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第422章 大明是世界灯塔(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最新章节。

海上的阳光,给人的感觉,更为热辣。

番禺舰带领另外一艘战舰,乘风破浪,往大海的深处驶去。

张岑云不是第一次出海,来番禺的时候,就是从海上来的,但出海远洋还是头一次,他们离开了马六甲,往西方深入,看到大海的辽阔,以及海外的种种神奇,都来不及顾忌热辣的阳光,也要到甲板上欣赏大海的壮阔。

“张姐姐,外面晒,还是回来吧。”

岑花已经和她混熟了,此时忍不住提醒道:“太阳那么大,外面也没啥好看的。”

张岑云微微笑道:“我第一次远洋,当然要好好看看大海长什么样,原来海外真的很特殊。”

“夫人刚出海,还没腻,再过几天看的多了,就会不想再看。”

朱炫的话说得很对。

当初的岑花她们,也和张岑云差不多状态。

后来在海上习惯了,当时还要绕过好望角到欧洲,航程遥远,觉得大海也就这样,没有多特别。

闻言,张岑云只是笑了笑。

不过心里的好奇依旧,担心太阳太厉害,就让一个侍女,打着伞跟在身边。

船只通过马六甲,很快再到锡兰。

朱炫下令在锡兰停靠,去见一见去年的老朋友,顺便交换一批香料和宝石,这些可以带回去做化妆品和饰品,交换进行了几天,他们离开锡兰继续远航,第一次出海路过的国家,都停靠一两天。

甚至马林国,朱炫也再去一趟。

他们自然得到那些国家的热烈欢迎。

毕竟朱炫的到来,能给他们带来不少收获。

离开了马林国,朱炫的大船再驶进红海,一直来到苏伊士运河附近,只见这里的运河,确实修筑挖掘得差不多,也甚是宽阔,足够战舰并排通航,还有不少的黑人在岸边继续扩宽运河,加固河堤等等。

大明的战舰,在西方不是第一次出现。

苏伊士运河附近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东方大明的商船又来了,除了那些小黑,其他欧洲人纷纷站在岸边,迎着朱炫的战舰招手。

大明的大船每一次到来,都能给他们带来很多物资和商品。

特别是布料,那些棉布等,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瓷器等奢侈品,还是贵族的专属。

他们很欢迎大明的到来。

朱炫站在船舷边上,往两岸看去的时候,只是微微点头。

“殿下,我们好像很受欢迎!”

张岑云惊讶地说道。

朱炫说道:“因为我们的到来,可以为他们带来很多东西。”

说着,他又道:“郑和!”

“奴婢在!”

郑和上前说道。

朱炫问道:“苏伊士运河可以通航了吧?我们先通过运河,你和下面的人联系一下,通知阿德莱德,就说我来了。”

“应该能全部通航了。”

郑和上一次来西方,运河已经挖得差不多。

那么长时间过去,肯定能通航。

大船继续往前,很快便走完了前面的航道,来到地中海,果然可以通航,为了方便外来的船只,阿德莱德还在运河边上建造了一个港口,两艘大船就停靠在港口上。

在港口工作的西方人,热情地出来招待。

郑和带人下船,和下面的人先取得联系。

“殿下!”

雷纲终于发现了什么,稍微惊讶地问道:“我们刚才通航的航道,是那些黑色的人挖出来的?”

以前他没少出海,但那么远的地方,还是第一次到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方岐穿越古代,却惊愕发现,前身真不是人啊!田地宅子被输得一干二净,父亲留下的医馆也被抵押了出去。就连妹妹方毓都要嫁给恶少当小妾,偿还他欠下的赌债!好在他触碰药箱之际,竟意外获得神医传承。开局救下危在旦夕的太守千金,从此声名远扬。愿身领医道,救治天下疾苦!
爱吃水果酱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关于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魂穿成了乌萨斯乡村里的小人物,难道就干不出大事业了吗?不露圭角,乘势而起!我陈一鸣上辈子一事无成,这辈子要一鸣惊人!没有系统给的金手指、没有海嗣邪魔给的飞升,我就算只靠自己,也要把旧世界砸个稀巴烂!乌萨斯的意志与我为敌、诸国的旧势力联合起来——让我一次又一次一无所有……但是,我能战胜你们一次,就能战胜你们第二次、第三次!去告诉诸国——他们应知
训练师安迪
紫塞秋风杨霆风
紫塞秋风杨霆风
刀剑出鞘,厮杀伴着风声呼啸,战马鸣叫铁蹄如潮。梦里河山已破碎风雨飘摇,豪气震长天不负家国荣耀。狂风吹煞遍地枯草,荒冢飞沙连营吹角。我自感叹古来征人旋返多少......
刺客的野望
大唐钓鱼人
大唐钓鱼人
关于大唐钓鱼人:穿越大唐,身为县令之子,居然吃不上肉。本以为可以平躺,奈何吃穿住行都要靠自己。愿以为不过寒门,原来最大的世家是死敌。
超龄奶爸
宋歌声声慢
宋歌声声慢
这是一本小说,字数是150万字,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朝廷为了稳定局势特招苏轼入朝与旧党抗衡,致使司马光等旧党不得过分打压新党,而苏轼也借机想施行自己的新法,从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乏一些真实历史改变的故事。,小说涉及到新党,旧党,苏党,苏轼,黄庭坚,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李格非(李清照的爹),蔡京,童贯,高俅,高滔滔(高太后),向宗英(向太后),梁萧音(西夏梁太后),李清照,赵煦,赵佶(宋徽宗),
武当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