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那些事

第107章 霁霭戏楼传奇(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梨园那些事》最新章节。

第一百零七章:霁霭戏楼传奇

在近代悠悠岁月里,霁霭戏楼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伫立在城镇之中。它那古旧的外观,沉淀着无数戏曲艺人的梦想与汗水,也见证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戏楼中有位声名远扬的角儿,名叫念秋。念秋自幼痴迷戏曲,家中虽不富裕,却倾尽全力送他学艺。他天赋异禀,尤其擅长演绎《长生殿》,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诠释得丝丝入扣,每一场演出都能引得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泪洒当场。

一日,戏楼来了一位神秘客人。此人衣着考究,举止文雅,自称是来自京城某大戏曲园子的管事,听闻念秋的大名,特来邀请他前往京城演出。这消息在戏楼内外不胫而走,众人皆为念秋感到高兴,认为这是他大放异彩的绝佳机会。

然而,念秋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他深知京城戏曲界人才济济,竞争激烈,且背后势力错综复杂。但对戏曲的热爱与渴望更上一层楼的决心,还是让他决定跟随这位管事前往京城。

到了京城,那大戏曲园子的气派远超念秋想象。可刚安顿下来,他便察觉到一些异样。园子里的其他艺人对他态度冷淡,甚至偶尔还会在背后指指点点。演出筹备过程中,道具无端损坏,排练场地也时常被占用,念秋明白,这是有人在故意刁难他。

原来,园子里有位资深角儿,名叫玉楼。玉楼在园子里风头正盛,担心念秋的到来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故而暗中使绊子。念秋虽心中委屈,但并未退缩,他坚信凭借自己的实力,定能在京城站稳脚跟。

距离首场演出只剩三日,念秋却突然患上了严重的风寒,嗓音沙哑得几乎说不出话。这可急坏了一同前来的霁霭戏楼众人。玉楼得知此事后,心中暗自窃喜,以为念秋这场演出必定搞砸。

可念秋并未放弃,他四处寻找良方,每日用草药熏蒸,强行调养身体。演出当日,他脸色苍白,但眼神坚定。登上舞台,开口唱出第一句时,声音虽略带沙哑,却别有一番沧桑韵味。随着剧情推进,他渐入佳境,台下观众起初还略有疑虑,而后竟被他独特的演绎深深吸引。尤其是在《长生殿·惊变》一折,念秋将唐明皇面对变故时的惊慌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场演出大获成功,念秋不仅赢得了京城观众的认可,也让玉楼心服口服。此后,念秋在京城声名鹊起,各种演出邀约纷至沓来。但念秋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自己能有今天,离不开霁霭戏楼的培养以及众人的帮助。

在京城站稳脚跟后,念秋开始思考如何将戏曲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他意识到,虽然传统戏曲有着深厚的底蕴,但在新时代的浪潮下,也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与创新。于是,他大胆尝试,将一些新的元素融入到传统戏曲之中。

他在编排新戏时,借鉴了一些民间故事和传说,让戏曲的内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同时,在舞台布置上,他引入了一些巧妙的光影设计,利用不同颜色的灯笼和幕布,营造出更加逼真的场景氛围。在唱腔方面,他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了一些婉转轻快的旋律,使整个唱段更加丰富动听。

这些创新之举在京城戏曲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赞赏他的大胆尝试,认为为戏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觉得他破坏了传统戏曲的纯粹性。面对这些争议,念秋没有退缩,他坚信只要是为了戏曲的长远发展,就值得去尝试。

随着时间的推移,念秋的新戏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他的演出场场爆满,甚至吸引了一些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前来观看。这些上层人士对念秋的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纷纷出资支持他的戏曲创作。

与此同时,念秋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霁霭戏楼。他时常与戏楼保持书信往来,将自己在京城的所见所闻、所学所得分享给戏楼的众人。他还邀请霁霭戏楼的一些年轻艺人来京城学习交流,让他们开阔眼界,提升技艺。

几年后,念秋决定带着自己的戏班回到家乡。他要在霁霭戏楼举办一场盛大的演出,将自己在京城的所学所悟展示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演出那天,霁霭戏楼前人山人海,周边城镇的百姓也纷纷赶来。念秋和他的戏班表演了精心准备的新戏,精彩的演出让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欢呼声、掌声经久不息。

这场演出不仅为霁霭戏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也让家乡的戏曲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在念秋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投身于戏曲学习之中。

念秋深知,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任重道远。他在霁霭戏楼开设了戏曲学堂,亲自授课,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霁霭戏楼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在念秋的努力下,霁霭戏楼的戏曲学堂办得有声有色,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年轻学子在这里汲取着戏曲的养分。然而,此时的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内忧外患不断,百姓生活困苦,戏曲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尽管如此,念秋并未气馁。他决定带着戏班走出戏楼,到各地的村镇去演出。他们的演出不为盈利,只为在艰难岁月里给民众带去一丝慰藉与希望。每到一处,念秋和戏班成员们便在空旷的场地搭起简易戏台,为村民们表演经典剧目。

