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镇国公

第80章 皇子拜师(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镇国公》最新章节。

不过数日光景,陆通所作之二诗已风靡长安,士林之间争相传颂,对其才华赞誉之声不绝于耳,犹如春日之花竞相绽放,各展其艳。

世家子弟心中既羡且妒,暗自嗟叹,憾此等绝妙佳句未能出自己手,唯有黯然神伤,望尘莫及。

泾阳伯文韬武略,兼备于身,圣上恩宠有加,正逢其时,犹如大唐之晨星,熠熠生辉,备受瞩目。

于国子监之内,陆通之名如雷贯耳,学子间传颂不息。便是大儒孔颖达亦对其赞誉有加,称其才学非凡,实为难得之俊彦。

长孙皇后服下陆通所赠予孙思邈之神药后,病体渐愈,容光焕发。

唐太宗李世民闻之,龙颜大悦,嘉奖之意溢于言表,对陆通之恩德更是感激不尽。

李承乾既被立为东宫之主,终日与群贤毕集,名师大儒环绕左右,虽得学问之精进,然亦感压力山大,偶有喘息不及之时。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每每提及陆通,皆赞其文采飞扬,武略过人。

李承乾对其仰慕至深,心向往之。

闻陆通,人称泾阳伯,文韬武略,无一不精;诗才横溢,冠绝一时;尤擅琴艺,曲动人心,能使长安城中佳丽为之泪下,真乃当世之奇才也。

有时,李承乾心中暗自思量,若非生于皇家,不为太子之尊,随泾阳伯左右,习文练武,游历四方,那般洒脱自在,该是何等快意人生。

不仅李承乾心存向往,李泰亦是对陆通敬仰不已。他自幼酷爱学问,才思敏捷,加之性情温润如玉,深得父皇李世民宠爱。

每每提及陆通,李泰眼中皆是熠熠生辉,恨不得即刻便能追随其后,共探学海无涯之境。

是日,宫中设家宴于立政殿,李世民携眷齐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席间,太子李承乾端坐一侧,神情肃穆;李泰则目光闪烁,似有所思;公主李丽质笑靥如花,娇俏可人;而小皇子李治尚在襁褓之中,由乳母抱持,咿呀学语,满室欢声笑语,暖意融融。

“承乾,青雀,尔等今日似乎心事重重?”长孙皇后温言细语,目光柔和地扫过二子,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若有何忧心之事,不妨一吐为快,父皇在此,定会为你等分忧解难。”李世民语气平和,目光中带着鼓励与慈爱,静候二子倾诉心声。

“父皇,母后,儿臣心中所愿,乃是拜泾阳伯为师,求学问道,以期他日能有所成就,不负皇家期望。恳请父皇母后恩准。”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儿臣亦有此愿。”李泰随之启齿,语气中带着几分决绝,目光同样透露出对师从泾阳伯之志的渴望。

长孙皇后并未急于开口,只将那温婉的目光转向了李世民,似在等待他的决断,又似在无声地询问。

“诸多名师大儒已倾囊相授,尚且不足吗?陆通虽有才学,却未必与尔等相宜。”李世民沉思良久,方缓缓启唇,语气中带着几分考量与忧虑。

在李世民眼中,陆通乃治世之能臣,然其性情与学识是否足以担当储君及诸位皇子之师,却未可知也。

“父皇,泾阳伯之治世才学,儿臣从不置疑,其慧眼识英才,无论是陈忠,抑或是马周,皆为其所发掘并悉心栽培。

父皇尝言,储君需兼备知人善任与治国安邦之能,依儿臣之见,泾阳伯足堪此任,可为儿臣之师。”

李承乾言辞恳切,力图说服李世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