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太监:太子竟是女儿身

第313章 熊猫不是这样养的(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假太监:太子竟是女儿身》最新章节。

四皇爷的族亲慌了,痛哭流涕的求饶。

一切都已经晚了,禁卫军冲进来,摘了四皇爷的顶戴花翎,压了下去。

满朝文武面如土色,谁也不敢再求情。

远处传来四皇爷歇斯底里的咒骂声。

“朕是皇上,天下百姓皆是朕的子民,律例面前一律平等,四皇爷的事情,众卿引以为戒。”

“今日之事,涉及皇家颜面,不得向外透露半句,否则以同罪论处!”

杨昀立于高台之上,眸中透着寒意。

“臣等遵旨!”

群臣那还敢再多说什么,如今皇上正在气头上,多说多错。不仅救不了四皇爷,恐怕还会被皇上质疑结党营私。

“退朝!”

杀了四皇爷一族,杨昀心情也不怎么好,直接宣布退朝。

“吾皇,万岁万万岁!”

朝臣跪地高呼,杨昀迈步离开大殿。

群臣晦涩莫名的看了李顺一眼,谁也没说话,散了。

李顺可不管大臣们自己的看法,借着今天的事情,朝野中再有人想给他使绊子,恐怕也会细细思量一番。

刚出皇宫,小邓子追了出来:“李大人,皇上让你去勤政殿问话。”

“有劳。”

李顺虽然心里奇怪,还是跟着小邓子去了勤政殿。

“今日朕的决定,你可还满意?”

见了李顺,杨昀直接开口问道。

“皇上为臣主持公道,洗刷冤屈,臣无以回报,只有加倍努力为皇上解忧,以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

李顺诚恳的说道。

杨昀满意的点点头,示意李顺坐下说话。

“处决了他,也是给皇室敲个警钟,省的一个个的仗着皇恩肆意妄为。”

杨昀对李顺说道。

想当初,四皇爷同闲亲王,都对五皇子寄予厚望,没少在安帝跟前,提出废了杨昀。改立五皇子为太子。

这件事,杨昀一直耿耿于怀,现如今,闲亲王,四皇主下线,王征明在杨昀登基后,选择明哲保身,请了病假,躲在丞相府不出来了。

四皇爷刺杀拓拔衡的事情,王征明有没有参与,杨昀不得而知。

李顺也表示,今日金銮殿上,杨昀杀伐果断,对群臣也起了震慑的作用,想必以后再也不敢仗着资格老,时不时的跳出来对杨昀指手画脚了。

“昨日饲养园的太监来报,晋国上供的熊猫快要死了,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救治?”

熊猫进了皇宫后,享受着国宝级的待遇,四五个太监伺候,还依照李顺的建议,专门从蜀川运送竹子来喂养。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几天,熊猫突然蔫了,无论怎么逗弄,都是一副病恹恹的。

太监不敢隐瞒,立刻禀报给了杨昀。

“臣去看看。”

李顺闻听,同杨昀立刻去了饲养园,管事太监带着李顺来到熊猫住的地方,此时,太医院的太医也在。

“奴才叩见皇上!”

“臣参见皇上!”

见到杨昀来了,跪地叩头。

杨昀点点头:“几位太医,可看出是什么问题?”

“回皇上的话,臣医术不精,没看出什么问题来。”

赵太医无奈的回道。

李顺走到熊猫身边,弯下身子,拍了拍熊猫的脑袋,熊猫病恹恹的趴着,没有一点回应,看起来病的确实挺严重。

“平时都喂的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藏还俗
三藏还俗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孙九曰
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
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
关于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架空+科举+种田+日常+轻松)好消息:40岁破产孤家寡人穿越了开始重启人生!坏消息:穿过来就面临家里已经欠下50年的巨债!人最宝贵的是经历,上年纪的人倒着活很精彩!这一世我要活的精彩!活的自在!科举?不!我要改变科举!家人们!系好安全带!我要带你们起飞了!
烟灰哥
厨子穿越傻柱之生五娃三子两女
厨子穿越傻柱之生五娃三子两女
关于厨子穿越傻柱之生五娃三子两女:21世纪酒店厨师穿越融合到上世纪50年代变成四合院傻柱身上,娶漂亮媳妇,生三子两女,改变傻柱人生,依靠自身厨艺和空间外挂渡过艰难岁月,创办企业,培养儿女成才。
公子下班了
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
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
终于实现躺平时,夏温娄被一场车祸带到了古代。事先声明,他一点都不想穿越。何况还是在功成名就、开始享受人生的时候穿越到一个十岁小孩儿身上,所有的辛苦努力通通归零。更糟心的是一来就有一推烂摊子要收拾。恋爱脑的娘,虎毒要食子的爹,吃奶的弟弟,压根不是人过的日子。一顿操作猛如虎,跟渣爹脱离了父子关系,娘也正常了,便宜弟弟还挺讨喜。凑合着过吧。拜师父、考科举、入仕途。小日子越品越有滋味了。他继续朝着人生的
九月醉影
明风再起
明风再起
关于明风再起:现代物理教师李长风意外穿越到明朝末年,成为名将李如松之孙。家道中落、仇家追杀,他被迫北上蒙古草原,寻找父亲生前与科尔沁部定下的婚约。在广袤的草原上,李长风遇见了直率泼辣的科尔沁格格乌兰。两人从互相敌视到渐生情愫,在战火纷飞中携手共进。从草原到关隘,从朝堂到战场,李长风与乌兰并肩作战。他们用智慧和勇气,在明末乱世中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这是一部关于爱情、家国与成长的故事,既有儿女
浮世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