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梨园那些事》最新章节。
<div class="tt-title">第一百一十二章:竹筠戏楼
在小镇的一隅,有一座竹筠戏楼。它矗立在那儿,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承载着岁月的斑驳与往昔的辉煌。戏楼的飞檐如展翅欲飞的凤凰,虽经风雨侵蚀,那朱红的漆色仍倔强地残留着往昔的艳丽。
戏楼里,有个叫阿瑶的年轻戏子。她生得一双杏眼,顾盼生辉,嗓音更是婉转如黄莺出谷。阿瑶自小就在这戏楼学戏,对戏楼有着深厚的情感。她的师傅,李班主,是个严厉却又慈爱的老人,将一生的技艺都倾囊相授给阿瑶。
一日,小镇上来了个神秘的访客,名叫苏然。他一袭长衫,气质儒雅,眼神中却透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深邃。苏然对竹筠戏楼似乎格外感兴趣,每日都来听戏,尤其专注地看着阿瑶表演。阿瑶在台上唱戏时,也总能感觉到台下那道炽热的目光。
随着时间推移,阿瑶与苏然渐渐熟悉起来。苏然会在戏后给阿瑶送花,还会讲一些外面世界的新奇故事。阿瑶的心,如同平静湖面投入了石子,泛起层层涟漪。然而,李班主却对苏然充满警惕,每次看到他与阿瑶交谈,都会面色凝重。
不久后,戏楼里开始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戏服莫名被划破,道具也常常丢失不见。阿瑶心中疑惑不已,而李班主则紧锁眉头,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危机。
在一次重要演出前,阿瑶在后台准备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头饰不翼而飞。那是师傅传给她的珍贵物件,对她意义非凡。正当她焦急万分时,苏然匆匆赶来,手中拿着头饰,说是在戏楼的角落找到的。阿瑶满心感激,却没注意到苏然额头上细密的汗珠。
演出顺利结束,可当晚阿瑶回到住处,却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上写着:“竹筠戏楼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你身边的人并非你所见那般简单,小心为妙。”阿瑶拿着信,心中五味杂陈,不禁对苏然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阿瑶开始暗中观察苏然,发现他时常在戏楼的偏僻角落徘徊,像是在寻找着什么。同时,李班主的行为也越发奇怪,他总是独自在戏楼的地下室待很久,不让任何人靠近。
一天夜里,阿瑶按捺不住好奇心,偷偷跟着李班主来到地下室。昏暗的灯光下,她看到李班主正对着一个陈旧的箱子喃喃自语。突然,门被关上,阿瑶被困在了地下室。她大声呼救,却无人应答。
不知过了多久,门再次打开,苏然出现在门口。他看着阿瑶,眼神复杂:“阿瑶,有些事你还是不知道的好,但现在,你已经卷入其中了。”
原来,竹筠戏楼在数百年前曾是前朝一位皇室后裔的避难所。这位皇室后裔为躲避追杀,逃至此地,将大量的皇室珍宝藏于戏楼之下。李班主的祖上偶然得知这个秘密,并世代守护着这批珍宝。随着时间流逝,知晓秘密的人越来越少,可不知为何,最近这个秘密似乎又被泄露了出去。
苏然其实是一位云游四方的寻宝者,听闻了竹筠戏楼的传闻,前来探寻珍宝的下落。他接近阿瑶,最初也是抱着利用她找出珍宝的目的。但相处过程中,他渐渐对阿瑶动了真情,内心十分矛盾。
阿瑶得知真相后,又气又急。气的是苏然对她有所隐瞒和利用,急的是戏楼可能面临更大的危机。三人正说着,突然听到戏楼外传来一阵嘈杂声。
李班主脸色一变:“不好,怕是有人寻来了。”三人急忙从地下室出来,只见戏楼外火光冲天,一群身着奇异服饰、面露凶光的神秘人将戏楼团团围住。
神秘人的首领站了出来,大声喊道:“把珍宝交出来,饶你们不死!”李班主挺身而出:“珍宝乃前朝遗物,不应再现世引发纷争,你们别想拿走!”
