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日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清晨,沈阳北大营。
 嘹亮的军号声响起,司号兵吹着悠长的音调,脖子处青筋暴起,东北军第7旅的军旗迎风飘扬。
 东、西、北三地的各个营房的房门打开,无数穿着整齐的第7旅官兵争相涌出,每个人手中拎着枪支,齐刷刷的在营地中心的操场列队。
 赵维汉以及第7旅一应军官早就在操场上等候,王以哲注视着各部官兵迅速整队,原本嘈杂喧闹的声音片刻之后变得宁静。
 参谋长赵镇藩从军官人群中出列,先是敬了一个军礼,而后高声道:“特派员,旅座,第7旅官兵集结完毕,请检阅!”
 王以哲闻言冲着赵维汉点了点头,沉声道:“第7旅,背旅训!”
 在王以哲发布命令之后,全旅官兵有节奏的啪啪上好刺刀,刺刀立于胸前,所有人昂首挺胸,目前前方,齐声朗诵。
 “我民族受强邻之压迫,危在目前。凡我旅官、士、兵、夫等,务本总理遗嘱及司令长官意志,牺牲一切,努力工作,以互助之精神,精诚团结,共赴国难!”
 言毕,王以哲又道:“中华刺枪术,开始!”
 在教官们的口令下,各个方队开始刺刀演练,喊杀声沸反盈天,之前饱受的窝囊气一扫而尽。
 “驱除倭寇,护我中华!”
 “驱除倭寇,护我中华!”
 “驱除倭寇,护我中华!”
 王以哲嘴角微微翘起,对着赵维汉笑道:“特派员,我第7旅官兵军威如何?”
 赵维汉也知晓王以哲心存炫耀之意:“精锐之师,军心可用!”
 第7旅不愧是东北军第一流的部队,别的不说,每支步枪上都装上一柄自产的刺刀。
 赵维汉当前便有了直观的体现,判断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如何,精气神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此时,赵维汉目光所及之处,第7旅官兵面容肃整,无形之中透露着一股子杀气,关键是眼睛没那么死气沉沉。
 当初在北山会议之时,620团团长王铁汉透露,因为不抵抗政策,所部官兵怨声载道,短短几天精气神大为好转。
 王以哲叹了一声:“我旅虽在国防军中自诩第一,但是日军之军力倍于我旅,况且我旅战术战法皆学自日军,胜负着实难以估量。”
 胜负着实难以估量,其实很好估量,东北军若是想在局部战场取得胜利,需要靠人数去堆,只不过王以哲没有直接点破。
 关东军和东北军双方在东北相互渗透,改旗易帜之前,几乎所有东北军部队之中都有日本顾问,用以训练官兵,进行战术指导。
 兵工厂亦有日本工程师,所以日本人对东北军各部的兵力和武器配备情况了如指掌,直到张少帅掌权之后,这一情况才有所好转。
 当然,东北军对关东军的情况也有所了解,赵维汉从一份调查报告中得知,关东军所部目前配备的掷弹筒并不多。
 这说明关东军乃至整个日军目前并没有将掷弹筒充当班排火力,一方面可能是没有对掷弹筒重视起来,另一方面可能是受限于掷弹筒使用要求过高。
 相反,东北军部队中掷弹筒充当班排火力非常普遍,甚至像第7旅这样的国防旅装备了沈阳迫击炮厂生产的60迫击炮。
 然而,这变相的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东北军官兵素质不够,文化水平不高,使不好掷弹筒。
 赵维汉是真没想到王以哲能有如此清醒的认知,第7旅可是目前驻防沈阳的部队中唯二的国防旅,作为指挥官的王以哲要是兀自骄纵自大,那可真是未战先败。
 赵维汉向来放下的脸面,为了能摒弃成见,缓和两人之间的关系,区区脸面又算得了什么?
 “鼎芳兄,之前你我二人之间有些误会,的确是我做的不对,这里给你赔个不是!”
 王以哲略显愕然,苦笑着摆摆手:“这些算不得什么,特派员,敬渊,我佩服你的勇气。”
 “作为一名军人,谁都有报国的一腔热血,有些事我也想过,但不敢去做,是你为我东北军官兵找到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我们应该感谢你才是!”
 王以哲作为一旅主官,日后张少帅将东北军全权委托于他,自然不是一个性格扭捏、心胸狭窄之辈,两人之前的不快登时化解。
 随着号声再次响起,清晨的操练宣布结束,官兵们陆续进入饭堂打饭。
 或许是赵维汉此次来检阅部队,王以哲为表亲近官兵,特意将早饭的地点定在饭堂。
 依照赵维汉对东北军的了解,但凡级别稍高的军官是不可能与基层官兵同食同宿,要不然就自己开小灶,要不然就不在军营吃饭。
 士兵们端着饭碗排成长队,摆放在眼前的是用桶装着的大碴粥,成筐的包子和鸡蛋。
 伙夫长面无表情,用手中的长柄饭勺敲击着饭桶:“我们的父母是什么人?”
 士兵们齐声道:“老百姓!”
 “我们原来是什么人?”
 “老百姓!”
 “我们身上的军装从哪里来?”
 “老百姓!”
 “我们当兵为什么?”
 “老百姓!”
 “我们吃的粮食从哪里来?”
 “老百姓!”
 “开饭!”
 或许是今天伙食格外的好,又或许是长官们在一旁看着,不管是提问的还是回答的,声势都格外的足。
 这是东北军的传统,但唯有第7旅做的最好,因为张少帅作为一个接受新思想的军阀领袖,非常重视这一点。
 第7旅驻防在沈阳,张少帅时不时的到北大营视察,与基层官兵一块吃个饭,联络一下感情,所以第7旅只能做的好。
 “别愣着了,吃吧,今天正好赶上好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