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古传

第136章 走长路(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翕古传》最新章节。

眼见通耸峰停止崩塌,臧五原连忙松开右手,从倒飞的藤蔓上摔落。连续数个前滚翻后才堪堪稳住身形,确保树妖仍在疲于奔逃,无暇顾及自己后,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墨主开启得也太突然了,还好我跑得快!”

“没办法,谁让咱没本事御空呢!”

臧五原身旁,不少逃出来的低阶修士心有余悸地望向远处那扇巨大的土色石门,以及塌陷得几乎不成样子的通耸峰。他们咽了咽口水,脸上皆摆出一副劫后余生的表情。

还敢进去吗?要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启秘境的过程,便令他们险些丧命。每个人的眼中都不自觉流露出恐惧。

终于,有人被恐惧吓破了胆,脚步踉跄着向后退去,“保命要紧!没了命就什么都没了!”

有了人带头,更多的人开始动摇,纷纷跟着逃走。或许是石门出现的动静太过唬人。臧五原发现,自己周围的人竟然离开了将近一半,剩下的许多人,脸上也是阴晴不定,似乎仍在犹豫。

臧五原不愿在此磨蹭,略一估量距离,便抬脚朝石门走去。他这一动,顿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此人不过炼气中期的修为,竟然没有逃跑,反而面色坚毅,第一个向前。

离臧五原最近的一个修士拍了拍手,似乎在给自己鼓劲,突然放声高喊道:“炼气尚且敢为,我金丹有何不敢!”

他这一声喊,浑厚而沙哑,就像天空中滚过一阵闷雷,引得人群中呼声四起。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拼了!”

“没错!富贵险中求!”

“当一辈子的懦夫还是一时的勇士?!”

或许是心理安慰起了作用,留下的众人不再恐惧,反而脸上出现激动的神色,慷慨激昂地朝着石门的方向迈步。

大多数人的修为都高于臧五原,因此路过他身边时,总会停下脚步问上一句,“你为何不害怕?”

而臧五原始终只用一句话回答他们:

“我只有烂命一条,没什么好怕的。”

......

秦翕与禹方隐匿在半空,俯瞰着地面,目送半数修士离去,神色冷淡。

“该进去的人都进去了吗?”

“回公子,都进去了,万事俱备,只欠几缕东风。”

“很好,这东风还需我们亲自去抓。”

“公子,王朝内自然约定成俗,官府不会插手民间的机缘,但......”禹方欲言又止。

秦翕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微微思索了一下道:“合川郡地处陇右咽喉要道,司空徒能在此地当这么多年太守,自然是个聪明、有能力的人,所以太守府县衙不必担心。九寺五监倒是个问题,这些人不受司空徒的辖制,不过好在权力和修为最高的两个已为我们所用,其他人若是敢进来闹的话,就......都杀了吧。”

禹方双手笼在道袍中,双眼直直望着远方,顿声道:“宁远的带兵离开,其实就是陇右幕府在表态?”

“没错,但他们表态的对象,不是我们,而是长安兴庆宫中的那位唐皇。”

西平郡 陇右幕府

这几日高适一直忙于调兵遣将,好不容易才有了半刻闲暇此刻,他正端坐在中军大帐中,手持着一份情报细读。

看完,他略作思索,张口唤道:“来人!”

“将军!”帐外的士兵应声而入。

“去把罗子元叫来!”

“遵命!”

等待的间隙,高适解下腰间佩剑,开始认真擦拭。前些时日,“墨主于拍卖会逼退京兆杜氏”的消息传来,他觉察到合川郡局势有异,便勒令罗子元与自己的属官暂停前往合川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那年,修行路上弑了许多神
那年,修行路上弑了许多神
那年,春庭梨花,往事成风。那年,无道仙山,来了一个小小的杂役弟子。……那年,星空之上,屠戮万神。
有种痛很疼
我沉睡万载,一剑斩破苍穹
我沉睡万载,一剑斩破苍穹
叶无痕不知怎的穿越到武道世界,好在觉醒永生系统。他依靠沉眠增加寿元与属性点,历经了多个时代。他一次次沉眠,醒来时世界已经大变样。每一次沉眠后,世界都已物是人非。他是一个永恒过客,见证了世界的变迁,也见证了时代的更迭。他也是这个武道世界的低调王者,淡漠于武道纷争。这途中,好在有段清风这样的好友,豪迈仗义,两肋插刀。伍明月温柔聪慧,美丽大方,对他怀有特殊好感。叶无痕将凭借这自身实力,在这个武道纪元引
百花尘
开局小杂役获神镜,狂截别人机缘
开局小杂役获神镜,狂截别人机缘
朱昌耀是丹城一名杂役,负责打扫卫生,挑水打柴等粗活,和炼丹沾不上一点边。其他三大派来卖买灵草灵丹的,正眼都不会瞧他一眼。这天,朱昌耀正在山下寒潭边打水,被路过来买丹药的剑客推入潭中,意外获得太乙神镜。这神镜功能逆天,其中一项是能预测周围之人的气运,朱昌耀凭此功能,毫不客气的疯狂截取别人的气运,机缘,从此,功法,丹药,灵石,各种好东西源源不断获得。朱昌耀修为一飞冲天,在四大宗门大比中夺冠,被位居苍
月映章江
潇湘书名
潇湘书名
关于潇湘书名:111测试==潇湘简介==阅文测试1000章节原书名:《简单写作1000章节》
julie7
世道万尊
世道万尊
关于世道万尊:修炼的道路总是漫长的————————————————————————————————————————
虚芯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