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标反了

第235章 兴师问罪(5)(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标反了》最新章节。

而明朝是实行男耕女织的社会,女人们在自己家织布,拿到市场上去卖,价格经济又实惠。

朱标的布匹当然没有她们的竞争力强,自然是没有人买。

棉纱一批批的消耗,棉布一片片的生产出来,可是就是没有人买。

这可愁坏了朱标委派的管事夏小兰,她匆匆忙忙的到了紫金山找到朱标,把事情和朱标说了,还建议朱标关闭纺织厂,不然越亏越多。

朱标听说产品卖不出去,也不以为意。精通官商经济朱标知道纺织厂的布,虽然在小老百姓那里没有竞争力,可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的体量大,正适合军队这种单位。

二战后,号称是创造出汉江奇迹的高丽人,不就是依靠美军的订单才发展起来的么?

朱标写了个批条,让兵部把这些坯布买进。

夏小兰吃了一惊:“啊,太子殿下,这样可以吗?”

“有什么不可以!天气冷了,士兵们要添置棉衣,棉被。”

“有太子殿下,奴婢就放心了!”

“回去好好生产!”

“是,奴婢遵旨!”

虽然自己可以暂时用士兵的定购来,可是这不是长久之计啊。

而且,淮西那些老枭听到风声自然也会涌进这纺织行业,来分一杯羹。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朱标把自己关进房间里,翻遍手头上所有的资料,却发现在工业革命之前,其实还有一个宝贝—飞梭。

飞梭是瑞士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的,飞梭其实就是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滑槽两端有弹簧,使梭子可以极快来回穿行。

用飞梭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布织的更宽。

历史上就是因为飞梭的出现,极大的增加了对棉纱的需求,所以才在三十年之后出现珍妮纺织机。

怪不得,应天的棉纱都成白菜价了,可是布匹的价钱还是没有下来多少,原来是本末倒置了。

于是乎朱标就闭门不出,开始研制飞梭。闭门造车一个星期,终于是研制出来了飞梭。

有了飞梭,布织的又快又好,不愁不打破原来的小农经济壁垒。

由于这是闭门造车的产物,朱标并没有大量的生产,而是先弄来五十辆织机,进行改装。

他没有把这些坯布拿到市场上去卖,他要用这种新的坯布,染上色之后在拿到市场上去卖,名字她都想好了就是“飞标牌”花布。

有上好的花布,再有自己的宣传工具--《应天时报》为新品牌宣传,就一定能让自己的花布一战成名。

有了这些花布,不愁打不败那些传统的丝绸商人和小农经济为主的家庭主妇。

就在朱标憧憬自己成为大明首富的时候,老朱派人来叫他。

朱标心里犯嘀咕,老头子找他什么事啊?

一见面老朱就板着脸说道:“看你干的好事!”

怎么了?

我最近什么也没有做啊,难不成是彭毓秀和达兰的事情东窗事发了?

不会啊,我已经把三个女人从龟儿子府里接了出来,安置在妥善的地方了。

论理不会有事,就算是有事,也会有人人提前告诉我。

那是什么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单女主』『理智主角』『人设不崩坏』皇甫武正——睁开眼睛——我是沙...我是创世神!!皇甫武正还没从巨大的疼痛中反应过来感觉自己的手好像被人拿起来转了个什么东西“嗯,还行只见轮盘指向的地方『巨神战击队地神套装』(内容包括:裂地变,地神符手链,战狼战击士,苍龙战击士,虎吼战击士,巨甲战击士)“行了,修正一下战力设定,好像就没啥缺的了,去吧皮...去吧皇甫武正!!!皇甫武正:???哎哟**!!!
终极天剑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关于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火影世界迎来一个限定月读世界的漩涡面麻。纯火影体系,无系统。这是离别的馈赠。三代老头早看你不爽了,给你几个大逼斗。鸣人你想当火影?我愚蠢的欧豆豆哟!照美冥,以后我罩着了你了。
行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