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世子不好当

第720章 土壤(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纨绔世子不好当》最新章节。

齐烨在太子少师府待的时间不长,半个时辰左右,受益匪浅。

礼物都被拿进去了,出来的时候季伯昌亲自相送。

进入了马车中,齐烨对老丈人的更加敬佩了。

要么说人家能当太子少师,一针见血。

当环境不适合生存的时候,动物最先干的事就是停止繁衍,然后是大迁徙。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读书人,国子监,同样如此。

国子监的官员、士林中的所谓名士大儒、还有读书人,说白了,其实就是同一种人。

士、农、工、商,四民之意,士为其首。

这个士,指的是当官的,并不是说读书人都是“士”。

人们之所以京中读书人,是因为普遍认知中,只有读书人才可以当官。

关键,就在这个“士”字。

国子监,是培养“当官”的地方,里面很多士林中人。

士林中人,则是可以当官、当过官、以及能够影响当官的群体,里面全是读书人。

读书人这个群体呢,则是像一个“培训基地”,为国子监、为士林、为官场,输送人才,如果进不去这仨地方,为了保障自己阶层的特权,会为士林、国子监、文臣们摇旗呐喊,冲锋陷阵。

京中,国朝中枢,权利中枢,季伯昌比谁看的都明白,读书人之所以有恃无恐,正是因京中有让读书人有恃无恐的土壤。

齐烨去了南地,各州城该走的都走了,读书人的影响力根本没有那么高,在各城各县中,实则是世家把控着各行各业各个领域。

地方,读书人出自世家,而非世家被读书人牵着鼻子走。

京中的情况正好相反,世家的影响力肯定是有的,可也正是因为京中的世家子太多了,这些世家子无论是当官的、经商的,还是干别的,都来自五湖四海,互相联合,也互相制衡。

京中,天子之下,朝廷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世家一家独大。

因此,京中有着最适合读书人发展的空间与土壤。

他们可以科考入仕,他们可以闯荡名声变成名士大儒,他们可以成为各家府邸的门客出谋划策,也可以如同交际花似的结交达官显贵为自己积累人脉。

齐烨想要动国子监,等同于动读书人,无论是动了谁,至多让这些人颜面大失。

可这颜面对读书人来说,当真重要吗?

答案不言而喻,没有任何一个“群体”在乎颜面,无一例外。

单独的个体,会在乎颜面,群体,从来不会。

就如同后世西方国家的下议院、众议院之类的,丑闻天天出,孽是天天造,议院被喷的体无完肤可议院的成员,那些议员们在乎吗?

根本不在乎,集体丢人,不是个人丢人,只要不损失个人利益,无吊所谓。

换一句话说,个体丢人,个人损失利益,他们才会在乎,有吊所谓。

齐烨让国子监颜面大失,让读书人们都丢人了,结果会是什么,什么都没有,只会迎来读书人的疯狂反扑,他们依旧无所顾忌,因为没有其他群体可以取代读书人这个群体。

按照季伯昌的意思,齐烨要做的不是干掉某个人,也不是干掉读书人这个群体,而是减少读书人肆无忌惮野蛮生长的土壤。

没有了滋养读书人的土壤,那么他们就会如山林中的走兽一样,停止繁衍,随后迁徙。

读书人,可以有,但不能良莠不齐。

读书人,可以受到尊敬,但必须做出榜样。

读书人,可以有各种待遇和特权,但需要反哺家国百姓。

获得与付出,必须成对比,现在的土壤不纯洁,野蛮生长后只享受收获,无需付出。

土壤不干净了,需要净化,读书人的心太野了,需要摆正态度,这才是问题是实质根本。

齐烨,不应该将精力浪费到读书人身上,而是去改造土壤,这就是季伯昌的观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秦明穿越大周,成为了一名猎户,深山打猎肉满仓,领着全村奔小康,在这充满了战乱,饥荒,苛捐杂税的乱世,秦明却一步步站上了皇城之巅……
刀削面加蛋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关于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李客,原本只是一名在职场中饱受摧残的普通打工人。却意外,进入到了大唐贞观初期,李世民庶长子“李恪的身体里。继承了杨隋与李唐、独孤氏三大世家的血脉,同时还是两大王朝融合帝脉的拥有者。他要怎么面对一水的顶级文臣武将。千古一帝天可汗李世民,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还好,拥有金手指的他,对中华5000年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看他如何灭突厥,克吐蕃,攻薛延陀,击败高句丽。这
才拥佳人
火影之看我平民家族干翻整个忍界
火影之看我平民家族干翻整个忍界
一代奠基,二代扩张,到了第三代,木夏家族的势力早已渗透忍界每一处。当各国影发现平民忍者们开始掌握只有大族才有的秘术,当战争的胜负不再由血统决定,木夏家的家主已站在权力巅峰。三代人的时间,他们用智慧、谋略与永不低头的意志,将无名草根的故事,写成了统治世界的传奇史诗
尔滨暖阳阳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撤出洪湖的红三军,由川入黔,在黔东创建了以印江为中心的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本书根据部分史料加走访撰写而成。
南岳清水湾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在风云诡谲的大明,土木堡之变阴霾未散,北京保卫战一触即发。卫长国、郭一平临危受命,携手于谦等志士。朝堂之上,他们排众议谋良策;战场之中,整军备战强敌。烽火肆虐城墙,看这几位英雄如何力挽狂澜,让大明于生死边缘重焕生机,逆转国运。
孙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