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农民

第391章 潘小安去汴梁(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宋小农民》最新章节。

他们走临城,经枣庄,去往汴梁。

沿途走来,处处可见绿色的地瓜秧与花生苗。

东夷,临城,枣庄,这些农作物,已经在鲁南有了广泛的种植基础。

看到这些绿色的农作物,潘小安比吃了一斤蜂蜜还高兴。

这种战乱的时代,没有任何一种植物的美,可以比过庄稼的美。

而这些秀穗的麦子,正在慢慢变得金黄。南风天,一天比一天热。麦子也一天比一天成熟。

只是很多地方,麦子长的并不好,二十多公分的麦秸,小拇指大小的麦穗。

这一亩土地,看着也就能打个二三百斤粮食。

但就算是如此产量,若是没有天灾人祸,百姓也足够丰衣足食。

不论什么时代,只要百姓有土地,就不会被饿到。

“小安哥,这麦子长的不咋好啊!”莫前川又跑到潘小安身边。

“小川,就这麦子,都是种地的好手种出来的。

很多人不懂农业,以为把种子撒在地里,就不用管了。

他们不会知道,干旱时,百姓会给小麦浇多少次水。

他们也不会知道,每年开春到麦子成熟时,要拔几次草。

这满地的蒿草,如果不及时清理,等到明年春天,就看不到麦子了。”

莫前川被潘小安说的连连点头。

“小安哥,你都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种地的知识?

为什么很多办法,我在书籍里都没有找到呢?”

“前川,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要是有时间,就多出来走走,多问一问这些种地的百姓。

他们脑袋里的知识,比书本里的更管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这个意思吧,小安哥。”

潘小安点点头:“也有这样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莫前川琢磨着潘小安说的这句话,越琢磨越有道理。

“小安哥,你这句话是哪首古诗吗?我想遍唐诗三百首,也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出处。”

潘小安说漏了嘴。这两句诗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此时的陆游还只是个小孩子。这两句诗,他是万万做做不出的。

想到陆游,就想到唐婉。想到唐婉就想到唐翊。

那个在唐翊书房里的小女孩,将来会嫁给陆游。

而陆游却辜负了她,空留一首《钗头凤》,徒自悲伤。

“前川,这是我随口乱说的。算不得诗,更不是唐诗。你肯定找不到出处。”

莫前川赞叹道:“小安哥,你可真厉害。随口就能说出如此哲理的话。”

潘小安脸上发烫,他并不愿意盗用别人的诗词,来装点自己的门面。

可很多诗句,他平日里无意识的就会说出来。

这些刻在脑海里的话,就像血液流淌,已经融入到他的身体。

上下五千年,这些先人的优秀诗篇,是最珍贵的文化宝藏。

后人读起他们的诗篇,不但朗朗上口,还唇齿留香。

“前川,你只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能写出很多优美的诗句。”

莫前川摇摇头,“小安哥,我不喜欢做诗词。我喜欢跟着你,学习治世经济的学问。”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玉符传奇
玉符传奇
关于玉符传奇:以大唐盛世为背景,讲述陈玄策与双鱼玉符的传奇故事。唐太宗年间,西域局势动荡,各方势力虎视眈眈,神秘的双鱼玉符成为稳定局势的关键,它不仅是权力信物,更藏有足以影响西域格局的秘密。陈玄策,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唐将领,肩负使命踏上西域征程。他将玉符贴身保管,凭借过人的军事谋略与智慧,在龟兹以少胜多,平定叛乱。此后,他带着玉符穿梭各国,结盟谈判、传播文化、促进贸易,却也因此成为多方势力的眼中钉
南极老翁
三国:本想做忠臣,为何逼我造反
三国:本想做忠臣,为何逼我造反
++++宦官弄权,群雄割据,外敌环伺,内乱频发,大厦将倾,生灵涂炭。项战望着烽烟四起的大地,举起手中的天龙破城戟,率虎狼之师,横扫天下,只为重建煌煌盛世,护百姓万世太平。
不要虚盘他
霸牛狂牛神传承
霸牛狂牛神传承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九洲神宫的袁母
史上最强县令
史上最强县令
关于史上最强县令:一朝穿越,成为七品小县令!且看林宋如何破谜案、斗恶霸,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成就史上最强县令!!!(求收藏!!!保证前所未有的精彩!!!)
一骑红尘
混沌观测者:无的万界颠覆
混沌观测者:无的万界颠覆
他是宇宙奇点诞生前的混沌意识聚合体「无」,以「观测者」之姿见证万亿纪元更迭,却在新宇宙大爆炸的冲击下苏醒,从此开启穿梭万界的奇妙冒险。
爱因不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