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最新章节。
龙德宫外。
吕好问突然停下脚步,转身看向种师道:“种公,淑妃娘娘是您的义女,不如......”
老将军银须微颤,苦笑着摇头:“吕尚书有所不知,老夫这义女怕是不会劝官家。”
“依老夫看,她多半会跟着官家一起东征倭国。”
这话一出,众人顿时沉默。
梅执礼突然眼睛一亮,转向李纲:“对了!贤妃娘娘是李太宰的义女,她向来贤淑明理......”
李纲闻言,脸上浮现出一丝无奈的苦笑。
“梅公有所不知...”
李纲长叹一声,声音里透着几分无力,“师师那丫头,自入宫后对官家也是言听计从。前日收到她的家书,字里行间竟已在询问倭国风物…唉。”
种师道突然轻笑出声,引得众人侧目。
老将军捋着银须道:“李太宰何必苦恼?老夫那义女,前日回到府上直接向老夫讨要海战兵书,说是要'以备不时之需'。”
几位重臣面面相觑。
孙傅忍不住摇头:“这...两位娘娘都...”
“不如这样,”
赵鼎突然压低声音,“太后向来疼爱官家,若由她出面...”
话未说完,吕好问就重重拍掌:“妙极!太后素来稳重,又最得官家敬重。”
李纲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随即又黯淡下来:“只是太后近年潜心修佛,不问朝政...”
“事关官家安危!”
梅执礼急得胡须直颤,“总得一试!”
众人议定,当即转向慈宁宫方向。
穿过三道宫门时,陈东忽然拉住赵鼎衣袖:“赵兄,听闻太后与官家...“
赵鼎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目光扫过宫墙下肃立的禁军,低声道:“陈兄慎言。太后虽非官家生母,但自官家登基以来,母子情深。”
说话间,众人已至慈宁宫外。
宫女见是几位重臣联袂而来,慌忙进去通报。
不多时,一个老太监佝偻着腰出来,“诸位大人,太后正在佛堂诵经..."
种师道上前一步,苍老的声音透着坚定:“劳烦公公通禀,老臣等有要事求见。”
老太监躬身道:“种公稍候。”
片刻后,佛堂门开。
檀香氤氲中,郑太后孟氏手持念珠缓步而出。
虽已年近五旬,但眉目间依稀可见当年的风华。
“老臣叩见太后!”众臣齐刷刷跪倒。
郑太后微微抬手:“诸位爱卿请起。何事如此急切?”
李纲上前一步,将事情原委道来。说到"跨海亲征"四字时,太后手中的念珠突然"啪"地断线,檀木珠子滚落一地。
"太后!"老太监慌忙去捡。
郑太后却恍若未觉,凤目微睁:“官家真要渡海征倭?”
种师道沉声道:“千真万确。水师已开始集结。”
郑太后凤目微凝,指尖轻轻摩挲着断开的念珠线头,声音却异常平静:“太上皇可知此事?”
李纲连忙拱手:“回太后,臣等方才已面见太上皇,太上皇只说...会修书劝陛下三思。”
“哦?”
郑太后眉梢微挑,“太上皇未阻拦?”
种师道银须微颤,上前一步道:“太上皇言道...陛下用兵如神,想必已有万全之策。”
郑太后忽然笑道,“诸位爱卿可还记得...两年前那日早朝?”
殿内霎时寂静,众臣神色皆变。
那日的情形如在眼前——金兵铁骑南下,朝堂上战和两派争执不休。
时任兵部侍郎的李纲力主死守汴京,而太宰白时中等人却主张议和南迁。
就在群臣吵得不可开交之际,龙椅上的皇帝突然面色煞白,竟晕厥过去。
就在群臣惊慌失措时,官家却悠悠转醒。
令人惊异的是,醒来的皇帝眼神锐利如刀,再无半分往日的优柔寡断。
自那日起,皇帝仿佛脱胎换骨。
先是以雷霆手段清洗主和派,继而御驾亲征。
先破金国,再灭高丽,后平西夏,三战三捷。
就连西辽雄主耶律大石也甘愿归附,将西辽全境纳入大宋版图。
自此,大宋疆域东至鲸海,西抵葱岭,北达漠北,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