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烈马长风我乃汉王朱高煦》最新章节。
麻了!
朱高煦此刻身心俱疲,整个人仿佛陷入了一片混沌的沼泽,被极度的无奈与麻木所笼罩。
他着实未曾料到,朱棣竟会对他缉拿刘观的动机抱有如此深切的怀疑,并且犹如紧攥着一根救命稻草般,死死揪住这个问题,丝毫没有松手的迹象。
自己不过是鉴于朝廷的财政状况已然陷入了水深火热般的紧张困境,才萌生出抓几个巨贪,通过抄家没收赃款的方式,以求稍稍减轻户部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罢了。
难道要我坦诚地告诉朱老四,朱高煦已不再是往昔那个懵懂无知、行事冲动莽撞的朱高煦了?
朱棣始终忙于南征北战,不遗余力地推行着永乐年间的各项新政,满心期盼着能够成就千古一帝的宏伟霸业。正因如此,他根本无暇分身,也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细致入微、抽丝剥茧地关注吏治方面所潜藏的诸多繁杂问题。
太子朱高炽又是位宅心仁厚、宽容大度的主儿,对待臣僚向来秉持着宽宏大量、仁慈为怀的态度。只要对方的过错并非严重到不可饶恕的地步,他往往都会选择以和为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力求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正因如此这般的态势,在洪武朝曾被强力打压至近乎销声匿迹的“官员腐败”现象,于永乐一朝却如野草般迅速地死灰复燃,并且呈现出一种愈发猖獗、难以遏制的可怕趋势。
左都御史刘观,也不过是其中相对较为出名、较为显眼的一个罢了。
朱高煦深吸了一口气,那气息仿佛承载着他内心深处的焦虑与不安,试图将这诸多负面情绪一并排出体外。他谨小慎微地斟酌着措辞,在脑海中反复思量着每一个字的精准恰当与否,良久之后,这才缓缓开口说道:“爹,您可清楚那些官员贪腐时所惯用的种种手段?”
朱棣闻言微微一怔,脸上瞬间浮现出一抹迷茫与困惑相互交织的复杂神情。
官员贪腐的手段?
这无疑触及到了他的知识盲区。虽说他好歹御极天下已有十一年之久,历经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与跌宕起伏,也多多少少听闻过一些有关此类的事宜,但对于其中的具体细节和花样繁多的手段,却未曾有过深入透彻的了解。
“朕略有耳闻,洪武朝以折色火耗和淋尖踢斛最为出名。”
朱高煦轻轻地点了点头,眼中不易察觉地闪过一丝欣慰之色。看来朱棣也并非对民生之事全然漠不关心,其心中多少还是存有几分牵挂与惦念的。
折色火耗,说的便是官府在向平民收取银子时,于熔断那些零碎银子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损耗。而这损耗的部分,却要由无辜的老百姓来承担。至于这损耗究竟有多少,全然由官府单方面信口雌黄说了算,百姓根本没有任何申辩和抗争的机会与余地。
而淋尖踢斛,指的则是官府在征收粮食之际,当那一斛刚刚被倒满粮食的瞬间,官员会毫不犹豫、毫不留情地用力踢上一脚。如此一来,部分粮食便会被震出斛外,而这些被震出来的粮食,就不再归百姓所有,而是被堂而皇之地当作粮食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损耗。同样的,这部分损失也是由贫苦的老百姓来独自默默承受,官府丝毫不会有半分的怜悯与同情。
说白了,这些手段无一不是官员用来肆意剥削百姓的卑劣贪腐伎俩,而那些善良朴实、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却无辜地成了任人宰割的“冤大头”,有苦难言,有冤无处申诉。
“那爹您可知道,在咱们这永乐朝最为常见、最为出名的手段,究竟又是什么?”
听了这话,朱棣的脸色骤然一变,犹如晴空中陡然划过一道触目惊心的惊雷,瞬间变得阴沉如水、凝重似铁。他的身体陡然坐直,仿佛全身的神经都在瞬间被紧紧拉紧,迫不及待地想要知晓答案。
他倒是真的迫切地想要听听,在自己治理的这一朝,那些个贪婪无耻、毫无底线的贪官污吏,究竟是如何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肆意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的!
然而朱高煦却只是淡淡地笑了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嘲讽的意味,轻轻吐出了四个字:“为民请命!”
朱棣:“???”
啥?
为民请命?
这怎么就成了官员贪腐的手段?
从古至今,那些备受人民敬仰与爱戴的贤能干吏,大多都是能够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了百姓的福祉而奋不顾身、为民请命之人。
在百姓淳朴的心中,一个官员,只有真正地将百姓的疾苦放在心头,时时刻刻牵挂着民生,为民请命,才真正配得上清官的美誉,才是百姓心中当之无愧的好官,才会为朝野上下所共同称道与传颂。
朱棣顿时来了浓厚的兴趣,急切地说道:“老二,你别再卖关子了,赶快详细给朕说说。”
“方法其实极为简单,地方官员在收完当年的税赋之后,并不急着将其如数上缴给朝廷,而是私自截留。当朝廷催收的时候,这些地方官员们便会编造出诸如受灾了、民生艰难等等令人同情的理由,向朝廷申请赋税的减免。”
“如此一来,他们不但可以为自己成功地博取一个‘为民请命’的美名,让自己在百姓眼中成为一个关心民生、慈悲为怀的好官,而且一旦朝廷出于仁慈和体恤,同意了他们的减免请求,那么这减免的部分就能够‘正大光明’地落入他们自己的口袋,成为他们肆意挥霍的私人财富。”
“甚至于运气好的时候,朝廷不但会免除他们所应缴纳的赋税,还会发放大量的钱粮进行赈济。既然自己这些所谓的地方父母官为百姓们‘辛苦’争取来了赈济,那么地方父母官们和百姓一起‘合理’地分一分这赈济金,也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听了这番话,朱棣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犹如乌云密布,愤怒之色如汹涌的潮水般溢于言表。他怒声斥道:“混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