聚于此那时营津渡的压力可不像此时。”

仲权呼出一口烟拿起桌上望江山仇先生的电报,电报上整齐地码着:

“今观直隶、鲁省灾情不断,虽种花家民国四海困穷,尤当惜物力,节私欲。

使涓滴归公,方能蓄力以解决当下同袍兄弟之难。”

塘州海军部军报上已经刊登,塘甬商界的各大商贾和小商贩都进行了募捐。

“这场海战虽重创日寇联合舰队第二舰队,但我们的伤亡也是一笔不少的数字,

如果现在海军部财政部全力救灾,恐怕撑不住一场成规模的海战。”

海军部的财政部长是仲权父亲担任,在欧战爆发前营津渡还是有大把的财政结余。

后勤一名士官进来拿着一种玉米券放在桌上,仲权拿出一块微透明黄黑双色巧至半透明的昌化石,

塘州西子湖畔西冷印社选的桃花冻色临安昌化石作为营津渡最高长官的印章。

不算什么名贵石头但因其质地坚硬,在篆刻时可在细腻处做文章,这就更能彰显身份。

一旁的文职记录员取出朱砂艾绒印泥开始一张张用力地印上去。

印章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并没有采用水印,而且仲权用的是蔡棘的蔡旭坤印。

“按人头平均发放,让外面的灾民按券采购。”

营津渡港口放开改造后与顺顺港联系密切,自原来的按一年两次的航运班次改为按月发船。

毕竟渤海湾的对面也是海军部管辖,并且关外地广人稀,靠海的百姓更乐意坐船向北走。

“来,拿着,这是粥票,这个是...”

夏日的营津渡城外的百姓破衣烂衫的直接睡在城外和战壕铁丝网外,

错落的战壕内的守军每天都要踩在战壕踏板上叮嘱往来百姓不要擅自通过铁丝网。

城外的热粥通过小军车送来。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桢亲王呆了两天在众人面前开始吟诗诵词起来,当诗句背完后满脸泪水纵横道:

“臣乃旗人,正黄旗!若被皇上得知此光闪闪贝阙珠宫之地却不予我等居住,定要有人为此人头落地!”

营津渡的后勤部军官只是笑笑背手拿鞭来回悠闲地踱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明朝末年。山河陆沉,日月无光,东北建奴,西北流民,东南豪强,西南蛮夷!每一样,都让年轻的崇祯皇帝有心无力。大明这驾马车,行驶两百多年,已经到了吱吱呀呀崩溃的边缘!崇祯举目四望,茫然无措!还好觉醒了模拟器!模拟器说杀了魏忠贤,文官无人可制,大明要更快玩完?叶铭:“陛下杀魏忠贤!是取死之道!”模拟器说杀了袁崇焕,东北要大乱?叶铭:“陛下杀袁崇焕,皇太极大喜,庆功宴上陛下不到,皇太极都不敢动筷!”模拟
最爱喝娃哈哈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苏治只是一个普通的短视频制作者,直到有一天他点进了一个小网站。只要在该网站发布的视频,就能被平行世界里各个朝代的人物所看到。他不仅可以获得点赞奖励,还能得到大哥们的打赏。半信半疑的苏治,发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于是,皇帝们轰动了。秦始皇:朕灭六国,一统华夏!第一名,不为过吧?汉武帝:朕扫平匈奴,建汉家脊梁,前三名,应该有吧?李世民:朕文治武功,打得周围番邦磕头求饶,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二!朱元璋:咱
权照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明镜要高悬
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
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
现代医学博士谢宁,一朝猝死,再睁眼成了古代乡村打爹骂娘、卖媳妇的人渣混蛋。上辈子活活累死的他,本想搂着老天派发的美貌妻子懒懒躺平,可妻子和村民的期望,让他被迫努力,他提高粮食产量,广济良方,就连科举也是一骑绝尘。不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状元?谢宁这个现代医学博士根本不怕。一口气考他个大宴朝第一个六元!被皇帝、太子捧为眼珠子之后,谢宁发现庙堂之高,朽木为官,殿壁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形之辈,凶
霸气侧漏漏你一脸
寒朝秘史
寒朝秘史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大魏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