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系统在末世

第44章 攻略朝阳街(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战争系统在末世》最新章节。

会议结束,顾承渊在参考了副营长吴斌的建议后,将下一步的作战区域放到了学校东区的朝阳街上。

朝阳街由上街和下街两条街道组成,建筑都是几十年前的自建平房,因为紧邻夜州大学东校区,凭借学校师生,发展成了一条餐饮街,平时客流量非常庞大,有利于快速获取丧尸脑核。

除此之外,朝阳街还是夜州大学和溪水区中心的连接之处,平时学生们如果想到溪水区繁华地段玩,一般都得先经过朝阳街。

所以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拿下朝阳街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以此为依托建立防线,扼住溪水区尸群西进的咽喉。

在午休起床后,顾承渊召集部队,往位于东区的朝阳街驶去。

这是第一次全连成建制的进行军事行动,总共出动了一辆猛士3装甲指挥车作为指挥中枢、三辆猛士3装甲突击车作为火力补充、一辆猛士2战场救护车作为战场救护、两辆陕汽军用卡车作为人员运输车辆和弹药携带。

人员编组就是他和副营长带着两个通讯兵乘坐猛士3装甲指挥车,军医带着两个卫生员乘坐战场救护车,1班、4班、7班乘坐猛士3装甲突击车。

剩余六个班则是三个班乘坐一辆陕汽军用大卡车,顺便押送弹药。

本来顾承渊是打算全部乘坐猛士3装甲突击车前往的,这样一来就是十辆装甲突击车,9挺12.7毫米重机枪!

再加上战士自带的轻重武器,除了没有火炮,这个火力规模,顾承渊都敢带着去打一些小点的乡镇。

但这个想法被副营长吴斌给劝阻了,理由是朝阳街属于老街道,路面就是两车道,还是极不规范的两车道,民用轿车能勉强错车,但换成庞大的装甲突击车,两辆并行都做不到。

车多了要么塞在街道里动不了,要么只能停在东校区校园内,不仅发挥不出火力优势,反而限制了部队的机动性。

对于专业指战员的分析建议,顾承渊也是从善如流。

顾承渊、副营长吴斌乘坐的猛士3装甲指挥车作为车队头车,后面跟着6辆各型军用车辆驶出了地下车库。

车顶上黝黑反光的机枪枪管在阳光照射下反射着幽深的亮光,透着缕缕杀气。

行驶在校园路上,顾承渊先是通过车载对讲机,跟后面车辆进行了一个试线,紧接着就和副营长吴斌通过车载电脑上的地图,确定起了等下的战斗部署。

因为卫星网络中断的问题,车载地图虽然没有办法导航,但还是可以作为普通地图使用。

顾承渊新兵受过军事地图使用的技能培训,而作为军校毕业的吴斌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并没有闹出看不懂军事地图的笑话。

不过要换成普通人来,估计还真得抓瞎,可能连在地图上确定自己位置都做不到。

两人将地图一阵缩放,最后确定将战场放到东区小门,也就是学校和朝阳街的连接处。

朝阳街整体呈一个Y字,上面分叉的两端就是上街和下街,Y字下面那个把就是朝阳街到东区小门的路。

将战线放到这里有利于增加丧尸密度,缩小作战截面,增强单位火力,更好的发挥穿透和毁伤力量。

同时拥挤的环境也有利于限制丧尸的活动,毕竟丧尸这玩意跑起来,那真跟脱缰的野狗一样,爆发突进非常迅速。

随着车队驶入东校区范围,陆续就响起了零星的枪声,东区因为没清理过的缘故,还游荡着一些丧尸,不过主要以头发花白的老年丧尸为主。

这也是因为东区距离居民小区比较近,附近退休的老头老太太常把东校区当成活动的公园,进来散步跳舞之类的。

嘭~

枪声响起,大礼堂前喷泉旁,一个瘦高的老头丧尸应声栽倒,血浆溅在翻倒一旁的轮椅上。

病毒要是不会磨灭宿主意识,还真是医学神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记忆囚笼:脑机暗网
记忆囚笼:脑机暗网
2045年,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催生了
迟琋
【神秘古堡】
【神秘古堡】
关于【神秘古堡】: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十壹画
快穿之魂契
快穿之魂契
噬魂族少女苏湛与各个时空之人签订契约,替她们反转人生,获取灵魂。
故梦千城
都市狂少从捡漏开始
都市狂少从捡漏开始
-特战小队在执行跨境侦察任务时失联,陆川奉命带领侦察连前往事发地——“死亡谷原始丛林搜救。在途中,他们发现特战队员的尸体,死状离奇,现场充满诡异之处,如无明显打斗痕迹、尸体出现莫名撕裂和疑似生化武器造成的伤口等。同时,陆川发现死者手中布条上的符号与半年前边境走私案有关联,意识到事情不简单。
清风yin露
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
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
张海桐因工作猝死穿成盗笔世界一个张家外家人,从此开始兢兢业业打黑工,勤勤恳恳做牛马的苦逼生活。作为一个专业社畜,他不仅逐渐混到了老张家核心圈子,还无意间成了小族长的“顾命大臣。不仅被小哥养父临终托孤,还为瞎子祈福产生交集。可谓北能本家稳局势,南能南洋杀军阀。西跟绿林好汉借盘缠,东可海外镇场子。横批:打遍天下无敌手。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却发现自己的世界竟然在和盗笔世界不断融合……PS:本文从清末
蒸不好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