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呆子宿主又把反派错认成脑婆了

第276章 白止的小狐狸跑了(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小呆子宿主又把反派错认成脑婆了》最新章节。

白止不喜欢,心脏像是被针扎了一样,一抽一抽的疼。

他开始扩张自己的精神力,希望能找到那只逃跑的小狐狸,没有找到什么都没有找到,那只小狐狸就像从来没有来过这个地方一样,彻底的消失在了他的精神力的范围之内。

白止身形轻轻晃了晃,他险些晕倒。

他以前的确很讨厌妖,看到一只妖就想杀一只,只是他发现这些妖太多了,也知道这个世界上不仅有坏妖,也有好妖,就像这个世界上有好人和坏人一样。

渐渐的就开始不杀了,只要那些妖没有伤害到自己的利益,他都不会管。

这次也是一样的,早上他发现自己养的小狐狸居然是一只妖的时候,的确有些错愕,心情也有些复杂。

因为他发现自己闻到了许久一直在提防的妖气巨人就是从自己怀中的小狐狸身上散发出来的。

因为自己居然一直都没有发现,所以他的心态不是很好。

对于这只小狐狸它倒是没有多厌恶。

他想和小狐狸聊的,也就是想办法让小狐狸一直隐藏身上的妖气,防止被别人发现。

当然,如果小狐狸不愿意的话也不是不行。

只是每次都要和发现他是邀的那些道士们打架比较麻烦。

为了小狐狸能够开心,男人觉得麻烦一点也没有什么。

他想和小狐狸聊的正是这个,没想到小狐狸似乎是误会了自己的想法,连话都没有听自己说,转身就跑了。

白止感觉自己的胸口闷闷的,喘不上来气。

他从来都没有经历过感情的事情,所以对于自己现在的反应有些茫然。

只是很快他就缓和了过来,不管是不是经历过这种事,现在他只要按照自己心里的想法去做就行了。

在刚刚跟着师傅的时候,他的师傅就和他说过,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问心无愧就行。

所以白止准备按照自己心中的想法去找到那只小狐狸。

毫不犹豫的飞了出去,他想着小狐狸最后离开的方向一股脑地往那边冲去。

然而男人不知道的是小狐狸已经被系统命令着拐了个弯。

朝另一个方向跑去了。

顾辞跑的很快,很快,因为他想快点让自己变成人类,快点去找自己的脑婆。

所以一眨眼他就彻底的消失在男人的感知范围之内。

没找到小狐狸,男人是彻底的慌了,他像没头苍蝇一样在空中转了又转,还是没有找到。

他一个劲的往前面飞,最后居然看到了自己宗门的师弟师妹。

这些人他还有些眼熟,好像是之前想来摸他的小狐狸的家伙们。

看到白止,那些师弟师妹们也很惊讶,他们赶紧看向男人怀中,没有发现那只小狐狸后,都很惊讶。

“师兄,您的小狐狸呢?”

其中一个小师妹询问。

女孩儿不说还好,一说大家都发现了男人怀中的小狐狸不见了。

就连这个世界的气运之子,白止的师兄也意识到了这件事,也很诧异的问:“师弟,之前你抱着的那只小狐狸呢?”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快穿:白眼狼,你们过来下
快穿:白眼狼,你们过来下
李兆穿越到各种世界,替可怜兮兮的原主们讨回公道,打脸极品,逆转人生!无受气,该报复的白眼狼们一个不留。不能怀孕的妻子残疾的女儿重生女配偷狗贼绝户侯府女
豆腐不加辣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于公威武震四方,学富五车战沙场;忠肝义胆照乾坤,抗日英名永流芳。铁骑突出刀枪鸣,将军豪情胜天骄;誓守河山驱日寇,血染战袍志未消。烽火连天战鼓擂,将军奋勇当先摧;智勇双全敌胆破,威震敌阵敌魂飞。将军英名传千古,后人敬仰永不忘;抗日功勋昭日月,民族复兴有光芒。一部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聚焦这位传奇的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抗日名将于学忠,展现宏大的架构、丰富的人物和跌宕的情节。
于学忠
夫人茶又娇,清冷权臣折了腰
夫人茶又娇,清冷权臣折了腰
关于夫人茶又娇,清冷权臣折了腰:评分刚开,后面会慢慢涨上来的江照月穿书了。穿成男配愚蠢恶毒的前妻。原主“战绩喜人:虐待下人。不敬公婆。带着一笔银钱,和一个穷举子私奔。被卖进青楼。得了脏病,在极其痛苦中死去。这……这是原主的命,不是她江照月的命!她可不管什么剧情不剧情,该吃吃、该喝喝、该骂人骂人、该打人打人、该勾引男配就勾引男配。一段时间后……下人:二奶奶是世间最好的主子。公婆:儿媳聪慧贤良啊。穷
有花有果
彘仇
彘仇
关于彘仇:前世是世家嫡女的翘首,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因清高孤傲而引狼入室,直至落的自己被做人彘残死,整个家族也因此覆灭。重来一世,机会难得,看她如何大杀四方……
青木秋桑
三姝破局:幽冥玉佩之谜
三姝破局:幽冥玉佩之谜
关于三姝破局:幽冥玉佩之谜:女主苏瑶以玉佩开启密道,联合沈砚之率军护驾,林婉清当庭指证七皇子谋反,楚汐以毒剂配方为证揭穿李长庚罪行。七皇子伏诛,皇帝临终托孤苏瑶,允诺女子可入仕参政;林婉清母亲沉冤得雪,她选择退隐江湖开设女子学堂;楚汐继承师父遗志,成为太医院首位女仵作,暗中追查幽冥阁余党;沈砚之辞去官职,陪苏瑶镇守朝堂,两人以“君臣之谊掩饰彼此情愫。最终,大楚颁布,三位女子以不同方式在新朝留下传
文苓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