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界大老板

第353章 有心人的无奈(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诡界大老板》最新章节。

没吃过民血的新兵们,自然乖乖的服从命令了。

其实对大部分的普通士兵来说,军饷给足了,吃喝给够了,上头让干嘛就干嘛的。

真以为人人都是大坏蛋,一定要欺负百姓的吗?

不就是一开始的时候,自己都吃不饱,手里又有枪,还有同伴,自然会恃强凌弱的从百姓手中抢夺东西来满足自己。

次数多了,就变成一种习惯,兜里有钱,吃喝不愁之后,都还会习惯性的抢夺百姓。

陈浩云他是从新兵时期起,就满足新兵的吃喝穿以及军饷需求,并且这些消费加起来,明显比普通民众辛苦一个月赚的还要丰厚得许多。

这就让新兵自觉高人一等,觉得自己是富农,而那些百姓是乞丐。

这就首先在意识上,让这些新兵下意识的觉得,老子富农去抢乞丐?丢不下这个脸啊!

然后开始严格的军训,再增加思想教育,让新兵们下意识的服从命令,要是这思想教育,添加了为国为民、保家护民这些思想的话,啥都不缺的新兵,会下意识的认为自己就该有这样的义务和责任。

等到这样训练完毕的新兵出笼后,他们的言行举止就和其他军阀部队截然不同了。

甚至他们都根本不在意民众的那三两米几个铜板的,这就保证了陈浩云的部队不会因为穷困而产生劫掠的念头。

有这样思想的军队,完全是用钱养出来的!

因为你就算不给军饷,吃喝穿要保证啊!

但往往很多军阀却连最基本的吃喝穿都保证不了,所以再怎么严厉的军规都制止不了士兵的抢掠。

再这样的军阀部队中强行实行军规,那倒霉的只会是下达命令的人。

有心人已经把陈浩云部队的底细分析得丝毫不差。

而且只要遵照着做,完全可以组建出一支,和陈浩云现在这种令行禁止的部队一样的部队出来。

但没奈何。

没几个军阀愿意把放到兜里的钱再大手笔的掏出来。

毕竟军阀们都不敢保证,自己什么时候就下台了。

这样养出来的军队,说不定给人做了嫁衣,然后自己两袖空空的回家养老?

做梦!

与其如此,还不如弄多点私财,到时下野的时候也能当个富家翁。

有心人一番勾连,把陈浩云部队战力如此强大的缘由都给说出来,还给出计谋。

但大部分军阀都是直接摇头拒绝了。

还是那句话,钱都是军阀自己的,打不过大不了下野当富翁,说不定到时天下一统,全国安定之后,当个富翁更加潇洒。

要是钱掏出来养军队,谁敢保证自己是最后赢家?然后下野变成穷光蛋,那有个毛意思啊!

有些军阀跃跃欲试想要尝试一下,但在拿出一大笔钱后,发现军队还是这个鸟样,调查一下,却是自己身边人他喵的太过贪婪的结果,自己的钱拿出来,被他们瓜分掉,根本就没用在军队上。

这个结果一出来,有野心的军阀,直接就此打消了念头,野心也消失了大半,转而专心搞钱去了。

有心人直接无语万分,这是什么样的破世界啊!

难道就这么看着陈浩云这货一统广南省之后,安稳一些时间,然后再次扩张吞并周边几个省?最后一统天下?

这搞毛搞!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玄幻:万界聊天群,我靠投资封神
玄幻:万界聊天群,我靠投资封神
万界聊天群,我靠投资封神:张太玄觉醒逆天悟性,加入万界聊天群疯狂薅羊毛,投资嬴政造反、收雷电影救姐,星辰体铸就法,万界资源尽入我手,天下修士跪拜太玄道君!
我才是猫大王啊
无上丹尊-梦醒泪殇
无上丹尊-梦醒泪殇
本是先天奇才,却因武魂被夺,血脉受损,沦为废物,夺取武魂之人,却被世人追捧,享受无上荣耀。一朝仙帝记忆觉醒,修五行仙法,凝聚五种武魂,开启一条称霸九天的强者之路。什么双生武魂?什么千年不遇的奇才?什么天命之子?统统臣服在我的脚下,我要这九天的神魔,因我而颤抖!
梦醒泪殇
越低调越无敌,我真的苟不住了!
越低调越无敌,我真的苟不住了!
当谦虚、示弱成为最强外挂,修仙界的画风突变!叮!你因谦称“平平无奇”,悟性+10000点!你因示弱“不堪一击”,获得顶级防御功法!你因推辞“略懂亿点”,剑法直接顿悟无上剑意!这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啊!外门考核将至,面对恶霸的欺凌和被逐出宗门的危机,是继续苟延残喘,还是“被迫”展露锋芒,引爆全场,甚至引来内门大佬的关注?
盈盈一水间
我云霄,成了祖巫十三妹
我云霄,成了祖巫十三妹
云髻双蟠道德清,红袍白鹤顶朱缨。丝绦束定乾坤结,足下麻鞋瑞彩生。劈地开天成道行,三仙岛内炼真形。六气三尸俱抛尽,咫尺青鸾离玉京。林云霄穿越洪荒,成为赫赫有名的三宵之首云霄娘娘!但,他穿早了!此时,天地初开,甚至连她的师尊,未来的三清圣人等,都没有诞生!就在云霄思索的时候,她的眼前出现一行字。“检测到你穿越成为云霄仙子,你有以下选择。“一:待在原地,等到巫妖量劫化形,拜师通天教主,成为截教亲传弟子
碧落凡尘
圣祖天宫
圣祖天宫
曾作为青龙的徐崇因想要反抗苍玄神被察觉,连同同伴白虎一同被贬下神河界,没想,在神河中,徐崇又再一次坐上顶尖之位,并察觉到其余世界的存在,后又回归苍玄神界,开启重新一轮的对抗苍玄神以及其他六位主神的故事。
忆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