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环之盘古大陆

第四十三章 密信(1/1)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龙环之盘古大陆》最新章节。

巴彦已经一筹莫展,易苗有提议,他很感兴趣,看着易苗等着下文。易苗接着说:“我朋友在颖城有个大马场,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先去马场落脚,我提供你们前期在赵国落脚的费用。当然这不是免费的,我知道你们的族人都是天生的战士,以前也替人打仗挣钱,我想让你每年派三千名士兵,听从我的指挥。十年后,我会把马场的土地永久赠送给你。”巴彦听完易苗的提议,表示需要和族人商量一下。不出易苗的意料,斯巴族讨论过后,很快接受了易苗提议,斯巴族没有更好的选择。易苗马上给朝廷写了奏疏,说斯巴族愿意在颖城购买马场居住,自己会护送他们前往,负责管理他们。奏疏寄出后,易苗又派人回颖城通知朱珍到马场准备接收斯巴族人。同时,易苗还发了消息给刘众荣,还是老主题“要钱”。想想刘众荣肉疼到要找他拼命的样子,易苗右眼皮都不住的颤抖。

朝廷同意了易苗的奏疏,还送来了通关文书,没有通关文书,这一万多人寸步难行。临行前,易苗去王岑的府衙辞了行,易苗请王岑善待看守烽火台的军士,王岑说理所应当。这些天,易苗怕南凉人回来报复,每天都派自己的骑兵去烽火台那边巡逻。易苗带着浩浩荡荡大队人马,一路走走停停,花了大半个月时间,回到了久别的颖城。这趟述职,竟然花了两个月时间,连朱珍这帮武夫都认识四五百个字了。

回到颖城,斯巴族立刻被安置在了易苗的马场,开始了他们新家园的建设。马场中的马早被寄养到了其他马场。易苗已经准备在临近的州郡买个更大的马场,具体事宜已经在商谈中。易苗不怕马贼,他现在手中已经有一千四百多训练有素的马场护卫。刘众荣给的银票很快被送到了易苗手里,他不但愉快的给了钱,而且还多给了他二十万两,一副有钱任性的样子,甚至从他来信的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他的开心。刘众荣开心的原因很简单,他发财了,而且发了大财。

这发财的事情要从越国说起,越国北临南凉,东边于陈国接壤,西边以洪江为界于秦国为邻。越国和南凉,秦国的边境都有天险可守,两国不会轻易攻打越国。而越国和陈国接壤的地势稍缓,偏偏陈国的军力疲弱,只有越国打陈国的份。越国近年来过的比较安逸,很少打仗。越国多山,矿产丰富,耕地略有不足。如果碰到天灾,须要从陈国采购粮食,大多数情况下越国也不会买,而是组团去找陈国皇帝柳承道要。

越国皇帝周大为作为一个外无患,内无忧的有为皇帝,选择了享受太平盛世,天天琢磨哪里风景好,可以建个行宫,哪里的东西好吃,可以多进贡一些。至于朝政多数都是交给丞相吴钱通,自己想起来的时候就上个早朝,想不起来,十天半个月大臣们也见不到他。吴钱通从穿开档裤的时候就是周大为的绝对忠实拥护者,是周大为的伴读,给周大为骑着长大的。周大为登基后力排众议任命吴钱通为丞相,吴钱通也知恩图报,对皇帝的各种小爱好,百般满足,有条件要满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满足。吴钱通排除了朝中异己后,除了伺候皇上之外,也开始满足自己的爱好。书画,瓷器,黄金,美女,爱好越来越多,雅的俗的来者不拒。历年来,不少大臣找周大为告吴钱通的状,但在周大为眼里越国国泰民安,丞相还是功大于过,这些小节可以忽略不计。吴钱通已把持越国朝政二十余年,俨然就是小半个皇帝。

