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撞柱,吓坏满朝文武

第244章 不破敌军,誓不回转(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开局撞柱,吓坏满朝文武》最新章节。

草原上。

明军这三天来天天大练兵。

第一天的时候孛儿只斤·恩克听到这消息,还以为明军发起总攻了,正在和小妾嘿咻嘿咻的时候赶紧穿衣服。

安排擂鼓聚将,调兵备战。

结果忙活半天,发现明军只是在训练。

到了第二天,明军依旧如此,孛儿只斤·恩克便不再理会了,这肯定是训练。

然而,果然如此。

孛儿只斤·恩克也不由得松了口气,就知道他们中原人最基本的道义还是讲的。

蓝玉好歹也是天下闻名的武将,这点信用还是有的。

然而到了这第三天,旌旗飘飘,群情肃穆,蓝玉身披重甲,骑着马在最前方,巡视着整齐划一的队伍。

明军已经随时可以干架了。

而对面的元军都还没有聚兵,一度认为明军这依旧是在训练。

“将士们,今天我们就要会战元狗的主力的,你们怕不怕?”

“杀!杀!杀!”

众人一道道喊杀声,激荡幸运,响彻云霄。

这突如其来的喊叫声犹如一道惊雷,猛地炸响在远处元军的耳畔,惊得他们浑身一颤。

其中一人睡眼惺忪地嘟囔道,“搞什么鬼?太阳才刚刚升起而已,真是困死人啦,这些家伙瞎嚷嚷些啥呀,烦死了。”

然而,另一个较为警觉的士兵却脸色一变,连声喊道,“情况不对头,情况不对头!赶快起身!前两日那明军不过是调动兵力操练罢了,根本就没有这般震耳欲聋的喊杀之声,如今看来,明军必定是准备开战了。”

“快快擂鼓,速速擂鼓!”一名将领冲进帐篷心急如焚地吼道。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元军将士显得颇为镇定,纷纷说道,“将军大人,后天不正是咱们与明军约定好的开战之日吗?他们此刻喊杀震天也属正常,无非是想提前给自己壮壮士气罢了。”

接着又有一人附和道,“没错,明军既然已经答应交战,那么人与人之间起码的信任总该要有吧。”

更有人信誓旦旦地表示,“况且那蓝玉可是曾经立下赫赫战功、封狼居胥之人,像他这样的英雄豪杰,怎么可能会不守信用呢?”

尽管大部分元军士兵对此不以为意,但仍有一部分人心生疑虑,预感到蓝玉或许并不打算信守承诺。

于是,他们急忙召集自己的心腹亲信,迅速擂起战鼓,紧急集合众将,以防不测。

打仗嘛,无所不用其极。

蓝玉:不守信用?谁不守信用了?我跟我下面的人说的都是三天后决战!是那个去送战书的士兵听错了,听成是五天后了,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堂堂大明凉国公,是要封王的人物,会不守信用?

而此时的王廷大后方。

朱樉一身戎装,胡子拉渣的看向前方的王庭。

“大炮都瞄准了没有?”

“将军,都已经瞄准了。”副将禀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
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
意外穿越,现代群演钱小六被迫净身?!幸好觉醒“最强假太监系统”!谁说太监没前途?真男人被迫营业,一路扮猪吃老虎。玩转古代宫廷,硬生生走出一条小人物的逆袭之路!看他如何从卑微的御膳房小透明一路逆袭,搅动王朝风云,一步步混成权倾朝野的“千古一宦”!
油煎闲鱼
哪吒:师尊,你又想逃去哪?
哪吒:师尊,你又想逃去哪?
靠剧透改天命,宅女师父杀疯了黎瑶,现实世界的顶级游戏宅女,刚刚通关了结果直接穿越到了哪吒的世界!不但成了天尊的亲传弟子,太乙真人的小师妹,开局就被天尊派去收哪吒为徒?!初见,他冷哼:“凭什么让我拜你为师?她早就剧透了他的成长路线,一巴掌拍过去——“现在服了吗?哪吒:……这个师父,好像不一般。她意外得知,黑悟空是这个世界的终极反派,将屠戮众神!她知道哪吒的未来结局,知道敖丙的悲剧宿命,甚至知道黑
迷你白龙马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关于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个铮铮铁骨的汉人王朝,朱雄英的早逝对明朝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去世后,朱标一系的继承人空悬,使得朱允炆与朱允熥成为皇位继承人的候选人,最终朱元璋选择朱允炆为皇太孙。而朱允炆即位后的削藩政策引发了靖难之役。若朱雄英未早逝,以他的身份和地位,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极大,或许能够避免明朝初年的这场内乱,朱雄英作为嫡长孙,继承权无可置疑,无需急于削藩,可采取更稳健的
西风山鬼九千七
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
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
君主们直接互喷吐槽99+!双管齐下!所向披靡!尽量考据!六大品级,给君主们分分类!目标:从大邑商开始,努力写完中国古代史,目前写到春秋。努力把每个朝代的兴衰给写清楚。下面有请君主代表们登场!!!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秦始皇: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汉高帝: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汉武帝: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
西夏的黑猫女
八部云河
八部云河
大道不存,人心崩坏,三生石裂,神魂不齐,轮回不转。亿年钟情,穿书历险,捡拾碎片,修补轮回,重建大道。
木虽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