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

第172章 炮击伏龙镇(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最新章节。

第172章

鬼子的侦察机飞行员懵了。

他不敢想,在他们来之前,这里发生过什么。

天空中。

一百多架轰炸机从依安县上空飞过去。

因为担心误炸鬼子自己人。

他们没有投下一枚航弹。

叶安然抬头看着那些飞过去的轰炸机。

他眉头一紧。

不知道在想什么。

躲在民居里的伊藤森哭了。

他在屋里跺着脚,骂着关东军的那帮沙雕!!

“八嘎!!”

“你们怎么才来??”

“你们现在来,有什么用???”

他气坏了。

不,是气炸了。

他的第三师团正面临着生死存亡之重要关头。

伊藤森几乎把所有的宝,全部押在了航空兵上!!

他以为,只要航空兵一到。

叶安然就算是条龙。

也能叫他变成泥鳅!!

此刻。

叶安然的101师和第三师团两万余人搅在一起。

倘若航空兵轰炸依安。

以叶安然101师的兵力配置。

当真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伊藤森丢了他的军官帽,狠狠地踹着房间里的家具。

“给第2师团,第28师团发电,问问两位爷的援军到哪了!!!”

“哈依!”

半晌。

通讯兵起立,转身面对着伊藤森。

“报告师团长,第28师团在伏龙镇,遭遇伏击。”

“目前正在和东北军鏖战!”

伊藤森看着地图。

101一团、二团阻敌增援战略示意图

他喉结跟塞了一把刀片一样难受。

伏龙镇。

是明水县增援依安县的必经之路。

他早该想到,叶安然会在伏龙镇上做文章的!!!

他静静地看着地图,不知道在想什么。

片刻。

伊藤森眼眸里闪过一道杀气,“命令航空兵部队,即刻轰炸伏龙镇,以求得尽快消灭伏龙镇守军!!!”

“哈依……”

很快。

鬼子准备轰炸鹤城的飞机,中途转弯,飞向伏龙镇。

扼守伏龙镇的独一旅一团和二团,顽强抵抗第28师团第9旅团的进攻。

由于鬼子来的太快。

一团和二团几乎没有来得及构筑工事。

他们只能依托有利地形和的鬼子死缠烂打!!

面对鬼子一个旅团的疯狂进攻,炮击。

一团和二团伤亡惨重。

白杨想要呼叫炮火增援!

无奈他的电话线从挂断叶安然那一通电话开始,就断掉了!!

面对第28师团75毫米山炮和迫击炮的无差别轰炸。

白杨和葛长生的部队几乎一度丧失抵抗的能力。

战士们在炮火中疯狂的反击鬼子的进攻!!

守住伏龙镇!!

坚守三小时!!

是他们的执念!!

就是死,也要把军旗立在伏龙镇的大地上!

葛长生派出去通讯兵检修电话线。

他和一团各派出了一个通讯兵的战士。

换成平时。

他们可能会派出去一个班,一个排的人去检修线路。

但是现在。

鬼子不允许他们那么做。

他们没有多余的人出去检修线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不列颠之主
不列颠之主
“维京人又来了!“杀光他们。“拉格纳也来了!“一起杀!……架空中世纪,穿越865年,英格兰中北部一位少年男爵。此时维京人大举入侵,北境迎来混战时代。他们拿着人头酒杯,嘲笑逝往神灵已放弃英格兰。(领主思想,不喜勿入)……
巧合巧
大禹逍遥王爷
大禹逍遥王爷
现代特战兵王陈雨重生为大禹王朝吏部侍郎嫡子,原身被继母韩新月与庶弟陈明虐待至苟延残喘,甚至被设计玷污“嫂子”孙巧,沦为家族笑柄。觉醒后,他凭借军事谋略与杀伐果断,先反杀孙巧夫妇,再当众暴打庶弟、抽碎恶奴王嬷嬷,揭穿继母伪善面目。陈雨以铁血手腕肃清内宅,入朝为官后更借军权搅动朝堂,联合边关战神击退外敌,逐步撕碎韩家与庶弟的阴谋网。从懦弱嫡子到权倾朝野的“黑莲战神”,他誓要踏碎所有欺辱过他的人,并为
AMEN
狼王为皇
狼王为皇
东部战区的海军陆战队特特种兵李云飞在海外执行任务中魂穿晋朝,成了晋朝皇太子之孙,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朝代里为了百姓的生活安定,富裕而努力的抗争着,用自己的行动和创造力改变了世界的发展,以现代人的头脑创造出一个展新的世界!
跑马
大漠群英传
大漠群英传
提前给你三年的时间,你能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吗?主角宋继儒出身官宦世家,文武双全,忧国忧民,于天宝十载为追查父亲死亡真相踏足江湖,从京杭运河到丝绸之路,从剑雨江南到沙碛陌刀,他从治理边陲小城入手,进入长安庙堂,拨乱反正,关注民生。这样的王佐之才,能治理好大唐,避免乱世到来吗?
落霞孤鹭飞
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
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
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特种兵李凡穿越成大景灾星猎户,睁眼即遭活埋献祭。觉醒生存系统后,他护住肺痨妻女,以现代战术震慑村民:紫外线手电照破投毒阴谋,登山绳智取野蜂蜜,纳米修复术治愈瘟疫。发现妻女遭肖家迫害,血战反杀三恶霸,揭穿里正勾结县令毒害全村的阴谋。逃荒前夕,李凡用战术手电引爆沼气池,制造神迹凝聚人心,带着改良板车与自制净水装置,率众踏上寻找世外河谷之旅。暗线揭露系统竟是前朝秘宝,而三女儿红渠
让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