在一次前往偏远山区的演出途中,戏班遭遇了罕见的暴雨。道路泥泞不堪,运输道具的马车陷入泥坑,无法前行。众人齐心协力,用了几个时辰才将马车拉出泥坑。可此时,大家又累又饿,干粮也所剩无几。但当他们看到远处村落里村民们期盼的眼神时,没有一人抱怨,依旧咬牙坚持前行。

到达村子后,村民们热情地迎接了他们。看到戏班成员们疲惫的模样,村民们纷纷拿出家中仅有的食物和热水。那一刻,念秋深刻感受到了戏曲与民众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这场演出格外顺利,村民们看得如痴如醉,结束后还久久不愿离去。

随着战乱的加剧,不少年轻人被征召入伍。戏曲学堂的学生数量也因此锐减,念秋心中满是忧虑。他深知,戏曲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就在这时,一位曾经在京城结识的文人找到念秋。这位文人如今投身于文化救国的事业中,他建议念秋以戏曲为载体,创作一些鼓舞士气、激发民众爱国情怀的剧目。念秋深受启发,立刻与戏班的编剧们投入创作。

经过数月的努力,一部以抵御外敌为主题的新戏《卫国忠魂》诞生了。念秋亲自担任主角,演绎一位弃文从武、保家卫国的书生。该剧首场演出选在了霁霭戏楼,台下坐着的不仅有普通民众,还有不少即将奔赴前线的士兵。

演出中,念秋慷慨激昂的唱腔、生动的表演,将书生的爱国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无不被深深打动,不少士兵热泪盈眶,高呼着保家卫国的口号。这场演出不仅为士兵们壮行,更在当地民众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此后,《卫国忠魂》在各地巡回演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鼓舞,以各种方式支持抗战。念秋和他的戏班,也在这场民族危机中,用戏曲的力量,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而霁霭戏楼,也因此承载了更为厚重的历史意义与使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文化灯塔。

随着《卫国忠魂》的演出场次不断增加,念秋和戏班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周边的大小城镇与乡村。这部戏就像一阵激昂的战歌,激励着无数民众的心,许多热血青年在观看演出后,毅然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

然而,长期的奔波演出让念秋的身体逐渐吃不消了。一次演出时,他在台上突然一阵眩晕,差点摔倒。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强撑着完成了表演。回到后台,他便体力不支地倒下了。戏班众人焦急万分,四处求医问药,经过悉心照料,念秋的身体才稍有好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东宫诱妾,穿越女誓不为妾
东宫诱妾,穿越女誓不为妾
评分刚出,会慢慢涨的。贪生怕死穿越女VS冷心冷肺无情帝王(穿越女+强取豪夺+插翅难飞+追妻火葬场)船只翻覆,落水之人挣扎求生,宁兰坐在小舟上向下伸手,自水中拉出一只恶鬼。宁兰一朝穿越,好心水中救人,却意外招惹个疯子。不顾她意愿,使尽手段强硬把她留在身边。甩不掉,跑不掉,她只能虚与委蛇。一边演戏爱他至深,一边筹谋离开。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成功假死离开了。她在离开第二年,同人成了婚,正当她以为生活
仲露
梦见0a
梦见0a
哦,原来一切都是梦啊,但有时真实的好像又不是。
洛有清
魔童:我人皇帝辛,哪吒亲舅
魔童:我人皇帝辛,哪吒亲舅
我人皇帝辛,哪吒亲舅:穿越大商,暴君纣王!开局灵珠魔丸转世,阐教布局封神,意图夺我江山!身为人皇,岂能受伪善阐教摆布!何况,哪吒可是寡人的亲外甥!“哪吒并非魔童,而是大商祥瑞,特封护国三太子,护我大商!”解锁人皇幡,吸收魂魄、炼化魔气,蕴养魔头!“东海龙王敖光,镇压海底炼狱千年,今封龙族为护商神兽,受万民敬仰!”解锁人皇剑,撕裂空间,穿越四方,收申公豹与截教弟子,为我所用!“无量仙翁,你可知哪吒
河西蓑笠翁
盗笔红家主今日认亲了么
盗笔红家主今日认亲了么
正面国家医学专家,背面盗墓世家后代他脸上惯有一抹轻笑,心上戴着一张面具,身上披着戏袍在别人人生里辗转。解语花,花解语。解家雨臣,立世无痕。她抬手玉镯如画,万事了然于心,身着白褂心忧天下。幼语,幼语,儿时言语不知乱了何人心。
梦徊
出宫第四年,清冷摄政王夜夜求复合
出宫第四年,清冷摄政王夜夜求复合
苏民安那位权倾朝野的前夫,摄政王爷中毒失忆了。他的记忆停留在最爱她的那十年。他将她从扬州接回京城,宠她疼她甚至把他的正宫娘娘也让她踩在脚下。可他忘了,她早已被他随手送给一名男人,弃如敝履。前婆母用她现夫郎和儿子性命相挟,让她陪伴前夫三个月直至毒解。她数着日子扮演摄政王的娇妻,只等三个月期满,前夫记起多么憎恶她,一脚把她踹出宫门,她好带着夫郎儿子回扬州过太平日子。等摄政王恢复记忆,他果然抬脚踹了,
风烟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