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第83章 曹仁终过乱阵,两蔡得见曹操。(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最新章节。

又往北而去三十里,终于在别山谷口得见曹操的大军。

蔡中、蔡和得见曹操,当即拜倒在地,献出樊城布防图,言辞恳切,以表甘效犬马之劳。

曹操端坐帐中,鄙视的看着此二人,又隐有狐疑之色。

但他还是考虑了荀攸之前的意见。

投诚者以善待,方使荆州之士归心。

“刘景升既未仙逝,何故投我?”

曹操喝了一口茶,漫不经心道。

他对无故投敌之人终无半分好感。

“景升公欲托刘备,刘备与我蔡家却为死敌。”

二人诚恳回应,理由倒还算充分。

“汝二人既诚心来投,刘备军中隐秘机要,可否详述?”

蔡中抱拳道:“吾等久仰曹公威名,特来投效,愿助曹公荡平刘备。刘备依樊城之险顽抗,然其军中粮草皆仰仗襄阳供给。吾兄蔡瑁愿断其粮草,困刘备于樊城,使其自溃。”

“哦?”这番话着实让曹操心头一震。

他多差斥候,探闻樊城粮草的确皆为襄阳供给,若真能断樊城粮草,刘备岂不是必败无疑?

再看跪在地上的二人,虽然面非忠义之士,但神色诚恳笃定,不像在说谎。

曹操笑着抿了一口茶。

忠义之士,倒不会如此二人这般了。

“既如此,刘备岂不必败乎?”

蔡和却道:“不然!”

“刘备可有逃脱之机?”

蔡和抱拳道:“刘备若败,恐于太和山东退,而后退避襄阳。纵然襄阳有文聘将军固守,可不使刘备入城半步,但其仍可退往江陵。到时借江陵之兵,恐其重整旗鼓,复扰丞相王师。”

“嗯……”曹操点点头,他觉得此二人说的很有道理。

他自己有此担忧。

荀攸和程昱也有此担忧。

最怕不是刘备死守樊城,而是怕刘备得下江陵,以得江陵兵马钱粮。

“如何防范此道?”

蔡中抱拳道:“丞相可拨三千精锐之士,星夜兼程赶赴太和山谷口,于此处设下伏兵。刘备若败逃,必取此路。届时伏兵尽出,可将刘备一举殄灭于太和山。纵其侥幸逃脱,吾兄张允、蔡瑁亦会率襄阳军迎面阻截,令其无法退走。我军与丞相大军两面夹击,定能将刘备残部尽数歼灭。”

“好!”

曹操忍不住叫了一声。

然马上,他就感觉不妥。

只因前番所言,无须他出兵,蔡氏所做所为,他能白得利好。

而这一次,却需其派出一支精锐部队,配合作战。

这确定不是诸葛亮故意设下的另一个圈套?

然而,再仔细想想。

又觉得可行。

军中有细作,识得此二人并非假冒。

蔡瑁会为了刘备,把自己两个亲弟弟都搭进去?

这不像蔡瑁所为。

问及荀攸以及程昱,此二人也觉得蔡中蔡和并没有说谎。

曹操思量许久!

曹仁的三万精兵毁了,夏侯惇的十万大军也溃了,李通的五万汝南兵也不知去向。

如今,这么好的机会就在眼前。

若失此战机,怎能甘心?

他决定用自己的三千精兵,去赌刘备的命!

遂令曹纯率三千虎豹骑,命蔡中引路,星夜驰往太和山小路设伏。

将蔡和留在营中为质,以做要挟。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
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
苏砚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迷迷糊糊的听到有人说前身要把寡嫂卖到窑子里。寒冬腊月,家徒四壁,破旧的屋子里北风呼啸,满身伤痕的寡嫂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看着满身伤痕的寡嫂,得知母亲为了他冒雪前往娘家借粮,苏砚停止了胡思乱想,暗暗发誓让家人吃饱穿暖的,更要让寡嫂锦衣玉食。绑定万界商城系统,凭第一桶金,让嫂嫂刮目相看。在这个灾年,匪患,战乱等等的年代,且看苏砚问鼎天下,逐鹿中原。
般若菠萝
港综:开局十万死士,投资张慜
港综:开局十万死士,投资张慜
关于港综:开局十万死士,投资张慜:苏临穿越港综世界,开局十万死士在手,谁敢不服!签下李佳欣,投资张慜。捧红赵娘子。缔造港片辉煌时代。
糖糖捷
沉塘后,我靠石磨发家了!
沉塘后,我靠石磨发家了!
我穿成了古代农家女,开局就被绑着石磨沉塘。村民围着池塘冷笑:“克死全家的丧门星,就该喂鱼!水底我摸到石磨裂缝,突然想起——这玩意儿在现代叫古董砧板。当夜我拖着石磨爬回村,用它在破庙开了家深夜食堂。“酸辣粉一文管饱!
只是岛岛而已
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
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
我靠打猎成为卧龙:野战兵王陈余重生异界,成了官府的一名小衙役。反贼当道,他本想靠山吃山,打猎养活自家美艳的小姨也就罢了。没想到无意中竟声名鹊起,引来各方大人物三顾茅庐。大景皇帝:先生之才,可拜王侯,请出山助朕平定逆贼。反贼女首领:请先生出山,与我共分天下。官府强行赠予的妻妾们:夫君有卧龙之才,何不问鼎天下?
水里捞鱼
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
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
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现代大学生,穿越成历史上被诟病耻笑的阿斗,怎么能甘心成为阶下囚,说着此间乐,不思蜀?既然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怎能让杀戮成性,世家无视百姓的曹魏得天下?不一样的刘禅要靠工业夯实基础,商贸富民,让大汉成为赢家!三造大汉,就从蜀汉开始!
作者山语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