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家三少

第7章 感应到了气(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顾家三少》最新章节。

他今天,发现一件自己感觉上从未发生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当别人攻击自己时,出招的速度非常快,眼睛是根本不能清晰捕捉到其轨迹的。

其应对也都是多次实战对拆时培养出来的本能反应。

这是他常和两个哥哥对拆时的感受。

但今天,那个吴桐以迅雷不及掩耳的一拳向自己打来时,自己感觉眼皮跳动了一下,眼前情景就仿佛切换成了另一种模式。

他的拳头好像是慢慢打来的,能让自己清晰地看见其运行轨迹。

前几天还挨两个兄长的打,怎么没有这种情况。

回想那情形,十分凶险,那一拳一脚打实了,自己绝对不死也只剩半条命!

而那时自己也很着急。

而且今天是自己初次面临这种被别人围殴的生死场景。

难道是某种天赋异禀,在生死危急时刻被激发出来!

他又想于起了另外一件更为诡异的事情。

他仔细回忆当时情景。

开始,有一道梭形光影从眉心进了自己的脑海。

接着出现一声惊叫,好像是很害怕什么,吓得仓惶逃窜。

却落下了些什么东西,应该就是那些记忆碎片。

顾飞平时喜欢去通灵书行买一些志怪书籍看。

其中就有一本书中记载了上古修真者的灵魂寄居和移魂夺舍的诡异之事。

难道,是有一个上古大能,死后将灵魂寄居于刀鞘之中。

刚才是想夺舍自己?

顾飞开始展开丰富的联想。

但是,为什么进入了之后又吓得惊慌而逃呢!

当时分明有个邪异而十分惊恐的声音说了句:什么人?这是…

我是什么人?我脑海中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吗?

唉,别管那么多,先顺着这些记忆走。

于是,他干脆坐在石凳上,按照脑中的心法,先是默守丹田,排除杂念。

渐渐地,便达忘我状态,自己仿佛化为虚无,与天地融为一体。

也不知过了多久,顾飞被下腹中灼热的气感拉回现实。

他非常惊讶,老管家梁伯在教导他们三兄弟时曾说过。

练武者通过高强度的体格训炼,打磨肉身。

如举重,排打,负重跑,打沙袋,踢木桩,拳术套路…

同时打坐冥想感应内气。

当肉身能扛百斤力量击打而不伤,能举等同自身五倍的重量,就是武道的外劲巅峰。

练气各有各的内功心法。

通过打坐冥想,练出气感。

但要练出气感,非常不易。

能够练出内气,开辟丹田,更不易。

但一旦练出气感,武道就进入新的境界,即内劲期。

也就是,出招攻击,拳脚中己产生了一种气感,可以成倍加成攻击力量。

当练出强烈的气感,开辟出了丹田,则武道进入了暗劲期。

能够十倍加成功击力,力透内脏,形成由外至内的双重打击,造成对目标毁灭性的杀伤。

也就是说,要成暗劲武者,必须要有十多年的刻苦练习,而且还要有不凡的天赋。

如果有好的功法,则可加快修炼速度。

但好的内家功法,万金难求,都牢牢掌握在千年大族的手中。

想不到,那神奇的一幕,自己脑海中出现了一种行气意识,虽然感觉不太完整。但却一个时辰就让自己下腹产生了强烈的气感。

自己平时练功偷懒,肉身力量松松垮垮,别说外劲巅峰,连初期都没有。

这就产生了气感,而且好象还感应到了丹田,这特么的算个什么情况。

到底是内劲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风雪新传
风雪新传
宁静的武林再起波澜,隐居的第一家族惨遭灭门,留下的孤儿何去何从,敬请欣赏
孤天一鹤
宗门发错灵兽,我领到了魔尊坐骑
宗门发错灵兽,我领到了魔尊坐骑
梵念被人捡回御兽宗的第三天,御兽宗发灵兽了!当她领到灵兽后,梵念发现好像有什么不对?这是灵兽?这分明是魔尊坐骑啊!梵念表示,送上门的神兽谁爱还谁还,反正她不还。于是,全宗上下,是人是鬼都在秀灵兽,只有梵念在竹海深处养熊猫。待一朝出山,兽临九天!
赠我梨花
大唐
大唐
关于大唐: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四顾而杀人,十步不留身,昨晚尚在青山百里处,今朝已观洛水之前,东去不回,饮而歌之,是谓风流各人有各人的人生,就算回到大唐双龙的世界,也无需跟随着他们的脚步走,就把他们当成路人甲吧适宜生存的世界,唯有自己亲自来创造本人已经完成二本书最后的地球战神战国逆风记欢迎大家相互阅读
荆柯守
逆徒跪下!白月光师尊在清理门户
逆徒跪下!白月光师尊在清理门户
九幽剑尊时雾死了。但是她又活了。她穿越到了五百年后,一身的修为也没了。此时她的五个徒弟都成了大佬。老大接手她的宗门,老二成了药王谷谷主,老三杀回魔界,老四统一妖族,小五上位仙盟盟主。但不幸的是他们都因她的离去而黑化成了反派。没错,这是一个小说世界。在她死去多年后,女主出现,凭借和她相似的容貌救赎了她的徒弟们。她前四个男徒弟纷纷爱上女主,小五成了女主的闺蜜。五个人为了女主大打出手,自相残杀,把修真
指尖红绳绕
易鼎
易鼎
龙气者,人道总纲也一次的意外,让他携带着一个破碎灵魂,回到了这个世界十八年前,那时,江山如画,群雄逐鹿,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凭借着龙气秘术,突破命格,要行那“易鼎之事
荆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