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第14章 宰相李林甫的谋划(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最新章节。

不过,裴徽发现李元霜是真心喜欢原主。

但这背后很可能也有太子一党想要与如日中天的杨氏联姻,以壮大声势和势力的谋划。

“元霜!”脑海中念头转动,裴徽将李元霜叫住了,“明日我还要去上任,担心没有时间,不如我们现在就去逛街吧!”

一只脚刚跨出门槛的李元霜顿时停了下来,转身一脸惊喜的说道:“我在外面等裴郎,裴郎赶紧让婢女伺候穿好衣服,收拾一下我们就走。”

裴徽笑道:“我的婢女都是笨手笨脚的,我想让你帮我穿衣服。”

“啊……”李元霜愣了一下,俏脸又红了,心中还莫名有些小甜蜜,低着头小声道:“那好吧!”

……

……

李隆基已经多年不开早朝会,将大唐中枢要处理的国事,全部交办给宰相李林甫。

致使李林甫权倾朝野。

事实上,大唐有两个宰相,分为左相和右相。

李林甫本来只右相,左相为陈希烈。

但陈希烈是李林甫一手扶持起来的傀儡,万事都听从李林甫的吩咐。

最主要的是,李隆基大事要事只安排李林甫去做,只问李林甫的意见。

所以,大唐朝堂上下都知道,当今实际上只有一个宰相,那就是奸相李林甫。

而李林甫此人擅长给政敌罗织罪名、构陷下狱。

任宰相十数年时间,无数朝中大员、王公贵族,被他以各种罪名罢官、打入大牢,乃至流放斩首。

特别是太子一党或者可能靠拢太子的权贵官员,很多都被李林甫所迫害。

当然,朝中大员和贵族们也不会坐以待毙。

官场斗不过李林甫,各种对李林甫的刺杀便接连不断。

所以,李林甫深居简出,出入也是大批高手乃至军队护卫,甚至直接净街。

到后来,李林甫更是不在官署办公,直接在家中办公。

所以,每日都会看见无数官吏们从宰相府中进进出出不断。

特别是每日上午,三省六部主官都会到宰相府侯见,被人暗指为小朝会。

但今日上午,李林甫早早将三省六部主官打发走,且下令今日不再见其他人,只等一人上门。

只因此人是三地节度使、手握三十万大军的安禄山。

李林甫树敌太多,又要掌控朝局,除了中枢有不少他的爪牙和心腹之外,如安禄山这般封疆大吏也有不少是他的人。

其中尤其以安禄山最为重要,一直被他视为最大的外援。

“胡儿拜见宰相大人。”

李林甫给足了安禄山的面子,亲自在宰相府门口迎接。

安禄山更是在众人面前对李林甫表现得极为恭敬。

一见面他便对李林甫深深一礼,且神色中满是崇拜和敬仰之色。

李林甫对安禄山如此姿态非常满意,微微颔首,点头道:“胡儿远道而来辛苦了,先随本相进府说事。”

说完,李林甫便转身自顾往府中走去,安禄山连忙跟在后面,落后半步随行。

李林甫早有交待,其他下人和随从都跟在十步之外,难以听到二人低声说话。

安禄山习惯于做事之前礼物先行。

此时,二话不说,先从怀中拿出一份长长的礼单递给李林甫。

一脸憨厚的笑道:“这是胡儿给宰相大人准备的节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段嘉许这一次带着现代记忆来到了唐朝,没有了上一世的科技与狠活,还意外穿越成了诗仙李白,开启了这一世的状元重生路。
二月沫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农家子弟挣钱忙:大唐盛世,繁花似锦,万邦来朝,其辉煌千古流传。唐太宗一句“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令我华夏儿女对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充满了无尽遐想。张毅魂穿大唐,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且看他如何凭着现代人的知识和经验挣钱发家,与千古一帝李世民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历史火花……
智阳雨
文野:带着原神养文豪
文野:带着原神养文豪
某天,我穿越进了文豪世界,还带着原神一起穿越!可是……离主线还有十几年,连太宰都是个几岁的孩子唉!为了自保只能抽只甘雨去给黑手党当杀手了(痛苦)好想养只孩子玩啊~杀手好空虚喔(于是天天没事干就去贫民窟和福利院晃)躲在一旁瑟瑟发抖的孩子们:“好可怕,好可怕……希望幽灵不要看见我,会被砂吧天空一声巨响,镭钵街爆炸,无辜的我被波及了。你问我为什么没死,因为……我有满命芭芭拉呀!是不是没想到啊,你说躺我
云水墨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和兄弟出门就撞了大运,贾瑛就来到了古代,在单亲家庭长到五岁,结果不在家时母亲被山贼奸污杀害,还好自己天生神力,杀上山寨,抢光了银钱,独自一人闯荡江湖,收养大批孤儿,教其读书习武,又用现代知识经商,到十三岁便营造了自己的一股势力,本来考虑要不要来个黄天当立,结果自己顺手救下的人是林如海,贾瑛懵了,那岂不是可以见到林妹妹了?后来帮助林如海处理盐政进京面圣,贾瑛对答如流时突然皇上问:“奇变偶不变?事情
爱吃豆豉酱的比丘斯
高门庶子
高门庶子
穿了,好消息是穿成魏国公府的庶子,不愁吃不愁穿,不用为生计发愁。坏消息是他不仅不受宠,还被嘲笑看不起。呵呵,莫欺少年穷,且看他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周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