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错缘》最新章节。
李正看见这位华服公子吃了一惊,正欲开口到嘴边的话又生生咽下去,华服公子笑吟吟的走过来,看了看李正手忙脚乱的样子,又看了看依在李正身上的范钱钱,身上罩着件男士外袍睡眼惺忪,一头长长的乌发随风轻轻飘舞,月光下别有一番风情,遂问道:“复卿,这位公子,不,这位姑娘是谁?在此拉拉扯扯,被舅父知道可不好。”
“钱钱快站好,有人看着呢”李正扶正了范钱钱,又把她拉到自己身后,轻声嘱咐把头发绾好。“表哥怎么会在这里?不陪着姑母吗?”这时还是转移话题的好,李正不想有人对范钱钱的事刨根问底,包括这位表哥。
“表哥?这位公子是复卿表哥?”范钱钱则探出头来,李正从未说过有表哥存在,所以她很好奇,李正却把她藏得更深,惹得范钱钱不满的掐了李正一下。
“若没有别的事,我也该回去了,父亲不喜欢我回去的太晚。表哥也早些回去,莫让姑母担心。”李正貌似不太喜欢这位表哥,寒暄几句就忙着告辞,也没有血亲之间的亲密,还不如待其他人亲热。范钱钱见他如此也不多出头,一直安静的站在身后。
表哥自讨了没趣,目送李正领着范钱钱的上了一辆华丽马车。护卫从暗处悄悄靠过来道是否回去?“回吧,这表弟从小就不喜欢本王,长大还是避我如瘟疫。对了,查查他身边的姑娘,复卿与护国公府的小姐有婚约,他与这位姑娘关系暧昧,这桩婚事不会顺利的。”
“是,属下马上去办。”
马车内,李正自上车一言不发,脸色也不甚好看,范钱钱知是因为今日遇到表哥,一半安慰一半好奇:“这位表哥是何人,从未听复卿提起过?看得出复卿不太喜欢他。”
“他是瑞王,当朝的六皇子,他的母亲是我父亲的胞妹,现在正当宠的李贵妃。”
“原来是他,我知道复卿的姑母是皇上的宠妃,你的这位皇表哥我也是听说过的,十五岁便封王开牙建府起居八座,当时寸功未建也不是长子,朝中的大臣联名上折反对过,但皇上还是力排众议封了本朝第一位郡王,成年后又加封了亲王,可谓是风光无限。
不管是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李贵妃母子受尽了皇帝宠爱,就连皇后娘娘都要给李贵妃几分面子。”
“钱钱莫要在外人面前讨论宫闱之事,免得惹火烧身。”
“我是那样不知轻重的人吗?家里在各地开的酒肆艺馆,来的不乏达官贵人,朝中官员的秘事,甚至宫闱的绯闻,我也听得不少,其中添油加醋掺真掺假的任由他们胡说。”
“瑞王当宠,自小我就不与他亲近,稍大一点我开始刻意的疏离他,连贵为皇妃的姑母也不再亲近。父亲和亲族很不理解,有说我不懂礼数的,有说我性情孤僻的,只有我最为清楚,皇家历来是不祥之地。
莫说皇家,单单一个封侯拜相,哪个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皇家更是如此,汉的七王之乱,唐的玄武门之变,就连本朝的天乾圣祖皇帝也是打着勤王的旗号坐的龙椅,古来帝王家,累累白骨冢。”
范钱钱静静听李正说完,她知李正无心仕途,最爱的游山玩水,结交一些名人雅士,但不知李正为何如此,方才听他说完完全明白,如今的朝廷暗潮汹涌,有人已经按捺不住,所以李正想远离这股暗流。
可是真的能远离吗?
