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烈马长风我乃汉王朱高煦》最新章节。
因而,自唐天宝年间始,斗促织就成为民间和宫廷的一项娱乐活动,历久不衰。
发展到了现在,不少纨绔子弟都以斗蛐蛐为取乐,甚至不惜重金投求上品促织,养在象牙、玛瑙盒中,饲以黄粟泥,一次赌斗,下注高多达白银万两之巨。
与这些纨绔子弟相比,瞻基还算是乖巧懂事。
然而听了这个故事后,朱棣却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的皇帝,不正是日后即位称帝的瞻基吗?
不能说毫无瓜葛,只能说一模一样!
这小子即位称帝后,是不是也会糜费国帑无数,下令各地府衙上贡上品蛐蛐,最终使得劳民伤财,民怨沸腾?
一时间,朱棣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阴云所笼罩,那阴沉的脸色让人望而生畏。
朱高煦讲完故事后,便沉默不语,静静地跪在那里,犹如一尊凝固的雕像。
如果朱棣这都听不出来,那他就不是永乐大帝了!
良久,朱棣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内心如狂涛般汹涌的波澜。他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仿佛在压抑着内心那即将爆发的火山。
沉声道:“老二,你这故事里的皇帝,说的是日后的瞻基?”
“爹,你听出来就行了,瞻基既然想做皇帝,那就必须付出代价,至少斗蛐蛐这个个人爱好,他必须舍弃!”朱高煦长叹一口气,那叹息声中充满了无奈和坚定。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朱棣,继续说道:“所有纨绔子弟的恶行,他都不能沾染,这就是做皇帝的无奈,否则一个不起眼的兴趣爱好,都会搅得民怨沸腾,天怒人怨!”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听了这话,朱棣神情一滞,整个人仿佛被定在了原地,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思考,有惊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
这一点,的确是他没有想过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朱棣反复咀嚼着这句话,仿佛在品味着其中深刻的含义。
“老二啊,你真是长大了,爹很欣慰。”朱棣怅然长叹了一声,那叹息声中充满了感慨和欣慰。
随即苦笑道:“是爹疏忽了,马上下旨给瞻基,他再敢碰蛐蛐,老子打断他的腿!”
“爹,这样还不够,瞻基是传世之孙,可旺大明三代,你必须得全力培养他。”
在朱棣错愕的眼神中,朱高煦给出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建议。
“瞻基这孩子,跟着爹学会了治理国政,但他毕竟还年轻,性子跳脱,需要丢进军队里面打磨历练一番。”
听了这话,朱棣的脸色微微一变,眼神中流露出些许狐疑。他紧紧地盯着自家老二,心中暗自揣测着他的真实意图。
他想把瞻基扔进军队里面打磨历练,是真为了瞻基好,还是说他有其他的小心思?
毕竟军队不比寻常,刀剑无眼,一个不留神,都有可能丧命!
“爹,你可以选拔与大侄儿年纪相仿的将门子弟,给他组建一支幼军,借此锻炼大侄儿的军事能力。”
“我们老朱家是马上夺得天下,大侄儿即便打仗的本事比不得我们,也不能对兵事一无所知。”
朱棣听了这话,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仔细思考着朱高煦的建议,那颗原本悬着的心顿时放回了肚子里,心中反倒生出了些许惭愧。
这个老二,真是一门心思为瞻基着想啊!
“组建太孙幼军,这主意不错,爹知道了,立马就会下旨。”
“老二,辛苦你了。”
朱高煦笑着点了点头,那笑容中带着一丝欣慰和满足。
随即缓缓起身,他的动作稳重而坚定。迈着沉稳的步伐离去,那背影在朱棣的眼中渐行渐远。
朱棣张了张口,嘴唇微微颤抖着,似乎想说些什么挽留或者感谢的话语。但最终,却一直没有吭声。
这个儿子越发成熟懂事,他心里的愧疚感就越发浓郁。
长叹了一声,朱棣将那篇《促织》认真地写了下来,那一笔一划都写得极为工整,仿佛在书写着一份沉重的责任和教训。
随后,命人送去了东宫太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