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仙从凡人开始

第73章 打猎(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修仙从凡人开始》最新章节。

夜晚的乡村显得特别的宁静,没有城镇的喧嚣,华灯初上,繁花似锦的景象。

时不时听到虎岗山脉传来野兽的叫声,晚上家家户户禁闭门窗,怕有野兽来袭,一般情况下,野兽不会来边缘活动,但就怕万一。

此时的林逸已盘坐在床,吃完饭后,和陈老简单的交谈得知,原来小月儿的父亲在一次狩猎之中,被野兽所伤,不治身亡,小月儿的娘亲由于丈夫的离去,痛苦不已,不久后郁郁而终。

那个时候的小月儿才一岁多,脑海中并没有父母的影子,长大一点,看到村里其他的孩子都有父母,时不时的问陈老,父母去哪里了?怎么都不回来看月儿。

陈老只能每次都说,他俩出远门,要很久才回来。

没有了小月儿父亲这个劳动力,陈老之后的生活变得异常的艰难,陈老年纪也大了,无法再捕猎,肉都是村子上的人送的,但村里其他人也不宽裕,一年很难有几回。

小月儿成长到现在,吃到肉的几率,屈指可数。

这才有了今天的反应。

林逸非常同情陈老一家,同时也对陈老的品格敬佩不已,虽然被生活所迫,但并没有失去一颗善良之心。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虽然也是贫穷落后的乡村,至少可以自给自足,一家和和睦睦,不知道此时父母怎么样了。

从进入宗门那一刻,父母就再也没有看到过自己,以免让其徒增伤悲,自从追求仙途,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够陪自己走下去。

慢慢拉回思绪,也不记得有多久没有在晚上打坐修炼,静心凝神,运转无为决,虽然灵气稀薄,但了胜于无,一点一点的积累。

随着无为诀练气级心法运转,四周丝丝缕缕的灵气向林逸汇聚而来,顺着毛孔进入经脉,在经脉不停的游走,最终汇聚到丹田。

之前干枯的丹田,有了灵气注入,渐渐又焕发了生机,丹田中的紫阳剑不停的在四周游走,显示着欢呼雀跃的之情。

但空气之中的灵气实在太少,不一会周遭空间再也没有一丝的灵气。

还好这里身处山脉边缘,山脉之中的灵气,相对其他位置要浓郁一些,之后会慢慢飘散过来,逐步填补这一片空间。

无法再吸收到灵气,林逸把注意力沉入体内,把之前的灵气慢慢的从丹田之中,再次引入经脉,让身体的经脉得到滋养温润。

每一次突破,经脉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突破都非常危险,上次如果没有神秘珠子,此时的林逸恐怕已经命丧黄泉。

随着灵气不断在经脉丹田之中,不停的游走,林逸分出部分灵识看向神秘珠子,但依然是老样子,呆在脑海的最深处,不停的旋转着。

看不出什么名堂,林逸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修炼之中。

时间总是不经意间流逝,山高水长,不知何时阳光已从东方升起,万物复苏,迎接着朝阳的到来。

茅草屋外也传来了小月儿童真的笑声。

小月儿敲着房门,\"大哥哥,大哥哥,起床啦,太阳都晒屁股啦。\"

但敲了一会,房门没有动静,小月儿用力的推开房门,发现房门并没有扣上,但房里却空空如也,根本没有发现林逸的身影。

小月儿着急的跑了出去,

\"爷爷\"

\"大哥哥不见了。\"

陈老闻讯,赶了过来,和小月看了房间,只见被子叠的整整齐齐,再无其他。

\"爷爷,你知道大哥哥去哪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风雪新传
风雪新传
宁静的武林再起波澜,隐居的第一家族惨遭灭门,留下的孤儿何去何从,敬请欣赏
孤天一鹤
宗门发错灵兽,我领到了魔尊坐骑
宗门发错灵兽,我领到了魔尊坐骑
梵念被人捡回御兽宗的第三天,御兽宗发灵兽了!当她领到灵兽后,梵念发现好像有什么不对?这是灵兽?这分明是魔尊坐骑啊!梵念表示,送上门的神兽谁爱还谁还,反正她不还。于是,全宗上下,是人是鬼都在秀灵兽,只有梵念在竹海深处养熊猫。待一朝出山,兽临九天!
赠我梨花
吾骸为舟渡神回
吾骸为舟渡神回
相传,仙门大家白宗主次子白羽哲母亲死于邪门歪道的亲弟弟之手,多年后白羽哲他自己杀了挚友的亲生父亲。仙门传他野心勃勃,想走他舅舅老路,用邪门歪道统一天下。他居然真这么干了!再次借助神兽之力杀了好友至亲?把他抓起来!震碎灵脉!丢进他舅舅的老坟,看他这辈子还如何翻身!一个沉睡千年的邪魔睁开了眼,多谢,这个废人我要了。
小小微C
逆徒跪下!白月光师尊在清理门户
逆徒跪下!白月光师尊在清理门户
九幽剑尊时雾死了。但是她又活了。她穿越到了五百年后,一身的修为也没了。此时她的五个徒弟都成了大佬。老大接手她的宗门,老二成了药王谷谷主,老三杀回魔界,老四统一妖族,小五上位仙盟盟主。但不幸的是他们都因她的离去而黑化成了反派。没错,这是一个小说世界。在她死去多年后,女主出现,凭借和她相似的容貌救赎了她的徒弟们。她前四个男徒弟纷纷爱上女主,小五成了女主的闺蜜。五个人为了女主大打出手,自相残杀,把修真
指尖红绳绕
易鼎
易鼎
龙气者,人道总纲也一次的意外,让他携带着一个破碎灵魂,回到了这个世界十八年前,那时,江山如画,群雄逐鹿,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凭借着龙气秘术,突破命格,要行那“易鼎之事
荆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