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镇国公

第17章 未雨绸缪(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镇国公》最新章节。

李英未随李靖离去,而是留在了陆家庄。

陆通见李英肤色黑了些许,显然是日晒所致,心中暗想不知这丫头究竟去做了何事。

陆通饮了不少,便早早歇息了。

李英与春夏秋冬四女在房中闲聊,四女方知李英竟亲自下田劳作,与百姓甘苦与共。

春夏秋冬四女对李英颇为敬佩,心想勋贵之后能有此作为者,又有几人?

陆通自春儿口中得知此事,对李英亦刮目相看。李英与陆通独处时,虽仍略显羞涩,但较之以往已大有改观,至少敢于说出一些往日难以启齿之言。

李英有时情不自禁,竟敢调笑陆通,令陆通陷入尴尬之境。

不畏淑女之矜持,唯恐直女之率真。

未过多时,泾阳县新粮之事便在关中传遍。至于土豆,则暂且保密,由李靖负责在泾阳县屯田耕作。

世家大族四处设法阻挠朝廷推广新粮种植,此令李世民愤慨不已。

大唐世家大族从未匮乏粮食,唯底层百姓常受饥馑之苦。

世家大族以粮食操控百姓,每逢灾荒之年,更是借机兼并土地,以加强对百姓之控制。

朝廷政令难以下达乡里,亦是因世家大族掌控朝廷之中下层官员所致。

众多土地与基层官员皆被世家大族所控,朝廷欲有所作为,唯有妥协一途。

李世民乃一代雄主,自然不甘屈服。为李家天下永固,他决意反抗世家大族之控制。

秋去冬来,天气日渐寒冷。

东突厥天降大雪,颉利可汗对此并未太过在意。突厥年年降雪,不足为奇。

大唐边军严阵以待,秣马厉兵,时刻警惕突厥之南侵。

武德九年渭水之辱历历在目,李世民对此耿耿于怀,严令边军严阵以待,以防万一。

随着冬日深入,关中地区亦迎来了飘雪。

新粮推广之策方才开始,大唐粮食之局依旧严峻。

未过多时,东突厥境内大雪连绵,积雪深达数尺。牲畜死亡无数,东突厥人心惶惶。

大唐境内亦然,天公并未偏袒任何一方。

李世民下令各地调集粮食以赈灾安抚民心。尽管世家大族行径卑劣,但当前稳定民心为首要之务。

张公瑾上奏李世民,称如今东突厥受灾,人心不稳,正是出兵良机。

李世民心动不已,但终究还是按捺住了。

众臣勇将纷纷请缨出战,欲雪前耻。

李世民以渭水之盟为据,指出出兵乃背信弃义之举,不可为之。趁人之危出兵,乃不仁之行,亦不可取。名不正则言不顺。

武将们心中不甚理解,暗自叹息,心想趁敌之危一举击破,岂不更为省心省力?

房杜二人与长孙无忌倒是猜出了李世民之心思,陛下意在等待东突厥内部继续消耗,以便一战而定乾坤。

相较于大唐之安抚民心,赈灾救荒,东突厥之颉利可汗则向下层压榨,引发各部落怨声载道。

尤其是北部的铁勒部落,遭受颉利可汗最为严酷的压榨,已有反叛之迹象。

贞观二年,虽有灾民涌入长安地区,但人数不多,赈灾之压力尚可承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欢乐宋
欢乐宋
王大卫穿越到了大宋朝,还是双穿,他一边捣腾两边的东西挣大钱,一边等待汝瓷和钧瓷问世挣更大的钱。你以为他是腹黑男主,他却为了朋友杀辽使,平青唐,战西夏,争霸海域。你以为他不解风情,他却为了心爱的女人,追到上穷碧落下黄泉。王大卫说:大宋朝,我来了,全都给我嗨起来!
王大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