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狄家将

第430章 阎太监不懂装懂,秦将军治伤济州(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水浒之狄家将》最新章节。

“我梁山兵强马壮,冲锋陷阵,本不用再叫秦将军前往,不过招揽之心,狄永华还是有的。”

狄泉想要招揽秦致,其实另有心思。

他想要建立一个古代版的“黄埔军校”。

在古代的这个阶段,想要成体系的培养军事人才实在是太难了,首先就是文化普遍落后,平民没有受教育资格,而且各种专业知识几乎被垄断,你想学你都找不着门!

其次,武官这方面,正常情况下,也确实难以培养,以前只能是慢慢打,熬资历熬出来,这样的方法效率太低了。

北宋时候王安石开过武学,其变法之中的三舍法——实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进行教学的太学三舍法制度。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同时,提举经义局,修撰儒家经典,编纂《三经新义》;设置武学、医学、律学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但是,宣和三年,诏罢此法失败,似乎效果不太好,到了南宋以后才成一点样子但一直到清朝规模也不大。

一般来说,军事这个东西,很容易就会杂糅到其他的学问里面,统一进行教授,毕竟对于古人来讲,军队打仗并不是纯粹的为了战胜敌人,更多的是为了给君主服务,所以军事这个东西除了兵权牢牢掌握在当权者的手里之外,军事理论,军事知识通常都要被牵强附会,很多儒家的理论思想来进行束缚。

对于那些氏族大家来说,军事这个东西很多时候都会由家族的人单独进行指导,并且辅以兵书学问,甚至于一些最新的战争的案例来进行教导,而对于那些平民老百姓来说,并没有这个上升督导,也没有办法接触到这个的知识,所以我们会发现,到了秦国之后这些军事家要么出生于贵族世家,要么就是在战场之上一步一个跟头,然后慢慢累积起来的战功,很少会出现那种平民,加入战场之后立刻就打杀四方的那种。

当然,现在宋朝的军队里面其实还保留这个习惯,什么东西就是资历,说白了就是你在军队里面混的时间,很多时候军队里面的执行和军队里面的职务都是根据这个东西来评比的,也不要说这东西不公平,毕竟在军队里面待的时间越长,就越能够了解军队整体的运作模式和军队的作战的知识,这样的话更方便指挥这个军队,这是事实。

唯独的一种情况下例外,那就是战争时期,战争时期那基本上就是看天赋,有的人两三场战斗下来几乎都快超神了,还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是陆陆无为,这一点在解放战争里面体现的尤为明显。

更实在的是,古代学堂本来就少,汉代以后,为了维系统治,国家推行的都是教授孔孟学说的学堂,教的都是君臣父子的东西,且不说打仗是孔孟不推崇的,打仗的东西只有在战场上才有用,战争年代,这样的人才对外战争还有点用,和平年代这样的人怎么办?打谁?统治者不得不考虑这样的问题

而狄泉明白,他要打天下,现在最缺的就是军事人才,你等着一场场战争之下大浪淘沙,烈火炼真金,最后让人才露出头来,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他得主动办军校,培养人才,也许真正的统兵大将短时间内是培养不出来的,但是中层军队干部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的。

黄埔军校的作用,他是十分清楚的!

而这个秦致,根据线报上来看,他在西北立功调入禁军之后,曾经也担任过王安石创立武学的教师,参与过这一计划之中。

也就是说,他参与过北宋官办武官学校的建立,并在其中任职,在该项目废止之后,他才担任了禁军职务。

狄泉早就想要创建军校了,但是缺乏专业人才,虽说他也能讲些东西,但是他事多不能统筹兼顾,许贯忠、诸葛英等人也可以,但是也是分身乏术。

至于那些朝廷投降军官,梁山目前录用的军官普遍职位不高,让他们讲军事,他们顶多来讲讲战斗经验,鲜有能够谈到战略和兵法层面的。

之前俘虏的大名府兵马都监“闻大刀”闻达目前还没有劝降成功,所以他这个宋朝重镇的高级武官用不了,而现在俘虏了这个秦致,他是真正参与官办武学的参与者之一,他,狄泉是势在必得。

“不要我打仗?那要我干嘛?”

