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帝婿

第27章 武夫粗鄙,纨绔放荡,不得入园(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极品帝婿》最新章节。

“你是御使,只有风闻奏事之权,但是却越过了陛下和三法司,没经过调查、取证、审判、定罪四道基本程序,直接给某定罪。

身为官员不仅不维护律法威严,这是知法犯法。”

李斯文扭头看向李世民,抱拳道:“启禀陛下,草民怀疑御使刘洎,乃是敌国潜伏在我大唐文武百官中的奸细,意在颠倒黑白诬陷忠良。

让文臣不敢以仁安民,武将不敢卫国杀敌。整日整夜都要担心被小人言辞构陷,惶恐不安!借此让百官与陛下离心离德,削弱我大唐国力.....”

刘洎吓得毛骨悚然,失声叫道:“陛下.....”

“闭嘴!”李世民暴喝一声,人家已经抓住你的话柄,你说的越多,他给你扣的罪名越大,真逼朕夷你三族不成!

一群御使也噤若寒蝉,抓人语病,罗织罪名乃是御使的看家本事,今天怎么反过来,自己成了被诬陷的那个。

一群武将却是听的扬眉吐气,自从帝国施政重心从军事转于民治,武将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弱势群体,被言官御史盯得死死的。

况且武将大多是军中粗汉,说话做事难免粗犷,显得为人飞扬跋扈。而这群御使就像是一群疯狗,抓住语病或者一点微不足道的破事就恶意攀咬,被他们参倒不少同泽。

即便大唐军神之称的李靖,也因为恶意诬告锒铛入狱,差点被砍了头。

虽然大理寺和刑部,御史台三司公审,证明他是被人诬告。

皇帝也为其昭雪,将诬告他的大臣充军发配,更将他从兵部尚书提拔为尚书省右仆射......但李靖已经心灰意冷,决心辞官归隐于田野。

面对御使的恶意攀咬,武将自然是同仇敌忾!

戴胄还在沉吟,程咬金已经迫不及待的站起身来,怒喝道:“戴胄,难道你胆小如鼠,不敢接这个案子不成!”

戴胄此时啼笑皆非,明明是御使刘洎告李斯文,反而将自己告进去了,但顶着诸多武将的注视,只得淡淡道:“这个案子某接了,但无需宿国公指手画脚,怎样审判,怎样定罪,乃是大理寺的权责!”

程咬金达成目的,大笑落座。

戴胄看向刘洎:“刘洎,是你自己摘下帽子,去大理寺的大牢等候审判,还是某让人打落你的官帽,送你去!”

刘洎失魂落魄。

他就想不明白,明明自己证据在握怎么还被人家告了,不仅告了还要去坐牢!扰乱朝纲,构陷大臣,资助敌国这样大的罪名,他可担当不起啊!

他茫然抬头看向李世民,却见他脸色冷峻目露凶光,心中一惨,黯然摘下官帽,放在地上:“某自己去!”

房玄龄抚着胡须目露奇光。怪不得陛下说,这小子不仅有李绩的城府,还有程咬金的不要脸,这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本事,满朝文武就没几个比得上。

任谁也不相信刘洎是敌国派来的奸细。他是寒门出身,因为攀附上了越王李泰,这才当了御使。至于捏造罪名,原先御史都是这样上奏的!

怎么让李斯文一说,就变成了罪大恶极?夷三族都是轻的......

这要进了大理寺的牢房,让他一百张嘴也说不清其中道理。

刘洎失魂落魄的下殿而去,让一群御使惶恐不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段嘉许这一次带着现代记忆来到了唐朝,没有了上一世的科技与狠活,还意外穿越成了诗仙李白,开启了这一世的状元重生路。
二月沫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农家子弟挣钱忙:大唐盛世,繁花似锦,万邦来朝,其辉煌千古流传。唐太宗一句“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令我华夏儿女对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充满了无尽遐想。张毅魂穿大唐,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且看他如何凭着现代人的知识和经验挣钱发家,与千古一帝李世民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历史火花……
智阳雨
文野:带着原神养文豪
文野:带着原神养文豪
某天,我穿越进了文豪世界,还带着原神一起穿越!可是……离主线还有十几年,连太宰都是个几岁的孩子唉!为了自保只能抽只甘雨去给黑手党当杀手了(痛苦)好想养只孩子玩啊~杀手好空虚喔(于是天天没事干就去贫民窟和福利院晃)躲在一旁瑟瑟发抖的孩子们:“好可怕,好可怕……希望幽灵不要看见我,会被砂吧天空一声巨响,镭钵街爆炸,无辜的我被波及了。你问我为什么没死,因为……我有满命芭芭拉呀!是不是没想到啊,你说躺我
云水墨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和兄弟出门就撞了大运,贾瑛就来到了古代,在单亲家庭长到五岁,结果不在家时母亲被山贼奸污杀害,还好自己天生神力,杀上山寨,抢光了银钱,独自一人闯荡江湖,收养大批孤儿,教其读书习武,又用现代知识经商,到十三岁便营造了自己的一股势力,本来考虑要不要来个黄天当立,结果自己顺手救下的人是林如海,贾瑛懵了,那岂不是可以见到林妹妹了?后来帮助林如海处理盐政进京面圣,贾瑛对答如流时突然皇上问:“奇变偶不变?事情
爱吃豆豉酱的比丘斯
高门庶子
高门庶子
穿了,好消息是穿成魏国公府的庶子,不愁吃不愁穿,不用为生计发愁。坏消息是他不仅不受宠,还被嘲笑看不起。呵呵,莫欺少年穷,且看他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周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