刘众荣在越国的布局实际上比赵国还要早,他们早在陈国拍卖龙纹盏就收服了“范大师”姚千里等三人。姚千里回到越国就开始建立政商关系,早早搭上了吴钱通这条线。越国的月婵阁开业甚至比赵国的还要早。月婵阁的越国模式是股权代持与陈国的品牌借用模式不太一样,一样的是不交税。吴钱通每月都能从月婵阁收到数量不菲的分红。越国的月婵阁不比陈国赚的少,但短时间让刘众荣发大财也是不可能的。

越国山多,各种矿也多,这两年,月婵阁为了生产东西,以及给易苗打造军备采购了铁矿和各种矿石,随着易苗的人手不断增多,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越国的矿石产量不够用,而开新矿场显然来不及,心急的商人就开始从别人手里求购还没生产出来的矿石订单,刘众荣见到有卖订单的也加价全买。南凉被陈国打败后,开始打造军备,需要在越国买矿石。没有现货他们也只能买到订单,少数转让出来的订单都会被竞价抢购。

刘众荣敏锐的察觉到了商机,他早就购买了大量的矿石订单,掌握了先机。他隔天就抛出几张订单,再自己高价买回去。矿石的价格天天在涨。原来还是商人之间的游戏,但吴钱通等一些越国官员看得眼红也参与了进来,一边在越国招募工人,加快新建私矿,一边把自己的积蓄投入到订单买卖当中。在矿石订单价格涨到正常定价的一百倍时,刘众荣把手里原来价值二十万两银子的订单,全部出手。即使这样矿石订单的价格依然在上涨。刘众荣并不惋惜,他明白这种矿石比白银还贵的日子持续不了多久。这一年,刘众荣在矿石上就赚了两千万两,一举扭转的存银不断下降的不利局面,除去刚给易苗的银票,还剩两千一百多万两银票,足够易苗祸害两年的。

易苗知道刘众荣又赚大钱了,更加不客气,让李烨再弄三百匹夏尔马来。并再隔壁州郡买了一个比颖城马场还大两倍的马场,把自己养的马全部赶了过去,马场护卫也全部迁移过去。他又给斯巴族买了大量的粮食,绵羊,生活用品送了过去。斯巴族人在历经艰辛之后,终于找到了一片自己的家园。易苗把马场的地契提前交给了巴彦,巴彦心怀感激,马上就要让易苗挑选士兵。易苗摇了摇头说:“你们正在重建家园,需要人手,这事等你们安顿好了再说。你们如果还缺什么尽管到颖城去找我。”

三个月后,斯巴族的房子都建好了,生活也渐渐进入正轨,易苗在巴彦的催促下去挑了三千名精壮士兵,不用去他的军营,平时就住在家中,自己定期派人来训练他们。斯巴族人的身体素质和战斗技巧都没有问题的,主要是让他们熟悉军令。为了让斯巴族人更快的融入赵国,易苗还请了几位先生在斯巴族那里教汉语。

易苗已经习惯了在颖城的日子,这里条件远不如东京城,但每一天他都过的充实快乐,他也很少再想起陈国的那些烂事。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易苗收到了一封不平常的密信。这封信是王君雅亲自写的,信中希望易苗火速前往华阳城,路上注意保密身份,有重要的事情相商。易苗一时搞不清楚是什么重要的事,难道是和公孙怡的事让王君雅知道了吗?公孙怡那么谨慎的人应该不会告诉王君雅。虽然满腹狐疑,但易苗感到王君雅不会害自己,他找来自己的心腹,交待自己要离开颖城几天,自己离开的消息要严格保密。随后他带了朱珍,薛绍两人换了便装,悄悄赶往华阳城。

一路上,易苗风餐露宿,丝毫不敢耽搁,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才离开没几个月的华阳城。到达华阳城时,正值午后,易苗直接去了王君雅的府邸。来到大门口,易苗吩咐朱珍和薛绍不用进去,在门外接应。薛绍上次随易苗来过王君雅的府邸,对附近还算熟悉,就带着朱珍找了一处茶摊喝茶,远远观察王家的大门。

