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开局融合蚂蚁获万斤巨力

第394章 史前生物(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盗墓:开局融合蚂蚁获万斤巨力》最新章节。

紧接着,一条四五米长、如同蛇信子般灵活而恐怖的舌头,在他刚才站立的位置一卷而过,带起一片水花。

胖子吓得浑身一颤,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睛瞪得滚圆,结结巴巴地喊道:

“这么大的舌头,这是什么鬼东西!”

易飒神色凝重,迅速分析道:“刚才那是巨蜥的舌头!只是我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巨蜥!”

“不,刚才那不是巨蜥,有可能是传说中的一种生物。”

霍秀秀面色凝重道:“我以前在科普杂志上看到过,有一种叫做霸王蝾螈的圣物,它是一种侵略性极强的古老生物,早在冰河时期就已经被认为灭绝了,没想到这里竟然还有它的踪迹!”

解小花闻言,眉头紧锁,显然对霍秀秀的说法持怀疑态度。

“霸王蝾螈?

你确定?

这种生物不是已经灭绝了几千万年了吗?

这里怎么可能还有它的存在!”

霍秀秀摇了摇头:“地球之大,未解之谜众多,许多地方仍未被人类完全探索,没有发现并不代表它们就真的灭绝了。也许,这里就是霸王蝾螈最后的避难所。”

“也是,哀牢山神秘事件众多,或许真的有这种史前生物也不一定!”

易飒明显支持霍秀秀的看法。

解小花见此也不多言:

“那这种东西会主动攻击人类吗?”

他话音刚落,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场景出现了。

一颗卡车般大小、布满褶皱与斑纹的巨大头颅,缓缓从水中浮现出来。

它那双幽深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一切,长长的舌头在空中摇曳,如同死神的镰刀,随时准备收割生命。

这颗头颅的颜色与地面极为接近,使得它在水中时几乎难以察觉。

它的外貌既像巨蜥,又带着几分鳄鱼的影子,但表皮却比鳄鱼更加光滑,上面布满透明的粘液,跟娃娃鱼的皮肤有点像。

特别是那蛇信子一般的舌头,一伸一卷,就跟一道红色闪电抽过一般,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这……这真的是霸王蝾螈!”

霍秀秀的声音颤抖着,眼中满是震惊与不可思议。

她从未想过,自己竟然能亲眼目睹这种已经灭绝了几千万年的古老生物。

然而,震惊之余,危险也随之降临。

霸王蝾螈整个庞大的身躯已经从地下河中爬了出来,它尾巴一卷,如同巨蟒缠身,瞬间将霍秀秀紧紧缠住,巨大的嘴巴张开,露出锋利的獠牙,仿佛要将她整个吞入腹中。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诛仙前传
诛仙前传
(不后宫,不无敌,无系统,不无脑,不爽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初开,浊气化魔,人族蒙难。混沌初分之际,浊气凝结为魔,肆虐人间。魔物凶残暴虐,以人为食,奴役众生。天灾频发,人族命运如浮萍,遂有相术兴起,借星相风水趋吉避凶。然千年之后,魔族忽退至死亡沼泽,人族终得喘息之机。修真之道,应劫而生。有智者观天地之变,悟吐纳导引之术,聚灵气以抗魔威。中原沃土,人族渐盛;四方边陲,凶兽妖魔横行,更有
黑牛逗奶
弹幕护体!修真界大佬争着强宠她!
弹幕护体!修真界大佬争着强宠她!
弹幕们发现,和女主处处作对的反派妖女突然转性了。弹幕吐槽:姜昭当即扔了瓶子吞了丹药,原地获得本应属于男主的金手指。弹幕讥讽:姜昭反手扔出超难复合阵法的完美解法,还顺手指出了题目漏洞。弹幕嘲笑:姜昭直接拔剑单挑邪修,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自此修真界留下了“筑基也可灭金丹”的传说。……后来,她出现在每个弹幕以为的关键节点,不是作妖,而是尽心竭力地扶危救难。渐渐的,围绕在她身边的大佬越来越多。剑宗最年轻长
花惊墨
猫武士外传全14册
猫武士外传全14册
关于猫武士外传全14册:?:讲述雷族族长火星的早年经历与族群探索。??????:描绘蓝星从幼崽成长为族长的历程,揭示其预言与命运。??????:聚焦天族重建的史诗性故事。??????:河族幼猫小钩因毁容被抛弃后,为效忠族群立下承诺却卷入复仇阴谋的复杂历程。????:讲述蛾翅在河族的成长与抉择。????:揭示虎心的过往与心理轨迹。????:描述灰条对河族的忠诚与牺牲。????:豹星统治影族的辉煌与
邯郸一梦亦无妨
穿成恶毒女配怀了学神男二的崽
穿成恶毒女配怀了学神男二的崽
(评分刚出,会涨的,大家不要在意)先孕后爱+青春甜宠+温馨日常+相互成就+双洁穿书阮星眠穿书了,书中恶毒女配坏事做尽,怀上男主孩子赖给学神男二,怀胎六月反悔引产大出血而死。阮星眠稀里糊涂穿过来,好消息:重返二十岁。坏消息:奋斗十年的八位数存款没了。不好不坏的消息:她怀孕了,孩子是学神男二的,她穿过来亲自上阵造的孩子,如假包换。阮星眠整夜失眠,梦中流泪悼念她逝去的千万财产。清冷学神站在她面前,打开
优米优米
历史不是爽文
历史不是爽文
很多人以为靠着现代人思维,就可以穿越到古代逆天改命了。实际上,在封建社会,普通人想突破阶级差要难得多得多,另外很多的士族没有你想的那么弱智,在古代能读书的家庭就不是普通家庭,一般都是士族勋贵,二千多年前写出盐铁论,商君书,孙子兵法的这些人你觉得会差到哪去。今天,我就写写很多历史穿越文常犯的历史性错误。
减重6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