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赶海王

第70章 顺手捉的(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最强赶海王》最新章节。

“谦虚也不是这么谦虚的啊!”

他们议论了起来。

围观的渔民中,有早上议论张海和李湘会不会猎潜的人。

他们此刻脸上的表情复杂无比。

想到早上的时候还断定张海不可能会潜猎。

就尴尬到能用脚抠出三室一厅。

张海这哪只是会啊!

简直就是太牛逼了!

老严嘴角的冷笑已经凝固了。

但他还是嘴硬的说道:“这都是潜猎捕捉的,我比的是钓鱼!”

很快,有人发现张海用抄网在活水舱里抄鱼到泡沫箱。

顿时都愣了。

“还有?”

“这么多的收获了,还没完?”

“嘶~!”

“还让不让人活了!”

他们定睛一看,看到张海从活水舱里抄出来的竟然是一条条的蜂窝斑,足足有几十条,每一条都在半斤以上。

“卧槽,这么多的石斑鱼呢!”

“钓的?还是潜猎捉的?”

“牛逼!”

渔民们已然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原本以为张海这一次的收获不多,可没想到不光有螃蟹海螺蛤蜊,还有价值上万的鲍鱼,现在竟然还有几十条蜂窝石斑鱼!

太匪夷所思了。

他们都不知道张海两个人在一个白天的时间,怎么会捉得到这么多。

难道遍地都是吗?

显然并不是!

在众人的目光下。

张海抄完了蜂窝石斑鱼,把装有石斑鱼的泡沫箱抬上了岸,然后转移到准备好的活鱼箱里。

看着鲜活游动的几十条蜂窝斑,大家越发的震惊。

村长早已经乐开了怀。

老严则是闭上了嘴巴,一脸尴尬的看着张海。

甚至有渔民忍不住拉住张海,问道:“你这是钓的?还是潜水捉的?”

张海淡然的说道:“潜水的时候顺手捉的,这么小的石斑鱼,我可不乐意钓!”

不问还好,越问越震惊。

听到张海的回答,围观的众人一个个脸上露出了懵逼之色,满脸的问号。

再看看张海的表情。

竟然流露出一丝对这一群蜂窝斑的不屑?

众人更懵了。

“???”

“这么多的蜂窝斑,只是潜水的时候顺手捉的?”

“还不乐意去钓???”

“尼玛,吹牛逼吧!”

“其他人要是得个十条八条蜂窝斑就高兴得不行了,你这不屑的表情是怎么回事?”

“... ...”

此刻,即便是一直从容淡定见多识广的刘姐也不禁动容,看着张海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欣赏。

做海鲜生意的缘故,她认识很多钓鱼佬猎潜老,张海是头一个令她如此惊讶的。

“真的假的?”

“只是顺手捉,就是别的钓鱼佬梦寐以求的鱼获了?”

“不会是吹牛逼的吧!”

她心中也如是想道。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荒岛求生,获救才是劫难的开始
荒岛求生,获救才是劫难的开始
给真正喜欢求生类小说的朋友们,没有穿越,没有修仙,没有重生,没有异次元。为了摆脱失恋阴影,主角梦南报了巴厘岛旅游团,然而飞机遇险,迫降荒岛,不得不领着众人艰苦求生,恶劣的自然环境,凶残的海盗,赤裸的人性……一次次残酷的战斗中他缔结了九封婚书。然而当救援来临,重回现实社会,他又不得不在法律、道德、阶级的框架下,一一失去了她们……
谁敢说我不温柔
烈日炼狱:我在末日高温建避难所
烈日炼狱:我在末日高温建避难所
我在末日高温建避难所:上一世,他心善被人欺,被女友邻居联手推入70°C高温地狱,死状凄惨!这一世,他携系统重生归来!距离末日30天,他疯狂囤货:亿万冰块塞爆空间,超市仓库被他洗劫一空!当热浪席卷全球,昔日高傲的白莲花同事为一口冰水跪地哀求,他只用冰冷的眼神回应:“想活命?拿什么来换?”在别人为一滴水打出狗脑子时,他在极寒堡垒里品着红酒,欣赏仇人的末日绝望秀!
放浪者乱谭
四合院:拒秦淮如,我不当血包
四合院:拒秦淮如,我不当血包
宋飞宏穿越四合院,考上四级钳工后,被贾家盯上了。贾张氏想敲诈,贾东旭想算计,秦淮如想吸血。宋飞宏果断拒绝:我可不是血包,我是刺头!贾张氏敲诈,送她银手铐。贾东旭找茬,再闹我收拾你儿子!秦淮如半夜上门,我高喊抓流氓!易中海高举道德大旗,我丢掉道德你还怎么绑架我!在这四合院,谁惹我,我就废了谁!
如风云
娱乐:九年激活系统,一夜升顶流
娱乐:九年激活系统,一夜升顶流
关于娱乐:九年激活系统,一夜升顶流:苏然重生到平行世界,看着正在加载中系统。一头扎进娱乐圈,没想到这一加载就是好几年。就在快成为顶流的时候,五哈节目组窜出来。系统激活......新手任务:请加入娱乐圈,骚年!!!奖励:苏然:“......都特么5G时代了,你村里才通网是吧!但好在默默刷掉这些新手任务后,系统版本会持续更新。从顶流到影帝、歌王、最佳导演,乃至开公司当资本,招揽新人小花。一步一步,全
甜筒冰冰凉
女子监狱修仙五年,我出狱即无敌
女子监狱修仙五年,我出狱即无敌
女友被侵犯,林凡挺身而出相救保护,结果女友跟侵犯者串通一起,污蔑林凡,令其被判入狱五年。殊不知,林凡却因祸得福,被恶魔女子监狱九位绝色美女师傅看中,收为弟子,学得一身惊天本事。当林凡得知家族没落,家人有难,他踏出监狱,潜龙出渊,让全世界因为他而颤栗!
那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