这边辛夫人在甘露寺小住了几日,因下月李家要来下聘又赶上中秋,所以让辛蛮收拾一下明天回府。用过晚膳,辛夫人应一行方丈邀约去品茶,顺便辛夫人也有事请教。
“这是新到的玫瑰普洱,此茶消食健脾,辛夫人快用一些。”
辛夫人端起木质的茶杯喝了一口,却是好茶,可她的心思不在品茶上,只对着一行方丈讲的茶道敷衍。昨日在大雄宝殿求签,为辛夷求得是中签,辛蛮的则是下下签,辛夫人大为惊恐,两个儿女是她最在意的,今日来主要是问签,两个签都不吉利。
一行方丈这时也看到了辛夫人的心神不宁:“辛夫人仿佛有事要问老衲,看夫人如此心神不定,老衲为夫人解一解。”
“昨日为家中的蛮儿和夷儿求签,两只签都不甚好,尤其蛮儿的下下签,着实让我心惊,大师给我解解,否则我寝食难安。”辛夫人从袖中拿出两只签递给了一行方丈,“这签便是蛮儿的了。”
接了签,一行方丈看签上写的:
胡马度阴山,明妃芳魂祭。将军裹马革,归期在碧落。
看后一行方丈沉思良久,辛夫人更是心急,“辛夫人莫急,此签从字面上看讲了一个故事,大汉边境告急,昭君香消玉殒,将军沙场马革裹尸,看着凶险,实则与国公爷毫无关系,国公爷是将才,签上的意思是战场建功名扬天下,纵观历史的名将,哪位不是战沙场守国门,到底是合了国公爷的命数。”
“再看看夷儿的。”
只见签上写的只有一句:拨开云雾见月明。
“此签却是难解,仿佛辛小姐会受一些磨难,但终会苦尽甘来大富大贵。”
“大师是说夷儿会受苦?是何种苦?能化解吗?”
“我佛慈悲,万事顺其自然就好,有些事做的太刻意了反而得不到好结果。辛夫人且放下心来,一只签子而已,还能决定贵府公子小姐的命数,不必太过忧心。”
经过一番全解,辛夫人悬着的心放下,待辛夫人回梅园休息,一行方丈双手合一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辛夷每日都去那一处山洞,与赵子语谈论诗词歌赋,诗门百家,赵子语总会有不同的见解,几天相处下来,两人无话不说成了敞开心扉倾诉的对象。
赵子语身书香门第,在雍州一带,父亲是远近闻名的私塾先生,只是父亲从小体弱,赵子语九岁时便病故,这件事对他母亲打击极大,不到一年也抑郁而终。
从此便跟着叔父过活。叔父家境清贫,却从不懈怠对赵子语的教育,每日亲自督促读书,日后考取功名报效朝廷。现寄居在甘露寺,佛门向来清净有利于读书,准备明年的会试大考。
今晚两人又相约在梅园,其实是辛夷明日要回京城,那日赵子语说明年会试大考,辛夷记在了心里,她想劝赵子语明日同辛府一起进京,说来也是私心,住在京城可以经常的相见,一起把酒论诗,况且为了明年的会试,大部分举子已经到了京城,全部扎堆聚在南城的湘潇书馆附近,平日里一起读书,闲来举办诗会,倒也其乐融融。
“夷儿的提议倒是很好,只是京城米贵,在下囊中羞涩,怕是买不起几斗米。”赵子语自嘲道,一向清贫的他也曾想过进京,只怕满意为耻生计。
“小事,若英不必烦恼,湘潇书馆的主人,我家还是有些交情的,若英便在书馆住下,替主人打理书馆的杂事,闲暇时候读书也不耽误。听人说书馆的主人李正还是位名满天下的才子,许多人都想着结交。”
“夷儿真的能放我在书馆?那我真的要去京城了,李正李复卿确实是个大才子,绣口一吐,其他人黯然失色,若是能结交他,也不枉读一回书。”
“好你个若英,方才怎么劝你都不去,现出了个李复卿立刻答应,我好没面子。”辛夷故意嗔道,见赵子语答应去京城,她心里自然欢喜。
一大早,辛夷同辛蛮说了赵子语一起回京城,辛蛮只当顺路安排了一辆马车。
路上辛蛮见这位穿着朴素的公子只顾读书,浑然不觉得马车颠簸,倒添了几分敬佩,遂上前聊了几句,更觉得此人谈吐不凡,方觉得刚才怠慢了,所以一路上对赵子语更是额外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