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明中祖:朱慈烺》最新章节。
			     掠出骑兵队列,来到阵前,只见官道两旁已是大军列阵而立,顺着官道绵延不知尽头。
 朱慈烺豪放的长啸出声,打马率先狂奔而去,后面锦衣卫旗帜招展,千余骑兵紧随其后。
 进入阵中官道,放眼望去,两侧将士军容齐整,士气昂扬,都眼含崇拜,目光狂热的盯着朱慈烺的身影移动。
 “噌~”的一声,朱慈烺拔出腰间长刀大喝:“明军威武~”
 “将军威武~威武。。。威武。。。威武。。。”
 “明军威武~”
 “大明万胜~万胜。。。万胜。。。万胜。。。”
 叫号声冲破云霄,响彻天际,随着朱慈烺向前奔走,大军声浪如潮,所过之处,狂热的呐喊声嘶力竭。
 所有人都盯着一袭金色盔甲的皇帝而动,今日,他们真真切切的终于看到了大明的至尊,看到了自己效忠的真人。
 一袭全副武装的盔甲,虽开始时与迎接的官员着装格格不入,但此时校阅三军时,却如神来之笔,恰到好处。
 看着一身盔甲的陛下,远比一袭龙袍更有渲染力,更让将士们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看见没?连我大明皇帝都是甲胄在身,吾辈武人,荣耀之至。
 足足奔出十余里,列阵迎驾的队伍这才到了尽头,朱慈烺缓缓放慢马速,不久,后面的骑兵也是徐徐跟了上来。
 “督师,你说,朕现在是不是特别像武宗爷?”朱慈烺心有所感,略有些好笑的转头对侧后方的孙传庭问道。
 “呵呵,陛下武功赫赫,比起武宗爷可是要强出不少啊,陛下平息国内席卷过半的流寇,又出兵收复乌斯藏和朵甘,剿灭鞑子入侵,此等壮举,足可直追太祖、成祖。”
 “哈哈。。。督师你是文官,可得把好关,别我在西北要是大胜了,朝中大臣也如武宗爷时一般,将偌大个应州大捷,一笔带过,成了死伤数人的冲突,如此,我可就也成了青史留名的笑柄了。”
 “陛下说笑了,武宗爷是偷偷跑到北疆的,孰是孰非,难以追溯,陛下武功赫赫,数次北伐,收疆复土,实打实的功绩,谁都不能抹杀,青史自有公论。”
 “哈哈。。。督师这你可说错了,我上次北伐,和这次西北之行,也都全是偷跑的,这样一来,可就说不准咯。”
 “什么?陛。。陛下开玩笑的吧,您这次也是偷跑出来的?”孙传庭闻言,笑容凝固,一个趔趄差点儿没一头栽下马去。
 “那还能有假?我早就想御驾亲征了,去年西征,我就想亲征,谁料他们以死相逼,我这才不得不待在南京。”
 “这一待就是两年啊,都要闷死我了,上个月收到乌斯藏和朵甘奏报,怕曾英一军难以剿灭和硕特,我是彻底待不住了,下旬借着视察上海的由头,来了个偷梁换柱。”
 “这不,率领鸾仪司日夜兼程,这才赶到西北,我早想来了,妙宇元年收复汉中,距离近在咫尺,但奈何第二年有大比,这才不得不回京主持。”
 “现在好了,一切大事基本安排完毕,朝廷秩序运作良好,我这才放心北上,来慰问慰问西北诸军,特别是孙督师你,我可是想念的紧呢。”
 “我滴天呢,陛下不打招呼就走,朝廷要是混乱如何?”
 “不必担忧,我留了圣旨的,自然已经说明白了,只是他们知道的时候,我早就在数百里开外了,他们想拦都拦不住,只得接受了,哈哈哈。。。”
 “哎~陛下真是。。。臣回去就给朝廷上疏报平安,让朝中同僚安心。”
 “哈哈,孙督师你安排就行,自崇祯十五年一别,我们已经有五年多没见了,当年我可是给你求了不少情。”
 “早就让父皇放你出去平叛,但你也知道,我父皇这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不肯承认自己治政有误。”
 “直到十五年,无人可用了,这才拉下脸请督师出山,可惜啊,李自成当时已经坐大,回天乏力了,倒是牵扯的督师平白担上那败军之名。”
 “陛下慎言,圣人云,子不言父过,传出去对陛下声名有碍,臣何德何能,得陛下看重,多谢陛下大恩,臣无以为报,至于区区败军之名,更是浮云,敢问世上,又哪里真有百战不败的将军呢。。。”
 “哈哈,督师豁达,我受教了,就事论事罢了,父皇治政,我确实看不上,不需我说,后世自有公论,我大明至今,唯有你孙传庭和卢象升,是为我大明东西二柱。”
 “大明的天,是你们顶住了将要塌陷的半边,此等功绩,足以在我大明史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夜,我要与督师抵足而眠,秉烛夜谈。”
 “陛下,使不得。。。使不得。。。臣怎敢僭越。。。”
 “督师不必多言,来,这最后十几里,我和督师比试一番,看看谁先回城,让我看看,督师在军中的技艺,可比我在宫里练的如何?哈哈。。。驾。。。驾。。。”
 孙传庭闻言,看着已经飞奔而出的朱慈烺,倒是没由来的感觉到了亲切和熟悉,从朱慈烺的自称上,他感受到了陛下对自己真诚的尊敬和亲近。
 他和当时还是太子的朱慈烺接触不多,仅仅在朝会上见过几次,自己常年督师在外,也没时间和太子相处,但此刻,依然有股浓浓的熟悉感,怎么也化不开。
 想来,可能是陛下如此毫无架子的奏对交谈吧,或者,是陛下对自己看重的真诚?亦或是,陛下这本就与生俱来的人格魅力?
 反正此刻,孙传庭觉得,自己的心,已经彻底的交给陛下了。
 没有崇祯皇帝的猜疑,没有崇祯皇帝的不近人情,没有崇祯皇帝的善变,没有崇祯皇帝的虚假。
 有的,只是实打实的做出的事实,有的,是无限信任的将西北仓促间彻底托付给了自己,有的,是给自己比亲王还大的自治权。
 往昔事实不谈,今日初次近距离接触,感受到的,也只有真诚和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