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当天我拒绝了临时加彩礼之后

第584章 张伟涛父母来京(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结婚当天我拒绝了临时加彩礼之后》最新章节。

张伟涛难得没有露出那种嬉皮笑脸的模样,唏嘘的说道:“近乡情更怯啊,我都三年没回家了,现在想想还真是紧张的不行。”

2006年过年的时候,正在拍摄《疯狂的石头》,张伟涛没回家,这点陈旭是知道的。但是没想到前面两年他也没回去。

“那时候我和宁浩一起,合作拍着一些短片和mv、广告什么的,但是没有正式工作,回家就感觉抬不起头,所以我就一直憋着劲,一心想等混出个人样子来再回家...”

陈旭拍了拍张伟涛的肩膀,示意自己明白他的想法。

都说衣锦还乡,还没衣锦,自然难以还乡。

张伟涛反过来拍拍陈旭的胳膊,“这次多亏你了...”

陈旭笑着打断他:“行了,咱俩属于互帮互助,不用老提这个。”

张伟涛见陈旭这个样子,只好把这些话都埋在了心底。

张伟涛和陈旭正在说着话,然后就看到气喘吁吁的宁浩戴着个大墨镜跑过来了。

“咦,浩子,你怎么又来了。”张伟涛惊讶的说道。

陈旭也笑道:“就是啊,你不怕招来记者,把我们都围了啊。”

原来之前张伟涛就和宁浩说过,今晚上自己父母要来,晚上一起吃饭,宁浩答应了。

然而没想到,本来宁浩没说要来接站的,但是宁浩自己跑来了。

其中当然还是邢爱娜替宁浩拿的主意。

“你和伟涛是那么多年的朋友,人家父母过来,陈旭都去了,你不去合适吗?”

宁浩听了邢爱娜的话,这才觉得不妥,于是匆匆赶了过来。

宁浩一路小跑,就怕晚了,此时气喘吁吁,笑着说道:“我要是个美人,早就招来人了,但就我这种其貌不扬的,谁看啊。”

说归说,宁浩到现在也没敢摘下墨镜,就怕有哪个人眼尖,认出自己来。

三个人说说笑笑,倒是很快就到了时间,火车到站了。

陈旭很快见到了张伟涛的父母,父亲张国庆瘦瘦高高,一副知识分子的派头,母亲苏梅倒是胖乎乎的,脸上满是笑容。

夫妻俩总共带了一个手提包,倒是有两个编织袋,陈旭和宁浩赶紧上去帮忙拿东西。

老两口自然是认识宁浩的,立马知道另一个就是陈旭了,于是马上叫出两个人的名字。

“宁浩,你这是胖了一点啊,好看。你就是陈旭吧,啧啧,真年轻啊...”

苏梅一点也不见外,自来熟的和两人打着招呼。

东西都拿上车,出了车站,张国庆感慨的说道:“20多年没来北京了,变化可真大啊。”

苏梅立马不留情面的打断道:“你不就来出了个差吗,一晚上就回去了,你能看出点什么来?”

张国庆顿时被怼得没话说了。

陈旭差点没乐出来,看着苏梅满脸笑容的样子,以为很好说话,其实性子还挺急的呢。

几个人先去了张伟涛的房子,把东西都弄上去。

这时候张伟涛等人才知道,那两个编织袋里都是从老家带来的土特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四合院:教秦姨开车,油门呼到底
四合院:教秦姨开车,油门呼到底
教秦姨开车,油门呼到底:ps:本文是曹老板,阿姨文,男主比女主的年龄要小。介意者慎入!苏烨穿越四合院,绑定无敌系统。开局棒梗偷我东西,果断举报,送他银手镯。秦淮如上门求情。“秦姨,我知道你不想棒梗坐牢,对吧...”傻柱得罪了他,他果断踹翻不手软,傻柱厨师工都没得做。何雨水为了哥哥的食堂工作。“何雨水,求人要有求人的态度。”
沈胖鱼
娱乐:九年激活系统,一夜升顶流
娱乐:九年激活系统,一夜升顶流
关于娱乐:九年激活系统,一夜升顶流:苏然重生到平行世界,看着正在加载中系统。一头扎进娱乐圈,没想到这一加载就是好几年。就在快成为顶流的时候,五哈节目组窜出来。系统激活......新手任务:请加入娱乐圈,骚年!!!奖励:苏然:“......都特么5G时代了,你村里才通网是吧!但好在默默刷掉这些新手任务后,系统版本会持续更新。从顶流到影帝、歌王、最佳导演,乃至开公司当资本,招揽新人小花。一步一步,全
甜筒冰冰凉
天地新开,刚出门就得到强大传承
天地新开,刚出门就得到强大传承
本人一点无聊的幻想,前期可能不太尽如人意,但我会努力的安排好一路的情节,战力境界会到第三卷才正式编排,原因也会详叙!前期猪脚无敌,耐心看完的朋友就会知道,后期情节敬请期待,谢谢!
蛇蟠
我嘞个造化玉碟
我嘞个造化玉碟
王歌穿越异界了,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开启星门,有机会成为人人敬仰的强者,但他开局成为毫无战力的生活类职业者。想获得实力之路已被堵死。此处世界并不安全,凶兽、异教徒、天灾层出不穷。想自保,获得实力怎么办?直到那天他在自己店里遇到了。。。。。。
小笼包虾饺
女子监狱修仙五年,我出狱即无敌
女子监狱修仙五年,我出狱即无敌
女友被侵犯,林凡挺身而出相救保护,结果女友跟侵犯者串通一起,污蔑林凡,令其被判入狱五年。殊不知,林凡却因祸得福,被恶魔女子监狱九位绝色美女师傅看中,收为弟子,学得一身惊天本事。当林凡得知家族没落,家人有难,他踏出监狱,潜龙出渊,让全世界因为他而颤栗!
那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