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族太疯狂,竟背着我吊打诸神

第366章 我很有爱心的(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眷族太疯狂,竟背着我吊打诸神》最新章节。

很多人都觉得,王毅的领地竟然这么大,以他的能力肯定会消化不良。

有句话叫贪多嚼不烂,没有这么大的码力却非要拉这么重的车?

到时候不但车拉不走,发动机也要被累报废。

在他们的严重,王毅的这一决策可笑至极。他必然会因为领地过于的臃肿,最后在众人的围攻之中,成为其他人口中的美食。

然而看着看着,他们就发现事情好像有点不太对劲了。

这所谓的绯色黎明,正如同一轮缓缓升起的太阳,充满了活力跟希望!

这里哪有什么臃肿的胖子,分明是一尊浑身筋肉的人形暴龙!

那些学校的代表团纷纷拿出了记录工具,将王毅的绯色黎明帝国崛起过程,全都给详细的记录了下来,准备拿回去好好的研究一下。

他们还给这一断起了个非常霸气的名字,因为帝国叫绯色黎明,所以这一段记录叫做《帝国的黎明》。

当然,还有人称之为《初生的太阳》,以对应黎明的意义。

也有人认为,王毅的这套打法,将会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所以他们将其称为《时代在召唤》。

更有人觉得,绯色黎明帝国简直就是大家梦想中的过度,是理想乡!因此他们将这段记录命名为《放飞理想》。

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收起了刚刚的狂妄与傲慢,成为了谦卑的学徒。只希望能从对方行径的蛛丝马迹之中,学到足以让自己变得更强的点。

这一刻,再也没有人敢质疑王毅建设帝国的正确性。

绯色黎明帝国,用它的强大,矫正了所有人的世界观。

可让很多人惊奇的是,绯色黎明帝国似乎并没有向外发动进攻的意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依旧跟前期的自己一样,注重内在的修养。不断的精炼自己的技术,提升文明的等级。

这种情况十分的诡异,要知道这里是比赛神域,这只是一场终将会结束的比赛。

虽然时间长达三十多天,也就是神域之中三十多年。可当比赛结束的时候,一切努力的成果都将归零。

所以,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在这种终归会毁灭的神域之中建造过多的永久性建筑,是一种极大地浪费。

也正因如此,绝大部分参赛者更加注重的是实用性,而非延续性。

可在大家的眼中,绯色黎明帝国的行径,仿佛要在这个神域之中永久长期的存续下去。

他们是奔着打造千年帝国的方向在奋进!甚至不惜代价投入一些消耗巨大,要在很久之后才能见效回本的工程。

这无异于跟利益最大化的比赛理念相悖,平白造成了大量的损失与发展先机。

不过到了这一刻,已经没有人敢在对绯兔一族的发展提出任何的异议了。

原因很简单,打脸是真的很疼的!

他愿意这么发展就这么发展吧,不进攻其他人不是挺好的么?

就在大家觉得帝国会一直这么下去时,单间之中正在学习的王毅,被客厅中传来的蜂鸣声吸引了过去。

“什么情况……祷告?”

王毅看着客厅的大型光幕:“没想到都发展到这一步了?嗯……求救信号?同校的校友啊?

救不救?

当然救了!我可是个很有爱心的人!没有比我更有爱心的人了,没有!”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灵气复苏后,我从一支苍蝇拍开始
灵气复苏后,我从一支苍蝇拍开始
灵气复苏时代到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逐梦客
起源神史
起源神史
家族被灭,域外危机。寒天原本应该过着美妙的少爷生活,却惨遭心怀不轨之人联合异类灭门。寒天怀着一颗复兴家族报仇雪恨的心一步一步成长,而在这过程中,他又会遇到哪些事和人呢……
漩天启灵
和国民女神恋爱后,我全能了!
和国民女神恋爱后,我全能了!
关于和国民女神恋爱后,我全能了!:林煊与网上结识多年的“游戏大哥”,一次偶然见面,却发现对方是自己喜欢的女明星苏茉莉。两人双向奔赴。没想到线下的苏茉莉和网上的人设呈现截然不同的反差。网络上网友眼里的苏茉莉是大明星,高冷女神。林煊眼里的苏茉莉就是个恋爱脑小可爱,涩涩大魔王。林煊:“茉莉爹,上课辛苦了,我来给你按摩按摩,你看这力道合适吗?”苏茉莉:“不错,手法进步快啊。嗯?手往哪放呢?”林煊:“嘿嘿
三三七七真可爱
人生模拟:女剑仙跨界寻我
人生模拟:女剑仙跨界寻我
女剑仙跨界寻我:南烛染上一种怪病。医生告诉他仅剩三个月寿命。............一次次模拟,南烛成功体验不同人生。直到某一天,南烛还处于睡梦之中,突然感觉怀里多了个人。女剑仙:“哥哥,这一次,我不会再失去你了......”南烛:“......”(简介无力,请移步正文)
是墨不是默
老舅别怕,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
老舅别怕,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
有九个漂亮姐姐,加十八个可爱外甥是什么体验?苏明绑定神级舅舅系统!只需照顾外甥,挖掘并培养外甥们的潜力,就能获得返还奖励!无论什么领域,都“略懂一二”!多年后。娱乐圈顶流、科研巨擘、金融大鳄、体育健将……统统给我从舅舅家走出去!舅舅我啊,就是这么平平无奇、朴实无华!只需一声令下,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那臭小子,不要正月剪头啊喂!”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