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难逃懿劫》最新章节。
一旦在军中大规模爆发,其造成的恐慌、混乱与伤亡,将是毁灭性的,足以在顷刻间瓦解一支百战雄师的战斗力!
这已远远超出了他所熟悉与理解的战争范畴,是一种截然不同、更加残酷而不可控的打击方式,宛如一场无形的噩梦,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如此一来……”
曹操的拳头不自觉地紧握,指甲几乎要深深嵌进掌心的嫩肉之中,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但他却浑然未觉。
他只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压力,如山岳般压顶而来。
“往后的仗……怕是越来越难打了……变数,太大了!一个处理不当,我等数十年心血,恐将毁于一旦!”
这声低吼,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英雄末路般的悲凉与无力感,仿佛一位昔日的英雄,在时代的洪流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助。
就在这凝重、压抑、几乎令人绝望的气氛达到顶点的时刻,一直如阴影般沉默伫立的司马懿,终于迈出了他的步伐。
他向前一步,步履沉稳而有力,靴底落在光洁的金砖地面上,发出轻微而清晰的声响,瞬间吸引了曹操与曹丕的注意力。
那声响,如同战鼓的初响,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他来到御阶之下,对着神色变幻不定的曹操,微微躬身,行了一礼。
随即,他抬起那双深邃湛蓝的眼眸,目光平静地扫过惊魂未定的曹丕,最后定格在曹操的脸上。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冷静与力量,仿佛能穿透迷雾,直指核心,清晰地回荡在大殿之中:
“魏王,”
司马懿开口,语调平稳如山,不带丝毫波澜。
“依臣之见,综合二皇子殿下方才的描述,以及这剑柄之上残留的骇人毒息来看,二皇子殿下此次出征,并非败于吴军常规兵马之下,也非指挥调度有误,实乃是……意外遭遇了隐匿于东吴阵营之中的毒修,猝不及防之下,才遭此前所未有的惨败。”
他略微停顿,让话语中的信息在空气中缓缓沉淀,被充分消化。
然后,他才继续冷静地分析道,每一个字都如同经过精心打磨的冰锥,冰冷而锐利,直刺人心。
“况且,毒修一脉,其手段之诡异,毒性之猛烈,远超寻常武道范畴。其威胁,不在于正面搏杀之力,而在于那防不胜防、触之即亡的诡谲毒术。面对这等存在,除非事先知晓其根底并做好万全准备,否则,即便实力远超于他,也极有可能在不明就里之下着了道,含恨陨落,宛如流星划过夜空,瞬间消逝。”
他的目光转向曹操,语气加重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事实陈述感,仿佛一位智者在阐述着不可动摇的真理。
“即便……是魏王您,或者是由臣亲自带队前往,在不清楚对方具体手段、没有相应克制之法的情况下,贸然与之交锋,臣敢断言,也绝不敢说有十成的把握能够稳操胜券。甚至……一个不慎,阴沟里翻船,将性命丢在那荒郊野岭,也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可能。”
司马懿的话语,如同冰冷的泉水,浇熄了曹操心中因战败而燃起的部分怒火,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毒修”二字的真正分量。
曹操的脸色变幻不定,如同天边的云霞,时而阴沉,时而明亮。
他不得不承认,司马懿的分析切中要害,宛如一把锋利的剑,直指问题的核心。
回想起刚才那剑柄上仅仅一丝残留气息就带来的灵魂战栗,他内心深处已然认同——面对那种未知而邪恶的力量,个人的勇武和军队的数量,在缺乏有效应对手段时,确实显得苍白无力,如同风中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司马懿最后将目光落回瘫软在锦凳上、面色惨白的曹丕身上,语气依旧平淡,却仿佛带着一种定论的力量,如同法官在宣判着最终的判决。
