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

第487章 刺刀?(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最新章节。

而且同为进入敌后作战的部队,自然要好好联络一番。

只是这么一联络下来,于学忠却提出了一个请求。

“他要来亲眼看看我们的坦克部队?”

对于这个请求,115师首长们原则上是同意,当然事关重大,仍然要先向八路军总部和延安做请示。

大半天后,八路军总部和延安相继回电,同意让于学忠过来参观坦克部队,但要求一点:

“保密!”

“这是你们的战车?这么大?!”

于学忠可不是第一次见过战车,自从他从直系军阀吴佩孚那儿脱离,加入到奉系军阀张作霖那儿后,可是见过东北军买来的法制雷诺战车的。

此后在各处战场上,尤其是在徐州会战战场上,于学忠的第51军和张自忠的部队基本上就是第五战区的救火队,哪儿战场危急就调哪儿,自然也不可避免经常要跟鬼子的战车部队硬碰硬。

尤其是徐州会战被调到徐州以北的运河区布防后,更是跟鬼子的第10师团有来有回打了许久,自然也碰了碰鬼子华北派遣军配属给第10师团的战车部队。

只是不管是张大帅的战车部队,还是鬼子的战车部队,怎么都比八路最大号的战车小了两圈呢?

而且八路战车部队中也确实有缴获自鬼子的【95式轻坦】和【97式坦克】,跟唐亮的指挥车【WZ120坦克】放一块比较,这更显得差距明显——简直就是俄国大力士跟儿童的区别。

光那门炮就差距太大了!

至于【33B突击步兵炮】这一票扛着150毫米口径火炮招摇过市的……

看的于学忠好生眼馋。

要知道整个徐州会战,第五战区司令部直属的150毫米火炮就2门德制榴弹炮而已,然而八路这支战车部队光150毫米“粗管子”就有31门(含115师分到的坦克装甲部队),这还没提那堆76-85毫米的“小管子”呢。

——八路从哪弄来的这么多“大管子”火炮?

“你们的战车有多少发炮弹?”

希望八路这些战车别是样子货,于学忠作为原本分配在第五战区作战的部队长官,可是知道此时的国军,师一级的部队拥有身管火炮的屈指可数,山野榴加这些身管火炮普遍只有军一级部队才能,而且数量也非常之少。

而且更缺的是炮弹,如果不是用苏联贷款购买了几百门野战炮,每门野战炮配套了1000发炮弹,此刻国军之中的火炮就更接近于聋子的耳朵——摆设了。

只是弹药基数毕竟是比较敏感的数据,哪怕是亲密盟友也是如此;唐亮甚至不懂怎么回答,好在天塌下来有高人顶着,115师政委出手了。

“于司令这是打算要干一票大的?”

“既然回到山东老家的敌后,我们不打一仗对不起父老乡亲们的期待啊,给我交个底,你们能支援多少炮弹?”

115师政委伸出了一根手指。

“1000发?少了点!”

只见政委摆了摆手。

“发?”

于学忠顿时双目圆瞪。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铠甲:开局拥有四大终极铠甲
铠甲:开局拥有四大终极铠甲
关于铠甲:开局拥有四大终极铠甲:因为过度劳累导致加班猝死,穿越到铠甲勇士的世界,成为苏启强的儿子,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京都的太子爷。苏宇在所有的选择中选择了摆烂,在水木大学当起了保安,但老天不如愿,四大终极铠甲召唤器蜂拥而至,躺平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亲爱的异能兽哟,你要的是帝皇铠甲召唤器呢,还是雷霆雅塔莱斯召唤器呢,亦或者是修罗铠甲召唤器,当然还有捕王铠甲召唤器可以供你选择哦!“请选择你想要的召唤
秋枫落宇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单女主』『理智主角』『人设不崩坏』皇甫武正——睁开眼睛——我是沙...我是创世神!!皇甫武正还没从巨大的疼痛中反应过来感觉自己的手好像被人拿起来转了个什么东西“嗯,还行只见轮盘指向的地方『巨神战击队地神套装』(内容包括:裂地变,地神符手链,战狼战击士,苍龙战击士,虎吼战击士,巨甲战击士)“行了,修正一下战力设定,好像就没啥缺的了,去吧皮...去吧皇甫武正!!!皇甫武正:???哎哟**!!!
终极天剑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