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固化忠诚度,江山美人我都要

第174章 献帝也要去松兹(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固化忠诚度,江山美人我都要》最新章节。

“刘导师,还有小刘师弟,我们药剂司其他导师呢?”

袁谭来到导师院,就只见到他们两位在打包行李,不禁问道。

“袁大人,咱们药剂司导师去的不少啊!他们都已经打包好了,就剩下我们了,呵呵!”

一听说去的不少,袁谭也是高兴。

自己人去那边多一些,相互也有个照应。

“咦,曾婆婆呢?她应该不去了是吧?”

“曾婆婆啊?她前些天被南阳那边请去做一个手术,一时间应该赶不回来……”

药剂司导师中还有一位年龄较大的老太太,她的医术精湛,擅长用针。

袁谭之所以关心她,主要还是因为这位婆婆有着两位美女做助教。

可惜了啊!

“走!我们一起!大家一路上也有个照应!”

这一日,洛阳城外,出现了长长的马车队伍。

这是洛阳医学院前往庐江郡松兹城的队伍。

这刚出城外,就见一大帮亲友在送行。

“大哥,你这才刚来洛阳,咋会去松兹啊?你要是不愿意去,直接去求太尉大人,要不小弟帮你去说说?咱们兄弟都还没来得及一起坐坐呢!”

袁谭这边,他的弟弟袁尚过来送行。

“呵呵,没事,松兹又不是什么危险的地方,那里安全得很!你放心!你好好照顾姨娘,我这是主动要求去的,院长都过去了,你大哥我要去跟院长学医啊!呵呵!你放心!放心!好好为官,不要犯错,咱丢不起这个人!”

袁谭拍了拍弟弟袁尚的肩膀,嘱咐道。

“知道了,大哥,二哥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去了并州军府任职,明明可以留在洛阳的……”

袁谭笑了笑,道:“你二哥那也是他自己喜欢的!你不也一样?明明太尉大人给你做平准令,你非要去摆弄马车……”

“哈哈!器械才好玩啊!要不是娘亲反对,我都想直接去做大匠了!”

袁谭感慨道:“小弟,你看看,如今的我们,才是最开心的!这天下,不是我们能争的,姨娘是还没放下,只有放下之后,她才会明白,像董太尉这样的人物,才是这天下之主,我们呐……唉,差太远啦!”

身后不远处,刘氏兄弟也都听到了袁谭兄弟的对话。

袁谭他们的身份也不算是什么秘密,在医学院大家都知道。

毕竟青州已经收归太尉府,袁谭他们说起来,之前连正式的青州刺史任命都是没有的,所以也算不得被贬之类的,更何况他们自己都不在乎。

导师刘晨看了看身旁的“堂弟”,生怕他会忌讳这些。

好在他的这位“堂弟”只是若有所思,并无其他的失态。

这一日,袁绍的长子袁谭前往松兹城松兹医学院。

这一日,洛阳医学院的学生刘力,跟随自己的“堂兄”导师刘晨一起,前往松兹城松兹医学院。

刘力,原名刘协,这大汉皇朝的天子,汉献帝。

如今的身份,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导师助教。

在洛阳医学院待久了,刘协早就忘记了自己原本的身份。

他觉得现在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

就像刚才袁谭所说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最开心的。

如今的刘协,很开心!

皇帝什么的,真的不是他能够背负的。

其实他早就想要离开洛阳了。

在洛阳,很容易让他想起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方岐穿越古代,却惊愕发现,前身真不是人啊!田地宅子被输得一干二净,父亲留下的医馆也被抵押了出去。就连妹妹方毓都要嫁给恶少当小妾,偿还他欠下的赌债!好在他触碰药箱之际,竟意外获得神医传承。开局救下危在旦夕的太守千金,从此声名远扬。愿身领医道,救治天下疾苦!
爱吃水果酱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关于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魂穿成了乌萨斯乡村里的小人物,难道就干不出大事业了吗?不露圭角,乘势而起!我陈一鸣上辈子一事无成,这辈子要一鸣惊人!没有系统给的金手指、没有海嗣邪魔给的飞升,我就算只靠自己,也要把旧世界砸个稀巴烂!乌萨斯的意志与我为敌、诸国的旧势力联合起来——让我一次又一次一无所有……但是,我能战胜你们一次,就能战胜你们第二次、第三次!去告诉诸国——他们应知
训练师安迪
紫塞秋风杨霆风
紫塞秋风杨霆风
刀剑出鞘,厮杀伴着风声呼啸,战马鸣叫铁蹄如潮。梦里河山已破碎风雨飘摇,豪气震长天不负家国荣耀。狂风吹煞遍地枯草,荒冢飞沙连营吹角。我自感叹古来征人旋返多少......
刺客的野望
大唐钓鱼人
大唐钓鱼人
关于大唐钓鱼人:穿越大唐,身为县令之子,居然吃不上肉。本以为可以平躺,奈何吃穿住行都要靠自己。愿以为不过寒门,原来最大的世家是死敌。
超龄奶爸
宋歌声声慢
宋歌声声慢
这是一本小说,字数是150万字,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朝廷为了稳定局势特招苏轼入朝与旧党抗衡,致使司马光等旧党不得过分打压新党,而苏轼也借机想施行自己的新法,从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乏一些真实历史改变的故事。,小说涉及到新党,旧党,苏党,苏轼,黄庭坚,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李格非(李清照的爹),蔡京,童贯,高俅,高滔滔(高太后),向宗英(向太后),梁萧音(西夏梁太后),李清照,赵煦,赵佶(宋徽宗),
武当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