易苗在门口报了姓名,门房入内禀报,时间不长,见王君雅亲自来到大门处,他没有出门,只是在门内招手示意易苗入内。王君雅无论从年龄还是官位都高出易苗很多,按理说他不该出迎。易苗赶紧迈大步进门,跟在王君雅身后。王君雅带着易苗进了外宅大厅,并未停留,朝后堂走去,直到一扇大门前。易苗一看门前一片突出的飞檐,飞檐下有彩色画廊,画廊两边对称的垂下两个桃子形状的木头装饰。这是垂花门,垂花门也叫悬钟,是大宅中对内宅和外宅的分界,跨过这道门就是家中女眷居住的地方。这道门也被叫做二门,俗语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指的垂花门。易苗正在发愣,王君雅推开门,示意易苗跟上。易苗犹豫了一下,还是随王君雅进去了。王君雅带易苗进了东厢,东厢房内坐了一位女子,易苗看清女子的容貌,大感意外。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洪荒:靠着化身,升维世界
先天魔神,不被洪荒承认,主角特殊神通化身万千,拜师六圣。集全洪荒气运。太清:我徒儿有大才。元始:我徒儿顺应天道。通天:我徒儿继承我衣钵传人。接引准提:有此徒儿,合该我西方大兴。女娲:我徒儿接替我人教副教主,人族当兴。不一样的巫妖量劫,共同建设洪荒天地!让洪荒天地升维。鸿钧麻了,我的巫妖量劫呢?我的三皇五帝呢?我的封神量劫呢?写一个不一样的洪荒
九扑街
寂寞繁生
寂寞繁生
无系统、非爽文、非无脑、无主角,主线长、支线比较多,内含部分细思极恐,坑不多会补齐。角色性格不同、配角较多、想象力丰富但讲基本逻辑,你可以把遇到的每一个角色都认为是主角,毕竟在他们的故事里,他们就是主角,但主角也是会死的,不知道是突然的下一秒,还是老死呢?世界起源:最初星球为一片海洋,但海洋生物创造出了陆地,最终演变成为五大洋与七大陆,不过这些与前期内容并不相关。目前已经出现的有水仙类情节、姐弟
人间重晴晚
混沌宝典之灵源诀
混沌宝典之灵源诀
关于混沌宝典之灵源诀:故事起始于一个平凡的人间村落——邵东市砂石镇保知村,这里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生活。然而,在这个看似平凡的世界背后,实则隐藏着一个广阔无垠、神秘莫测的仙侠世界,有着不同的修炼境界和门派,各势力之间纷争不断。凡人若想踏上修炼之路,改变命运,极为艰难。一、主要人物1.?李斌:主角父亲,本是保知村一位勤劳朴实的普通人。偶然获得储物戒指及修炼秘籍后,凭借坚定意志和过人智
踏月斩尘
剑荡江湖快意恩仇
剑荡江湖快意恩仇
是一部武侠风格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少年叶尘下山历练,在江湖中历经无数风雨,最终成长为一代大侠的传奇故事。作品风格融合了热血与柔情。在情节上,充满了扣人心弦的江湖纷争、门派恩怨以及正邪对抗。如叶尘初入江湖便卷入各种冲突,面对恶势力毫不退缩,凭借精湛剑法与之周旋。战斗场面描写精彩,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武学的魅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也不乏温情脉脉的情感刻画,叶尘与林婉儿之间的情感发展自然而动人
每时每刻都很好
重生之虎镇星河
重生之虎镇星河
关于重生之虎镇星河:因缘际会穿越异世,与虎结缘终成霸主;脚踩异世拳镇星河,不言放弃荣归故里。看一个现代年轻大学生,来到异世后心理会有怎样的变化。看一个苦苦追求回家路的人;又付出了什么样的心酸?
人生无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