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507章 七国之乱的根源(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的餐馆通古代》最新章节。

刘彻听到任小天要提起他父皇当年的事情,本能的想要阻止。

但犹豫了一会还是放弃了。

因为大部分皇帝都是知情者,遮遮掩掩的也没什么用处。

任小天继续说道:“事情还要追溯到刘启还在做太子的时候。

当时吴王刘濞按照规矩送世子刘贤入京为质。

文帝刘恒见刘贤和刘启年纪相仿,于是便让刘贤陪着刘启读书。

由于刘贤自幼跟随楚人师傅学习,所以养成了有些轻佻张狂的性格。

刘启十五岁的某一天,刘贤正陪着刘启喝酒、下六博棋。

可能是刘贤占据了上风,于是他借着酒劲嘴上说了些不分尊卑的话语。

这让本就郁闷的刘启怒不可遏,抄起铜制的棋盘就砸向了刘贤。

巧的是这一下正中了刘贤的脑袋,他当场就被砸了个脑袋开花瞬间毙命。

事后汉文帝刘恒虽然狠狠斥责了刘启,并将刘贤的遗体送回吴国安葬。

但这显然无法平息刘濞心中的怨气,他自此就暗暗恨上了刘启。

但是碍于刘恒的皇权威慑,他一个藩王也不敢随便造次。

直到刘恒去世,刘启登基之后刘濞终于是找到了机会。”

刘盈听的张大了嘴巴:“啊?!这....

四弟的子嗣性格也未免太过...暴躁了吧?

就因为棋盘上的争执,居然无端要了人的性命?”

刘恒冷汗都下来了:“太子殿下,这也不能怪臣弟啊。

臣弟现在还没有成婚生下子嗣呢...”

也不怪刘恒害怕。

如果只是刘盈训斥自己几句还没什么,要是这事传到了吕后的耳朵里。

恐怕第二天自己的小命就要不保了吧?

本来刚才任小天说自己将来也是皇帝就已经让自己心惊肉跳了。

现在又来了刘启这个不让人省心的儿子。

他究竟是做了什么孽啊。

刘盈弯下腰摸了摸刘恒的脑袋轻声道:“放心吧四弟,这件事为兄不会告诉母后。

再说这个刘启确实和现在的你没关系,这点为兄还是能分得清的。

再说为兄对你还是十分了解的。

刘启之所以变成这样更多还是他天性使然,和你的教育也没什么关系。

就像大臣们都说为兄性子软弱,难道这也要怪父皇没有教导好吗?”

刘恒顿时松了一口气。

刘盈虽然性格有些懦弱,但是对他这些同父异母的兄弟还是很好的。

如果不是刘盈的力保,恐怕他们早就要命丧吕雉之手了。

刘邦阴着一张脸道:“刘濞是我次兄刘仲之子。

刘仲为人庸碌无为,之前他奉命镇守边疆,但是却惨败给了匈奴。

我一怒之下便废除了他的王位。

他儿子刘濞和他大有不同,这次征讨英布我因病没有前去。

但是据夏侯婴之前传回来的消息说刘濞在这次作战中表现勇猛。

我原本甚至还打算明年就分封他做吴王。

现在听小天你这么一说他小子居然还敢造反,那这事我还是要慎重考虑了。”

李元吉不屑的说道:“合着黑锅都该人家刘濞背呗?

那他儿子岂不是白死了?

再说刘贤虽然口无遮拦,但也罪不至死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凤仪昭昭:母凭子贵封皇贵妃
凤仪昭昭:母凭子贵封皇贵妃
平行世界,平行世界,平行世界,架空,架空,架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脑洞大开,私设。本文为各种各样的穿越之旅文,每一卷书的内容,大纲,人物都不同,脑袋寄存处,新人写文,请大家多多包涵。敬请期待下文!!!!!1、余莺儿-20章2、安陵容-50章3、沈眉庄-25章4、凤阙惊鸿:权宠天下-30章5、清梦惊华:穿越康熙后宫的逆袭-30章6、宸商天下:凤阙权谋录-35章7、江采苹-7章持续更新中……
挽袖清风依旧存在
中式恐怖之育神
中式恐怖之育神
关于中式恐怖之育神:云泽是一个孤儿,一个阴年阴月阴时出生的孤儿,自小父母出了车祸而亡,没有人敢收留小小的云泽,就这样他在孤儿院一直生活到18岁,成年后的云泽便离开了孤儿院,从次独自生活,可是所以事情的一切,都在他18岁那年的中元节变的不一样了,从此云泽就在一个个中式恐怖的幅本中穿梭,遇到了不少的人,不少的鬼,还有那个名叫江北晏的男人。攻——江北晏受——云泽
西海沉明月
碧蓝航线:舰娘的神明指挥官
碧蓝航线:舰娘的神明指挥官
至高神白沐在命运的引导下来到碧蓝世界,带领舰娘们来到诸界之上。(存在一魂多体,不喜勿进)————————————
时空电脑
穿成女主的剑鞘
穿成女主的剑鞘
关于穿成女主的剑鞘:常乐穿越了,穿成了天生剑灵化形的剑鞘。剑鞘神魂不足,虽然化了形,却个乐呵呵的傻子。不知道怎么混入了孤山剑门,成了外门万年不能晋级的废物弟子。还为了男主神魂颠倒,最后莫名摔死,最后将自己身躯化为剑丸,送给男主,成为男女主情缘的踏脚石。常乐:??智者不入爱河,男主给我死开!为了躲避剧情杀,常乐想要离开,却遇到了内门弟子许应祈。许应祈对她很好,照顾她,鼓励她,纵容她。常乐渐渐喜欢这
YOYO快跑
官居一品
官居一品
数风流,论成败,百年一梦多慷慨有心要励精图治挽天倾,哪怕身后骂名滚滚来。轻生死,重兴衰,海雨天风独往来。谁不想万里长城永不倒,也难料恨水东逝归大海。
三戒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