“因此,在此等极端意外且凶险万分的情势之下,二皇子殿下非但无过,反而……能凭借自身机警与决断,在遭遇如此恐怖强敌、麾下精锐尽丧的绝境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得以全身而退,活着回到许都……这本身,已堪称是不幸中之万幸,亦足可见殿下之临机应变能力与坚韧心志,远超常人,宛如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他微微颔首,做出了最终的结论,那结论如同定海神针,稳定了摇摇欲坠的局势。
“故而,臣以为,此次战役之失败,根源在于情报缺失,在于对手乃非常规之敌,其责,不在二皇子殿下临阵指挥,实不应以此等意外之败绩,来苛责殿下。殿下已尽其所能,无愧于心。”
司马懿这一番条分缕析、层层递进的言论,如同拨云见日,将整个事件的性质彻底扭转。
他没有为曹丕的失败做任何苍白的开脱,而是冷静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敌人本身的不可预测性与极端危险性。
这比任何直接的求情都更有说服力,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与宽容的大门。
曹操听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他脸上的怒容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有对毒修现世的深深忌惮,如同面对未知的深渊;有对之前错怪儿子的些许愧疚,宛如心中的一块石头;更有对司马懿这番精准分析的认可,如同找到了指引方向的灯塔。
他并非不明事理之人,在这纷乱的局势中,他深知,唯有冷静与智慧,才能引领他们走出困境,走向胜利的彼岸。
先前,全军覆没的惨痛败绩与曹丕那荒谬至极的描述,如汹涌的浪潮般冲垮了他的理智堤坝。
此刻,经司马懿一语点破迷障,他再度忆起那剑柄带来的蚀骨恐惧,心中顿时如拨云见日般明晰。
良久,曹操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那气息中竟隐隐带着一丝后怕的震颤,仿佛是从深渊中挣扎而出后的疲惫叹息。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依旧瘫坐在地、神情萎靡的曹丕身上,眼神中交织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有身为父亲的关切与疼惜,更有身为君主对臣子(此刻,曹丕于他而言,更多是那个劫后余生的儿子)的庆幸与欣慰。
“仲达所言,句句在理。”
曹操的声音虽仍有些沙哑,但语气已平和许多,带着一种沉重的认可。
“是孤……不,是朕先前过于急躁,未能洞悉其中玄机,被那全军覆没的败绩蒙蔽了双眼。”
他站起身,脚步因先前的惊吓与长时间的站立而略显踉跄,但仍坚定地走到曹丕面前。
望着儿子那失魂落魄、惊魂未定的模样,尤其是那双因反复搓洗而通红破皮的手,曹操心中的最后一丝因战败而生的芥蒂也烟消云散。
他伸出手,想要拍拍曹丕的肩膀,但手伸到一半,又像是想起了什么,有些尴尬地缩了回来,只是用一种尽量温和的语气说道。
“子桓……此次,是为父错怪你了。”
这声“为父”,而非“朕”,在此刻显得格外沉重而真切。
“你能从那等……那等邪魔外道手中逃脱,保全性命归来,已属难得。是为父……心急之下,未能体察你的苦衷与惊惧。”
曹丕猛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父亲。他原以为即便不死,也免不了一场严厉的惩处与斥责,却万万没想到,等来的竟是父亲亲口的道歉与宽慰。
巨大的委屈、后怕、以及此刻涌上心头的复杂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的眼眶瞬间红了,鼻尖发酸,喉咙哽咽,一时之间,竟说不出一个字来,只是用力地、带着一丝呜咽地重重点了点头。
大殿内的气氛,终于从极致的恐惧与压抑中,稍稍缓解了一丝。
然而,那笼罩在魏国上空,来自东吴神秘毒修的阴影,却并未散去,反而因为得到了确认,而变得更加浓郁、更加令人不安。
未来的道路,注定充满了更多的未知与凶险。
而司马懿,在看似为曹丕解围的背后,那双深邃的蓝眸之中,隐藏着的,是属于他自己的、更为沉重和急迫的忧虑——关于解药,关于生存,关于在这愈发诡谲的棋局中,如何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