双方僵持不下,神秘人开始发动攻击。阿瑶、苏然和李班主并肩作战,在混乱中,阿瑶发现神秘人似乎对戏楼的一些特定机关十分忌惮,只要靠近某些地方,就会露出犹豫之色。
她灵机一动,想起师傅曾教过她戏楼里一些机关的控制方法。阿瑶趁着混乱,悄悄绕到一旁,启动了机关。瞬间,戏楼周围的地面开始塌陷,一些神秘人不慎掉入陷阱。
神秘人首领见状,恼羞成怒,亲自冲向阿瑶。苏然见状,毫不犹豫地冲过去挡住首领的攻击,自己却受了伤。阿瑶心急如焚,拼尽全力再次启动一个更强大的机关,一道巨大的屏障升起,将神秘人暂时阻隔在外。
李班主看着受伤的苏然和疲惫的阿瑶,长叹一口气:“看来,这珍宝不能再继续藏下去了。或许,交给朝廷,让它成为皇家收藏,才是最好的归宿,也能保竹筠戏楼平安。”
阿瑶和苏然都明白李班主所言有理。待神秘人退去后,三人商议决定,由李班主出面,联系朝廷官员,将珍宝的事情如实相告。
数日后,朝廷官员带着一队人马来到竹筠戏楼。在众人见证下,打开了地下室的箱子,里面的珍宝光彩夺目,让人惊叹不已。朝廷官员对李班主等人的深明大义表示赞赏,并承诺会好好安置这批珍宝。
经过这场风波,竹筠戏楼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苏然经过这次生死考验,彻底放下了寻宝的执念,决定留在小镇,与阿瑶一起跟着李班主学习戏曲。阿瑶也渐渐原谅了苏然,三人共同守护着竹筠戏楼,传承着戏曲文化,而竹筠戏楼那段惊心动魄的过往,也成为了他们心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自那之后,竹筠戏楼在小镇上的名气愈发响亮。阿瑶、苏然与李班主三人齐心协力,对戏楼进行了一番修缮与装点。焕然一新的戏楼,飞檐上重新描金绘彩,梁柱间的雕花也被精心修复,仿佛再次焕发出昔日的荣光。
每日,戏楼中都传出咿咿呀呀的唱戏声,阿瑶与苏然在李班主的悉心教导下,戏艺日益精湛。他们不仅在小镇上演出,还时常受邀前往周边的村落,将精彩的戏曲带给更多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瑶与苏然的感情也愈发深厚。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苏然在戏楼的庭院中,向阿瑶倾诉了自己的真心,并拿出一枚精心雕刻的玉佩,作为定情信物送给阿瑶。阿瑶红着脸接过玉佩,两人在月光下许下了相伴一生的誓言。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一日,一位身着华丽锦袍的中年男子来到了戏楼。他自称是京城王府中的管家,听闻了竹筠戏楼的盛名,特来邀请戏班前往京城王府演出。李班主心中虽有些疑虑,但想到这或许是将戏曲传播得更远的好机会,便答应了下来。
一行人随着管家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一路上,阿瑶对京城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而苏然则隐隐觉得此事有些蹊跷,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
终于抵达京城,王府的奢华让众人惊叹不已。管家将他们安排在一处精致的别院休息,并告知明日便要登台演出。
演出当日,戏楼布置得美轮美奂,台下坐着的皆是京城的达官显贵。阿瑶、苏然与李班主抖擞精神,将看家本领一一展现。台下众人看得如痴如醉,喝彩声不断。
演出结束后,王府的王爷亲自前来祝贺,并邀请他们到内堂一叙。众人来到内堂,却发现气氛有些异样。王爷坐在主位上,神色阴沉,周围还站着几个面色不善的侍卫。
王爷缓缓开口道:“听闻你们竹筠戏楼曾藏有前朝珍宝,本王对此十分感兴趣。你们今日如实说来,珍宝现在何处?”原来,王爷不知从何处听闻了戏楼与珍宝的传闻,便设下这鸿门宴。
李班主坦然道:“王爷,珍宝之事属实,但已上交给朝廷,有官员可以作证。”王爷却冷笑一声:“哼,本王岂会轻信你等之言。若不说出珍宝下落,你们今日谁也别想离开!”
阿瑶心中又气又急,说道:“王爷,我们不过是普通戏子,靠唱戏为生,又怎会私藏珍宝。您如此逼迫,实在有失身份。”王爷恼羞成怒,一挥手,侍卫们便冲了上来。
苏然迅速将阿瑶与李班主护在身后,与侍卫们对峙起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府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紧接着,一位宫中太监模样的人匆匆走进来,对着王爷行了个礼道:“王爷,圣上得知您扣押了竹筠戏楼之人,特命老奴前来传旨。圣上听闻竹筠戏楼为传承戏曲文化尽心尽力,还曾主动上缴前朝珍宝,特嘉奖戏班,赐金牌一枚,准许自由出入京城。王爷若再为难,便是抗旨不遵。”
王爷一听,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连忙跪地接旨。太监将金牌交给李班主,又瞪了王爷一眼,便带着众人离开了王府。
经过此番波折,阿瑶、苏然与李班主对名利看得更淡了。他们带着圣上赏赐的金牌,回到了小镇的竹筠戏楼。此后,他们更加专注于戏曲的传承与创作,将竹筠戏楼的戏曲文化传播得更远,让更多人领略到戏曲的魅力,而戏楼中也始终传唱着他们坚守与传承的故事。
回到小镇后,竹筠戏楼因圣上嘉奖的缘故,声名远扬至更远的城镇。各地戏曲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或求学技艺,或只为听一场原汁原味的演出。阿瑶、苏然和李班主应接不暇,却也满心欢喜,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在这纷至沓来的人群中,有个叫灵秀的小姑娘,她年方十三,生得伶俐可爱,对戏曲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与天赋。阿瑶一眼便相中了她,收为徒弟,悉心教导。灵秀十分刻苦,每日天未亮便起身练嗓,一招一式都学得有模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