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南唐通天之路》最新章节。
常州东城,大厂街。
不知为何,今年格外的冷,才刚过中秋,常州城却已寒意逼人,在街上行走不得不穿上保暖的棉衣。
为了赶早,天刚亮周季就出了门。他缩着脖子走在街上,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早已冻得红肿的脸上,让人一阵哆嗦。
周季他紧了紧身上唯一的一件棉袄,这还是去世的父亲留给他的,很多年了,已经没那么暖和了,不过他也没多余的钱买新的,家里都快断粮了,只能先凑合着过。
街边的冯记商铺前,几个伙计正在卸货。周季凑近一看,是新到的木炭,但价格牌上的数字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又涨价了,比昨天又涨了一倍!怪不得也没什么人过来,这么贵不是要人命嘛。
“这位客官,要买炭吗?”伙计热情地招呼。
周季摇摇头,转身离开。他摸了摸怀里仅有的几十文钱,这些钱原本是要买木炭的,但现在连十斤都买不起了。
“爹!”远处传来儿子的喊声。周季抬头,看到大儿子周安正朝这边跑来,小脸冻得通红。
“你怎么来了?”周季连忙把儿子搂进怀里。
“娘让我来看看,”周安吸着鼻子,“爹,买着炭了吗?”
周季摇摇头:“又涨价了,太贵了,咱买不起。”
周安的小脸垮了下来:“那......那我们今天还能卖馄饨吗?”
周季心里一酸。这两天因为没柴火,馄饨摊已经停摆了。家里仅剩的一点米,也只够熬稀粥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敲锣声。
“开张啦!开张啦!常州煤炭行开张啦!开店大酬宾,买的多送煤炉啦!”
周季一愣,拉着儿子朝声音传来的方向快速走去。
就在斜对门,没几步路,只见一家新开的店铺前围满了人。店门口摆着几个造型奇怪的炉子,还有一堆黑乎乎的、布满小孔的东西,一列一列,堆放得整整有齐。
“这黑东西是啥?”有人好奇地问。
店小二笑着解释:“这叫蜂窝煤,是大都督发明的。一文钱两块,配上这蜂窝煤炉,一天五六块就够用了,一天也就两三文钱,比木炭可便宜多了!”
周季挤到前面,仔细打量着那些蜂窝煤。黑乎乎的煤块上布满了整齐的小孔,看起来确实像蜂窝,名字倒是起得生动。
“这么便宜......真的有这么好用吗?”有人质疑。
店小二不慌不忙,取出一块蜂窝煤放进炉子里,又放了几块木屑引火。不一会儿,炉子里就窜出了火苗,不多会儿,旁边的水壶就开了。
“看,多方便!”店小二说,“一个炉子配一个煤钳,用完的煤渣还能当肥料。如果不想用了,把这口子堵住,完全不浪费火力。”
“确实很好用,不过我听说这煤可是有毒的,我隔壁的张麻子去年就是因为捡了山上的煤块,回来当木炭用,第二天就没醒过来。”旁边有个中年人说道。
“对啊对啊,有毒可不行啊…”众人七嘴八舌。
“大家放心,大都督说了,以前有人因为烧煤死了是因为用得不对,我们这蜂窝煤完全没这个问题,室外正常用,室内不要是密闭,都没问题。你看我们店内外都点了很多烽火煤,大家这不也好好的嘛。”
众人看了看那些炉子,纷纷点头。
周季眼睛一亮:“这......这种好东西真的卖一文钱两块?”
“对!”店小二笑道,“今天开张,买一百块还送一个炉子!如果超过两百块,我们还免费送货上门。一个炉子如果要单独买,可是要十文钱呢。”
周季连忙掏出怀里所有的钱:“给我来一百块!“
当周季带着大儿子扛着蜂窝煤和炉子回到家时,妻子王氏正在哄哭闹的小儿子,家里四处漏风,小儿子冻得哇哇直哭。
“当家的,这是......”王氏惊讶地看着那些蜂窝煤。
周季顾不上解释,连忙带上周安按照店小二教的方法生火。不一会儿,炉子里就窜出了温暖的火苗。
“太好了!”周季激动地说,“这下咱们的馄饨摊又能开张了!”
听完丈夫的解释,王氏摸着温暖的炉子,眼中泛起泪光:“大都督真是活菩萨啊......”
与此同时,冯记商铺内。
冯延昭脸色阴沉地看着对面的常州煤炭行。短短半天,他店里的木炭就无人问津了。
“老爷,”管家小心翼翼地说,“要不......我们降价卖?“
“降价?“冯延昭冷笑,“你知道我们这木炭的进价吗?我们今年囤了这么多货,如果按隔壁那个价,这店就得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