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帝婿

第12章 点石成金?这是高中化学!(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极品帝婿》最新章节。

此时,胖厨娘正端着一只大碗,坐在厨房门口的青石台阶上吃饭,眼见一群人等直奔厨房而来,顿时便怒了。

“徐建,你作死啊!不知道厨房乃是老娘的地盘,闲人免进!”

“厨娘别嚷,是公子要来!”红袖紧走几步,安抚住厨娘。

“公子,公子来厨房做什么?”厨娘见到李斯文,连忙放下大碗恭敬的站在一侧。

李斯文扫了一眼她的陶碗,装的是小米稀饭,上面放着几片白菜叶子,清汤寡水。他在厨房转了一圈,铁锅还煮着羊肉,她饭里没油星.......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品,他算是彻底服了。

瘦厨子三百斤,就是说厨师即便是品尝一下咸淡,也能先把自己喂饱了。

厨娘跟在他身后,委屈道:“公子,我可一口都没偷吃。”

李斯文赶紧笑着安慰,道:“厨娘,某相信你的人品,这次来厨房只是想看看盐巴!”

胖厨娘一听就急了,赌咒发誓:“徐建买来的海盐,奴婢看的很紧,也一直省着用,绝对没贪污!”

李斯文哭笑不得:“某说了,相信你的人品,更不会冤枉你贪污。”

厨娘这才放下心来,好奇问道:“小公子看海盐做什么,给公子和小娘漱口的海盐,奴婢研磨的很细,绝对不会刺嘴。”

厨娘一边说话,一边从案几上拿出一个布袋,解开绳子。

盐巴颗粒豆子大小,青色中带着红紫,这种大粒海盐搓澡用最好,可以发汗健身,但用来吃,李斯文不寒而栗。

李斯文皱眉问道:“你们吃的盐巴是什么样的!”

“我们吃的是石盐,是蓝田农庄的仆役送过来的,是在一个叫二龙沟的地方自己采的,不用花钱。”厨娘从怀中掏出一块五彩斑斓的石头,托在手心给他看。

好好好,你们偷盐偷到本公子老家去了是吧?

没穿越之前他就出生在二龙沟,父亲是一名盐工。八十年代火车,汽车并不普及,盐场很是兴旺。但是到了后来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沿海两块钱一斤的上等精盐倾销各地,直接把盐场干倒闭了。

他立志学医就是因为父亲当年采盐,吸入粉尘过多得了肺病,没了生计家里穷,舍不得花钱看病。

知道了石盐的来历,李斯文先看了一眼她的手,手指很粗,手背肿起红的发亮,这是吃有害矿物质过多的盐巴引发的水肿。

李斯文笑问道:“农庄送来的石盐很多吗?”

徐建正色道:“这次送来一马车足有三百多斤,够府上用一阵子的了。”

“让人把石盐运过来,在找几口铁锅,木桶,木炭,麻布,点豆腐的卤水,我教你们怎样从石盐中提炼出精盐!”李斯文笑呵呵保证:“以后,大家都吃精盐。”

徐建两眼瞪的溜圆,吃惊道:“公子会制盐,还能从石盐中提炼精盐!”

“废什么话,公子说能肯定就能!”

胖厨娘鄙夷的扫了他一眼:“公子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先让家兵将后院看起来,闲人免进,如果公子真的从石盐中提炼出上等精盐,这是天大的好事。”

“你这婆娘,就不能好好说话.......”徐建话没说完,就已经抱头鼠窜。

李斯文脊背一寒,转身一看胖厨娘拎起了一把菜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段嘉许这一次带着现代记忆来到了唐朝,没有了上一世的科技与狠活,还意外穿越成了诗仙李白,开启了这一世的状元重生路。
二月沫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农家子弟挣钱忙:大唐盛世,繁花似锦,万邦来朝,其辉煌千古流传。唐太宗一句“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令我华夏儿女对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充满了无尽遐想。张毅魂穿大唐,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且看他如何凭着现代人的知识和经验挣钱发家,与千古一帝李世民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历史火花……
智阳雨
文野:带着原神养文豪
文野:带着原神养文豪
某天,我穿越进了文豪世界,还带着原神一起穿越!可是……离主线还有十几年,连太宰都是个几岁的孩子唉!为了自保只能抽只甘雨去给黑手党当杀手了(痛苦)好想养只孩子玩啊~杀手好空虚喔(于是天天没事干就去贫民窟和福利院晃)躲在一旁瑟瑟发抖的孩子们:“好可怕,好可怕……希望幽灵不要看见我,会被砂吧天空一声巨响,镭钵街爆炸,无辜的我被波及了。你问我为什么没死,因为……我有满命芭芭拉呀!是不是没想到啊,你说躺我
云水墨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和兄弟出门就撞了大运,贾瑛就来到了古代,在单亲家庭长到五岁,结果不在家时母亲被山贼奸污杀害,还好自己天生神力,杀上山寨,抢光了银钱,独自一人闯荡江湖,收养大批孤儿,教其读书习武,又用现代知识经商,到十三岁便营造了自己的一股势力,本来考虑要不要来个黄天当立,结果自己顺手救下的人是林如海,贾瑛懵了,那岂不是可以见到林妹妹了?后来帮助林如海处理盐政进京面圣,贾瑛对答如流时突然皇上问:“奇变偶不变?事情
爱吃豆豉酱的比丘斯
高门庶子
高门庶子
穿了,好消息是穿成魏国公府的庶子,不愁吃不愁穿,不用为生计发愁。坏消息是他不仅不受宠,还被嘲笑看不起。呵呵,莫欺少年穷,且看他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周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