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兮凤兮,浴火涅盘

第132章 食堂风波2(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凤兮凤兮,浴火涅盘》最新章节。

“可恶!这明明应该是属于我的。”傅晚舟死死盯着那枚本该属于她的玉!

这女人怎么配!傅晚舟来之前从秦半枫兄妹那自然听了不关于秦芜九的事。

明明一样的出生,一样带有丑陋的胎记,一样没有母亲,她先天无法修炼,而她傅晚舟,七岁便能觉醒天赋!比别人早一年!

凭什么她能入解老的法眼!短短数日修为突飞猛进,自己苦苦修炼数年,每一天都不敢松懈,才达到三十九级玄灵!

这女人肯定如他们所言用了什么歪门邪道的手段!

我要挑战你!你跟我去玄武斗场比试!

傅晚舟气势汹汹朝秦芜九喊道。

在秦半枫兄妹看来,也是如此。短时间能提高这么多玄力,绝对用了歪门邪道的手段,这平常来看没什么问题,上了武斗场,打起来,那肯定实力就败露了。

秦芜九做了一个大家都没想到的举动,只见她一脸无语,连一个多余的眼神的没给傅晚舟,直接转身,抬腿,跨进食堂。

众人倒吸一口气。

见识过傅晚舟的胡搅蛮缠,众人纷纷侧目,真勇啊!

叶上珠等人也紧紧跟随其后,随着秦芜九等人的无视,傅晚舟的怒火一下子达到顶端。

你给我站住!我跟你说话你说话呢!你是聋了吗?

就这么被无视了,只听傅晚舟怒喝道,从小到大还没人对她这样无视,一时间,强烈的愤怒直直涌上心头,那娇俏的容貌也因此变的有些扭曲。

飞云掣电间,空中带着带着紫火灼烧感,燃着紫色的一团气体直直朝秦芜九逼去,只见傅晚舟的手心悬浮着一个铜体玉鸾铃,傅晚舟周身散发着红光,眼神死死盯着秦芜九。

这挨了玄灵的蓄力一击,这至少得脱层皮,况且这玉鸾铃还有铭文三片碎片辅助,其威力更甚,此刻傅晚舟的内心想的是。

只有这秦芜九消失了,什么解老唯一弟子,呵!她怎么配!她傅晚舟当不上,她秦芜九更是别想!

危机时刻,叶二律的声音飞快响起在秦芜九的识海中响起。

阿九!小心身后!

得亏有这声音,只见秦芜九一个侧身,玉鸾铃发出的攻击刚好擦肩而过,那距离半寸不大,就差一点都碰到了,这秦芜九是躲过了,但现在正是人多的时候,就有一只代受羊羔倒霉了。

只见被击中的人只见倒地打滚,是位身穿白衣的瘦小的男子,他后背灼烧,滋滋冒烟,紫气还未散去,只见须臾间本是红色的肌肤瞬间变黑。

啊,我的背!啊!

痛苦得叫喊声瞬间布满整个食堂,随着这声惨叫声,才唤醒了被这一幕惊呆的众人,刚刚本来两个看热闹的二年级生,立马把人抬去,准备去医务室。

但刚扶起人,那可怜倒霉的代受羊羔嘴唇已经开始发紫,紫中带乌,眼睛开始翻白眼了,神志开始有些不清。

这是中毒的征兆!

没想到这其中傅晚舟的玄器居然自带毒素,老生们自然是见识过,但新生们可不知道,都还没反应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快穿:白眼狼,你们过来下
快穿:白眼狼,你们过来下
李兆穿越到各种世界,替可怜兮兮的原主们讨回公道,打脸极品,逆转人生!无受气,该报复的白眼狼们一个不留。不能怀孕的妻子残疾的女儿重生女配偷狗贼绝户侯府女
豆腐不加辣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于公威武震四方,学富五车战沙场;忠肝义胆照乾坤,抗日英名永流芳。铁骑突出刀枪鸣,将军豪情胜天骄;誓守河山驱日寇,血染战袍志未消。烽火连天战鼓擂,将军奋勇当先摧;智勇双全敌胆破,威震敌阵敌魂飞。将军英名传千古,后人敬仰永不忘;抗日功勋昭日月,民族复兴有光芒。一部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聚焦这位传奇的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抗日名将于学忠,展现宏大的架构、丰富的人物和跌宕的情节。
于学忠
夫人茶又娇,清冷权臣折了腰
夫人茶又娇,清冷权臣折了腰
关于夫人茶又娇,清冷权臣折了腰:评分刚开,后面会慢慢涨上来的江照月穿书了。穿成男配愚蠢恶毒的前妻。原主“战绩喜人:虐待下人。不敬公婆。带着一笔银钱,和一个穷举子私奔。被卖进青楼。得了脏病,在极其痛苦中死去。这……这是原主的命,不是她江照月的命!她可不管什么剧情不剧情,该吃吃、该喝喝、该骂人骂人、该打人打人、该勾引男配就勾引男配。一段时间后……下人:二奶奶是世间最好的主子。公婆:儿媳聪慧贤良啊。穷
有花有果
彘仇
彘仇
关于彘仇:前世是世家嫡女的翘首,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因清高孤傲而引狼入室,直至落的自己被做人彘残死,整个家族也因此覆灭。重来一世,机会难得,看她如何大杀四方……
青木秋桑
三姝破局:幽冥玉佩之谜
三姝破局:幽冥玉佩之谜
关于三姝破局:幽冥玉佩之谜:女主苏瑶以玉佩开启密道,联合沈砚之率军护驾,林婉清当庭指证七皇子谋反,楚汐以毒剂配方为证揭穿李长庚罪行。七皇子伏诛,皇帝临终托孤苏瑶,允诺女子可入仕参政;林婉清母亲沉冤得雪,她选择退隐江湖开设女子学堂;楚汐继承师父遗志,成为太医院首位女仵作,暗中追查幽冥阁余党;沈砚之辞去官职,陪苏瑶镇守朝堂,两人以“君臣之谊掩饰彼此情愫。最终,大楚颁布,三位女子以不同方式在新朝留下传
文苓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