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藩王:我有一款辅助系统

第1198章 阿真族彻底融入大明帝国(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藩王:我有一款辅助系统》最新章节。

又高又细的烽火狼烟,代表的是请求支援,断断续续的狼烟,代表的是有敌情出现。

如果狼烟非常浓厚,像着大火了一般,说明敌人正在进攻,形势非常危险。

而这里的烽火狼烟并不大,还是断断续续的,说明他们正在遭遇危险,并不是发现了敌情。

“周文韬,你负责守护太后等人!”

李洵骑着赤兔马,带着两千骑兵,朝着远处的村落而去,让周文韬后面慢慢赶来。

李尽忠也骑上一匹马,跟着皇上去了。

很快,李洵便带着骑兵来到了村落这边,看到村民们拿锄头铁锹,正在和两只熊战斗。

这两只熊还是挺大的,站起来有两米多高,一巴掌拍下去,感觉能够把人拍得粉碎。

此时一名村民就在熊的面前,看模样应该是腿断了,根本跑不了。

周围的几十个村民在那里大声的喊叫,吓唬两只熊,让它们不敢轻易动手伤人。

李洵快速拿出震天弓,弯弓搭箭射了出去。

第一箭射穿了一只熊的脑袋,第二箭射穿了另一只熊的脖子。

两只熊摇摇晃晃的倒在了地上。

村民们看到这一幕,不由得目瞪口呆,回头看去,只见一名气宇非凡的年轻人手持弯弓,骑着战马,犹如战神一般。

在这边年轻人的后面,是一群身穿盔甲的士兵。

众人还在震惊着,突然间又有几头熊窜了出来,后面还跟着狼。

李洵笑了笑,怪不得这些村民们会点燃烽火狼烟,原来村子遭到这么多熊和狼的进攻。

“上!”李洵摆了摆手,身后早已跃跃欲试的禁军立马冲了上去。

虽然熊和狼的战斗力挺强的,但他们禁军的战力也不弱,更何况他们还穿着盔甲,拿着锋利的长枪,轻松对付狼和熊。

打了一小会儿,这些狼和熊已经被杀的七七八八,还有几只掉头就跑。

李洵再次拿出了自己的震天弓,将逃跑的狼和熊给射杀了。

村民们被震惊到了,大明士兵真的强啊,正面硬刚狼和熊。

众人又看向李洵,很好奇这位领头的英武男子是谁,

“好像是皇上!”忽然有村民叫道。

在太平粮仓这边,家家户户也挂上了皇上的画像,所以他们都知道皇上的大概样貌。

“好像真的是!”

“真的是皇上呀!参见皇上!”

“皇上万岁!”

村民们认出了李洵,赶紧跪在地上磕头。

“乡亲们起身吧。”李洵淡淡的说道。

村民们站起身来,脸上带着激动的神色,没想到在这里竟然遇到了皇上。

还没等他说话,远处一阵脚步声响起,只见上百名村民扛着锄头,拿着铁锹之类的农具跑了过来。

他们是附近村落的村民,看到烽火狼烟之后立马往这边赶,刚到达现场,便看到地面上一大片的熊和狼的尸体,都懵圈了。

谁这么厉害?干掉这么多的熊和狼!

“皇上来了,赶紧拜见皇上!”有人喊叫道。

赶来支援的村民看向了李洵,心中又惊又喜,赶紧向皇上跪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四合院:傻柱清醒了,拒绝带盒饭
四合院:傻柱清醒了,拒绝带盒饭
关于四合院:傻柱清醒了,拒绝带盒饭:穿成何大清同父异母的弟弟--何林清,四合院里头想要占便宜的众禽兽傻眼了!何林清刚踏入大院就发现,贾张氏在傻柱门口撒泼打滚要把傻柱送进去,要不然就得把房子让出来!三个大爷和四合院所有人都在冷眼旁观,何林清冷笑着反手狠狠教训了贾张氏……众禽兽这才发现何家杀出了个活阎王叔叔!
福宝宝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我在永乐当灾星:韩力穿越成宁国驸马那夜,朱元璋连夜熔了御赐金瓜子:驸马要是敢碰我闺女,剥皮萱草都算轻的!谁知韩力一开口就报丧:公主二十天后必薨!当朱元璋发现女婿不仅能预言靖难之役,还能复刻蒸汽机图纸,当场把摔成烟花:竖子!你这是要提前把老四逼成永乐大帝?史书记载:洪武十六年,朱元璋抱着炸成烟花的仰天狂笑:好!好!好!这才是朕的好女婿!
脑袋蒙蒙
四合院:开局被秦淮茹套路结婚
四合院:开局被秦淮茹套路结婚
关于四合院:开局被秦淮茹套路结婚:(系统+日常+宅斗+无毒+无尿+单女主+不圣母。)王富贵穿越58年,身处秦家村,得知秦淮茹的人物,通关前世记忆了解过秦淮茹的吸血人设,立马避而远之。天算不如人算,一次意外,原本可以安安稳稳的日子,变得不在平淡。王富贵:秦淮茹你想干什么?!!!!
三寸自醒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在老朱手下干活,本着摸鱼的心态,谁知实力不允许,这官越做越大。战战兢兢中,郑雄鼓起勇气上了奏章。“臣,乞骸骨老朱“哥屋恩
郑家老二
堪破三千世相
堪破三千世相
关于堪破三千世相:本书中的所有内容均属杜撰,不代表真实情况。本书是对人情世故的本质解析,揭示人际关系中更隐蔽的博弈维度。夫鸿蒙初辟,人伦肇始。往来成古今,交游化经纬。今有世道幽微处,潜龙隐鳞,白虎藏爪,非明镜无以照形,非灵枢何以度势。故作此篇,解构人间棋枰,勘破三千世相。是书凡六十卷,暗合甲子轮回之数。论市廛之交、庙堂之谋。析情伪之本,辨欲念之根。立九变之法,设六奇之策。昔太史公云:究天人之际,
湿水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