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最新章节。
乌克兰,某小城,2025年10月17日,晚上 21:45
第聂伯河的冰冷与血腥被暂时抛在身后。凭借“虚假账户”上预留的、未被追踪的最后一笔紧急经费,彼得罗夫和李海镇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下游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完成了“蜕变”。
两人在城郊一家简陋但干净的私人旅馆落脚后,立刻分头行动。
彼得罗夫凭借对东欧地下世界的了解,找到了当地一个只认钱、不问来路的“形象顾问”——
一个技术粗糙但足够应付普通检查的老裁缝兼假证贩子。
李海镇则负责采购必需品:
新的、符合身份的衣物,基础的医疗用品,以及……食物。
此刻,他们正坐在小城中心一家还算热闹的本地餐馆角落。
时间是晚上九点四十五分,窗外的街道带着边境小城特有的萧索与警惕。桌上摆着几样简单的食物:
彼得罗夫面前是一份热气腾腾、香气浓郁的乌克兰红菜汤和一块黑麦面包;
李海镇则点了一份相对清淡的烤鸡配土豆泥和米饭——
这是他主动选择的,似乎更合口味。
两人都沉默地吃着,补充着几乎耗尽的体力,享受着这
暴风雨前短暂而虚假的平静。
餐馆墙壁上挂着的旧电视,正播放着嘈杂的晚间新闻。
突然,画面切换,熟悉的警车残骸、模糊的监控截图(显然是利沃夫酒店和“扳手”家附近提取的)、以及两张经过技术处理的、但依旧能看出彼得罗夫和李海镇部分面部特征的合成画像,赫然出现在屏幕上!
“紧急通缉!”
女主播的声音严肃而高亢,“全国范围内搜捕两名极度危险的恐怖分子!他们涉嫌在利沃夫残忍杀害三名执法警员,并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制造了另一起血腥袭警事件,造成多名安全人员伤亡!此二人极度危险,持有武器,可能具备特种作战背景!提供有效线索导致其被捕者,将获得五百万格里夫纳(约合13.5万美元)的悬赏!直接协助抓捕或击毙者,赏金翻倍!”
画面下方滚动着更惊人的信息:
“同时,根据北约盟国反恐协作框架,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英国军情六处(MI6)及欧盟相关机构已启动信息共享与支援机制,对两名嫌犯进行跨境情报追踪与特征分析。任何国际线索亦将获得相应酬劳。”
餐馆里其他食客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和议论,目光不自觉地扫视着周围。
彼得罗夫和李海镇低着头,专注地切割着盘中的食物,动作平稳,仿佛电视里播放的与他们毫无关系。
李海镇叉起一块土豆泥,没有抬头,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揶揄:
“五百万格里夫纳… …少校同志,看来您的‘价值’比我高不少。是因为军衔,还是…… 年龄带来的‘经验’溢价?”
他指的是通缉令上合成画像中,彼得罗夫那张更具辨识度(也更显成熟沧桑)的脸。
彼得罗夫舀起一勺红菜汤,吹了吹热气,嘴角扯出一个同样没什么温度的弧度:
“也许他们觉得活捉一个俄罗斯阿尔法少校,比抓一个朝鲜侦察总局的大尉,能撬开更多的嘴?或者单纯因为我这张老脸更容易被记住?不过……”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这点钱就想买我们的命?未免太廉价了。格鲁乌(GRU)在叙利亚悬赏一个海豹小队长的人头,起步价都比这高。”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冰冷的嘲讽和一丝荒谬感。
他们背负着血海深仇和国家级任务,命悬一线,却在这肮脏的小餐馆里,像点评商品一样讨论着自己的人头悬赏。
这是属于黑暗世界特有的、带着血腥味的黑色幽默。
两人不再谈论悬赏,继续安静地用餐。
电视里的通缉画面结束,开始播放本地新闻。
时间正好跳到整点,画面切换。
“……备受瞩目的‘第聂伯河畔国际防务与安保技术展销会’将于本周日在基辅近郊的‘卫城’展览中心隆重开幕!”
画面展示着现代化的展馆效果图和忙碌的布展场景,“本届展会是战争爆发以来,在本土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国际防务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二十多个国家的数百家知名军工企业、安保公司和技术供应商参展!展品涵盖尖端无人机系统、反无人机技术、战场侦察设备、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单兵防护装备等前沿领域!”
新闻主播的声音带着一丝刻意营造的兴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会将有大量来自中国的参展商!众所周知,中国在民用无人机技术及零部件制造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我国相关产业一直保持着深度的经贸合作。这些中国厂商将带来一系列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无人机核心零部件、飞控系统和光电设备,以满足我国当前在国土防御和战场态势感知方面的迫切需求。展会期间还将举办多场技术研讨会和采购洽谈会……”
“无人机……零部件……”
李海镇咀嚼的动作微微一顿,眼神瞬间变得无比锐利。
他猛地抬头,目光灼灼地看向电视屏幕,又转向彼得罗夫。
彼得罗夫同样停下了手中的刀叉,原本带着疲惫和嘲讽的眼神,此刻也亮起了一道精光!
基辅!
防务展销会!
各国武器商!
尤其是……
来自中国的、与乌克兰有深度合作的无人机零部件供应商!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计划雏形,瞬间照亮了两人被逼入绝境的道路!
就在两人被展销会新闻吸引,大脑飞速运转之际,餐馆的门被粗暴地推开。
三个穿着乌克兰国土防御部队(TDF)制服、臂章上带有征兵部门标志的男子走了进来。
他们面色疲惫,眼神却带着一种执行强制任务的麻木和凶狠,显然是在完成当天的“强征指标”。
他们的目光扫过餐馆里每一个适龄男性食客。
其中领头的,一个脸上带着疤痕的中士,目光首先落在了李海镇身上。
李海镇虽然做了简单伪装(换了发型,戴了副无框平光镜),但其东亚人的面部特征在乌克兰小城的餐馆里依然显得相当突兀。
中士径直走到他们的桌前,居高临下,粗声问道:
“你!证件!是中国人?还是俄罗斯佬?西伯利亚来的?”
他的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手枪套上,另外两名士兵也呈犄角之势围了上来,气氛瞬间紧张到极点!
餐馆里其他食客纷纷低头,噤若寒蝉。
李海镇的心脏猛地一缩,但脸上没有任何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