秦致都乐了,这梁山泊主说话不是扯淡吗。

“我听说昔日王安石变法,曾经创立官办武学,将军曾参与其中,我有意叫先生在我梁山仿照王安石旧制创立武学,不知可否?”

“你要开武学?”

秦致惊愕,他身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自然是知道军中人才难得,一个没有背景,有真正真才实学的将领,苦苦拼杀十几二十年没准还是出不了头。

当初王安石要创立武学,让武人有机会免去一二十年力斗搏杀得到和那些文官进士同等起跑线的地位时,他是欣喜若狂,但是后来这份希望是来的快去的快。

失败的原因,很多,此前没有人成系统性的开展过这种武学,自然是其中原因,当然,当年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也是很大的原因,文官士大夫集团的反击,几乎无论是哪一条新政,都会批倒,批臭,更何况是这个让武人有系统学习和出头之日的政策了……

说实话,狄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除了震惊之外,还有点感动……

因为他明白,这个路一开,虽然说是在敌军阵营里面,但是也确确实实给武人开通了一条犹如科举一般的晋身之路。

这是之前绝无仅有的!

身为一个老兵,他该知道在这个时代,一个武人在血水里面摔跤,摸爬滚打混出头有多难了。

而创立武学,这是一条捷径之路,虽然是敌人想要这么搞,但是他真心羡慕。

也佩服。

甚至,他还在心里想着,心说是自己早就听说过这狄泉是狄青的后人,到底是武人的后代,还知道看中武人,给武人谋福利,没有像宋朝这般的重文轻武,即用且防,寒着天下武人的心气。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八部云河
八部云河
大道不存,人心崩坏,三生石裂,神魂不齐,轮回不转。亿年钟情,穿书历险,捡拾碎片,修补轮回,重建大道。
木虽榆
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
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
我真不是天命之子:东晋末年,神州陆沉,南北分裂,在这个遍地腥膻,豺狼虎豹横行的乱世中,他应运而生,挺身而出!他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百万大军阵前,他临危不惧,面不改色;士族门阀面前,他八面玲珑,从不妥协;而对于地位低下的黎民百姓,他反而秋毫无犯,爱民如子。他就是东晋最后一个军阀,徐骁,徐宗文。且看他在晋末这片乱世中如何叱咤风云,纵横捭阖?
丁丁猫想吃樱桃
四合院:吃绝户?开局灭了养老团
四合院:吃绝户?开局灭了养老团
张建华从小父母双亡,跟孙大壮从小在四合院一起长大,后来兄弟俩一起去当兵打仗,战场上大壮为了保护他身亡,张建华答应孙大壮要帮孙妈养老。受了重伤的张建华,最终退伍回了四合院,才刚到院子,就看到众禽吃他们张家和孙家的绝户。自己的两间房子全部都被贾家给霸占,家里的东西全部都被洗劫而空,养老团霸占了他的房子还不行,不但抢走了孙妈家里所有的物品和金钱,还要把孙妈赶院子,吃张家和孙家的绝户···张建华彻底忍无
蔺三七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关于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个铮铮铁骨的汉人王朝,朱雄英的早逝对明朝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去世后,朱标一系的继承人空悬,使得朱允炆与朱允熥成为皇位继承人的候选人,最终朱元璋选择朱允炆为皇太孙。而朱允炆即位后的削藩政策引发了靖难之役。若朱雄英未早逝,以他的身份和地位,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极大,或许能够避免明朝初年的这场内乱,朱雄英作为嫡长孙,继承权无可置疑,无需急于削藩,可采取更稳健的
西风山鬼九千七
那年那景那些人
那年那景那些人
兴盛强国败的莫名其妙,山河破碎,万民遥遥望北。外敌再犯,是谁热血未凉,纵身报国?又有谁与虎谋皮,在背后伺机而动?隐姓埋名离开战场的阵前小卒再投军去:“我这一生没有什么最想做,如果有,就是宰北招蛮子!一夜间从富商成首富的薛老家主,不惜散尽家财:“商亦有国。被君王抛弃的大将军九死一生,踏骨再登青云:“我想让大景的天,又再晴朗。有钱有兵,朝廷南安,宣有功之臣归京受赏。民心所向的大将军一睁眼,身上多
团灭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