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贵妃,请自重》最新章节。
“一百个大字。”洛贵妃听到这个差点晕过去,幸亏十二皇子扶住了她。
“贵妃,贵妃的身子怎么比朕这个老头子还弱。莫不是贵妃装病?”皇帝很高兴自己的小手段得逞了。
“遵旨。”洛贵妃只能认命。
—————————————————————
萧慕枫下了马车,老管家开门迎了出,恭敬地:“侯爷!”萧慕枫承袭了他父亲的爵位,还是镇北侯。
“第一日,如何?”管家跟着萧慕枫进了院子,看到萧慕枫一脸严肃。听说那个十二皇子可不好教,顽皮极了,谁让他是皇帝最小的儿子,生母虽然地位低,但是认了皇帝最宠爱的洛贵妃为母妃后,十二皇子的待遇那是直线上升。
“有趣。”萧慕枫想到洛贵妃摔下树,自己还接住了她。洛贵妃并非如传闻中刁蛮无礼,恃宠而骄。萧慕枫看了看自己的手臂,自己长久没有触碰女子。不过看贺景阳对贵妃甚是关心,贺景阳向来是冷情冷性之人,就是萧皇后在世时都捂不热他这颗心。
老管家不明白主子说的是何意。主子低调了这些年,终于等到有机会出山,一展宏图了。老侯爷在地下知道了该多高兴啊,这个老侯爷指的是萧慕枫的爷爷,那个少侯爷,还没完全的等到继承他爹的爵位就离开了,整个侯府终于没有污点了。连下人都嫌弃的主子该多遭人讨厌啊!
说来咱们这个萧慕枫小主子一出生就不幸,他爹是个混蛋,人尽皆知的事情啊,到处留情,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啊。留情不留种啊,都三十好几了,姬妾都十几个了,外面更是一大堆莺莺燕燕的相好,那个账都是年轻时候的老管家去付的。不付呢,萧安对老管家非打即骂,又踢又打,不是看在老侯爷救了他们全家的面子上,老管家能把这个畜生给一棍子敲死。老管家真想过这个,老侯爷还挺支持,说要是管家这么干,老侯爷还得谢谢他。
管家磕头,那可是老侯爷的独苗苗啊,老侯爷跟着太祖南征北战,哪有时间生孩子,就留下萧安一个孩子。萧老侯爷还是个深情之人,一生只有一位正妻,两人感情很好。萧安不同,处处留情,萧慕枫的娘是萧安娶进来的十几个姬妾中的一位小妾,她嫁入侯府就是为了有口饭吃。在萧慕枫三岁以前说的最多的话便是:肚子不挨饿就可以了。
萧慕枫也不记得自己对娘亲面貌的印象都没有了,独独记得这句话,可能是老管家传达给他的吧。
萧慕枫的出生对萧安来说可不是值得高兴的事。
萧慕枫那混蛋爹喝醉了,也不记得自己做下的混蛋事,过了几个月,只有萧慕枫的娘亲媛娘肚子鼓了起来。萧安为了延续香火,娶了十几个姬妾,都十几年了,没有一个姬妾有身孕,萧安早就认命,自己这辈子不会有子嗣。萧安那混账爹认为媛娘偷人,要不这孩子是老侯爷的,让他来做这个冤大头。
老侯爷气得一世英名没了不说,自己儿子还冤枉儿媳妇,一棍子没把这混账儿子给打死,要不是媛娘哭着求老侯爷,留下了萧安一命。老侯爷夫人都不护着自己儿子萧安,懊悔没好好教萧安,后悔没多给老侯爷再生一个。萧慕枫出生后,萧慕枫长得很是漂亮,那十几个姬妾都喜欢这个孩子。萧安更觉得那孩子是野种,萧慕枫三岁就能识得上千字,真的是神童啊。萧安认为自己一辈子认识的字都不超过百个,并且老侯爷会打仗,不会读书,才会只到侯爷这个爵位。萧安越看越觉得这个儿子碍眼,姬妾喜欢这个孩子,他老侯爷夫妇认为侯府后继有人了,对萧安不抱希望加彻底放弃,没人管萧安。萧安一下子不舒服了,回侯爷的乐趣就是欺负下还是小孩的萧慕枫。媛娘也护着萧安,给萧慕枫灌输,他爹过来看他就是好的。萧安慢慢看萧慕枫有点顺眼了,毕竟是自己的种。老侯爷长得还算可以,萧安能有这么多风流韵事,那还不是长了一张好看的脸,再到萧慕枫,那长得更加好看啊,男女老少都喜欢他。萧安有天在街上遇到个术士给萧慕枫算了一卦,那术士算萧慕枫刑克爹娘,然后祖父祖母,长大后刑克妻子,但是仕途是极好,能到首辅。媛娘果然在萧慕枫三岁时感染了风寒,撒手人寰了。这把萧安吓得不敢靠近萧慕枫了,萧慕枫可是天煞孤命的命格,天生煞气重。
萧慕枫小时候没感受过父亲的疼爱,只有老管家陪着。萧安怀疑过老管家,可是这朝天鼻,眯眯眼,还有佝偻腿,这身高,也不可能啊。老管家身体康健,靠近萧慕枫没事,还不是老管家不是萧家人啊。
萧安的那十几个姬妾一个个不知道啥原因,去世的去世,离开的离开,直到萧安去世,身边只有三四个姬妾。
萧慕枫的教养都是老侯爷亲自抓,老侯爷军中的一班老伙计都是萧慕枫的师师父,所长都教给他,读书习武,萧慕枫在萧氏一族中真算翘楚,年轻一代中,无人能比。
萧老侯爷跟萧皇后的祖父萧无念是堂兄弟,萧老侯爷是庶出。萧氏是大族,兴盛了上百年,改朝换代都没让萧氏衰落,皇族跟萧氏联姻,萧氏更加壮大。萧无念的四个女儿都嫁给了有权势之人,萧皇后的父亲萧岭是萧无念唯一的儿子,也是做到了首辅的位置,把女儿嫁给仁厚但是当时平平无奇的齐王,齐王便是当今圣上。萧皇后在世时,萧氏的权势是最盛,萧岭的三个儿子在朝中身居高位,品德不行,没到达到老爹萧岭的地位。
萧慕枫十岁,祖父祖母在一年之内双双去世,那三个姨娘也都收拾了包袱回老家,那萧慕枫的刑克之名不胫而走,普通百姓走过镇北候府都得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