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神仙不靠谱

第97章 敞开心扉(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这个神仙不靠谱》最新章节。

李格笑道:“你说得有道理,既然已经完全恢复健康,我应该早点回去上班。”

正好,他也需要历练。

在元婴期卡得那么久,李格认为是自己的心性不够坚定,需要多一些红尘历练,增长见识,也让心变得更坚实。

洗刷完毕的贺思雨,最后冲一冲双手,笑着说,“这才对嘛。”

“我觉得,你这个人有时太低调,不喜欢主动争取,不太像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实际上,以你的能力,只要稍微积极主动一点,肯定在水木大学大放异彩。”

李格拿一张专门擦手的毛巾给她,点头说,“我觉得没什么可争的,争来争去一点意思都没有。”

贺思雨摇摇头,“无理之争,当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为了真理或者正常权利去争,那就该当仁不让。”

“李格啊,如果年轻人都像你那么佛系,社会哪里来的发展,国家哪里来的进步?文明会停滞不前的。”

此时此刻,贺思雨更像一位老师。

贺思雨在大家庭长大,从小接触到的东西不一样,对人情世故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方面,她确实比李格更加成熟。

她也是看出来了。

李格比自己还要单纯!

事实上,在情商教育方面,农村孩子还是远远不如城市的孩子,很多农村孩子老实本分,学习也很努力,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各方面的表现就不如城市孩子成熟。

踏入社会,亦是如此。

那是环境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父母亲只能努力挣钱供他读书,本身就没有太多见识阅历,在人情世故方面都不够成熟的他们,怎么教育得了孩子?

相反,大部分城市的父母,见识和阅历相对更丰富,对孩子的引导也更全面,不知不觉,孩子的情商也要高一些。

贺思雨长在条件优渥的家庭,对人情世故的认知,自然远远超过李格。

李格在爷爷那里接受到的教育,最多就是“小格,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好走出这个大山区”,“只有好好读书,你才能进入城市生活,丢掉挖锄”。

还有,要好好做人。

那都是最浅显的人生道理。

这些道理,李格这些年一直在躬行,可是依旧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回到飞仙塘后,李格重病在床的时候,也想了很多,总觉得自己没有利用好天赋,白白活了二十多年。

善良、诚信、努力,这些品质似乎都是为人处世的基础,即使完成所有关于做好人的品质以后,他还是没有把人生过好。

为什么呢?

因为缺少生存的手段。

一个人要活得很好,仅仅依靠本身的善良是不够的。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个“本”字说明人性是善良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说明现实中人性不一定都是善良的。

善是先天的。

但是,有人为了活得更好,不得不学习一些非先天性的手段,也可以成为“恶”。

李格认为,自己就是不够恶。

因为太老实,蒙立琦公然占有他的劳动成果;因为太老实,他在物理学院当四年学生,五年老师,依旧没有太多存在感。

临死之际,他后悔过。

但是,当他获得《鸿蒙修仙诀》,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时候,本能的又回归到无欲无求,不争不抢的思想状态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改开,摸着答案过河
改开,摸着答案过河
关于改开,摸着答案过河:销售精英穿越77年,凭借未来四十年记忆和嗅觉,一步一步成为时代棋盘,最危险的“执棋者。左手握着“标准答案,右手搅动滔天巨浪。巧妙布局,闲庭落子。在鹏城,双轨制提前出炉,避免“价格闯关;在港岛,趁势抄底,帮助掌控战略产业;在北仓,辽东经济走廊,为长子打造输血管;在青齐,步步生莲,留下涛涛赞歌;……际遇历史拐点,见证万物生长。明智与愚昧交织,尘埃和曙光并起。且看秦青川如何融入
探花胡
被赶回乡下后,我带着全家暴富逆袭
被赶回乡下后,我带着全家暴富逆袭
一睁眼,董华重回到85年。那年,首富沈家找回真少爷,而他这个假少爷被赶回贫穷的乡下董家。他不相信把他捧在手心的爸妈居然绝情的抛弃他,难道他们对自己的疼爱都是假的吗?他不甘心,反复上门想寻求一个答案。可他们有了真少爷压根不待见他。他们大骂他是罪魁祸首,害得他们的亲骨肉流落在乡下十八年,吃尽苦头,受尽蹉跎,是个大混蛋!他受不了打击,从此萎靡不振。乡下的爹妈以为他娶了媳妇就会好起来,给他物色了一个好媳
殊华
打鬼子,我自成一军
打鬼子,我自成一军
一眨眼陈常青来到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消灭侵略者,那是族谱单开,享受头柱香的大好事。只可惜,他的开局有些艰难。五个人,两条枪,几颗子弹。敌人已经快速逼近,可他还有几百百姓要护送转移……如此天崩开局
人间大胖猫
仙人至尊
仙人至尊
关于仙人至尊:韩老六,阴差阳错成为了一名修士,由于体内阴气过于浓郁,需要时时刻刻提防漂亮女鬼,女妖精们的觊觎!慢热型修仙爽文,主线循序渐进,力求合情合理,诸位道友千万不要因为书名怀旧而劝退!
江湖遇故人
乡野无敌小医仙
乡野无敌小医仙
小傻子孙小龙被王小梅无意间打伤了脑袋,获得了千年神医传承,开启神话之路,神功天下无敌!神医之术救治了许多疑难杂症,造福了蛤蟆村的老百姓!
乡村小二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