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第140章 士元啊,你还是太年轻了(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最新章节。

书房之中,叔侄二人已经坐定。

庞统率先开口道:“叔父前些日子不是准备进山采药么?怎么今日里,忽然就有时间赶来南郡了?”

庞德公笑道:“入山之事暂时不急,此番前来南郡,还是想要跟你再多聊几句。”

庞统拱手道:“不知叔父有何吩咐?”

庞德公缓缓开口道:“张允兵败,吕布准备尽起荆南之军杀奔江东的事情,士元应该知晓了吧?”

庞统点头道:“前几日孙权派了鲁肃前去襄阳,跟州牧大人商讨结盟之事,州牧府方面已经答应了。”

“除此之外,州牧大人还准备急召黄太守赴襄阳,准备商讨水军扩招和加强训练的事宜。”

“从今往后,州牧府已经没有实力继续渡江南下对付吕布,只能凭借水军将士们守住长江天险,防止吕布带兵来攻了!”

刘表和吕布之争,在前期一直都是州牧府占据主动。

州牧府这边,动不动就派兵南下长沙和武陵郡!

可这一回张允大军兵败,州牧府已经没有继续派兵南下的实力了。

从今往后,一下就从战略主动变成了被动防御!

庞德公开口道:“吕布占据荆南之地,想要继续增强实力,只能不断向外扩张。可荆南地区往南是交州,地广人稀,百姓困苦,就算是攻下来,也提供不了太大助力。”

“从长沙郡北上襄阳,需要渡过长江天险才行。可江夏郡那边,荆州水军一直非常强势。州牧府大军虽然连连败北,但州牧大人余威犹在,这州牧府的底蕴也没有消耗干净。所以短期内,吕布也不敢轻易带兵北上襄阳!”

“除了北上和南下,就只剩下东西两个突破口了。如今孙策新丧,而江东上下内忧外患交织,吕布想要带兵东进吞掉江东,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今州牧府、荆南吕布和江东孙权混战一通,士元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要投效哪方势力?”

庞统沉默片刻道:“叔父还是想要侄儿去往荆南么?”

庞德公笑道:“大丈夫立世,若无大志,只需求个温饱即可。”

“可士元胸怀大志,腹有韬略,难道你就真的愿意,埋没这一身所学么?”

庞统叹息道:“叔父,侄儿不是不出仕。”

“只是州牧府这边,刘表老迈无力外图。刘琦自从兵败荆南之后一蹶不振,早已经沦落成废物一般。至于刘琮年纪轻轻心性未定,将来如何还尚未可知也。”

“除了州牧府之外,我们眼前只有吕布和孙权两方势力而已。如果非要从中选一个的话,侄儿宁愿去往江东,也不愿投效荆南。”

庞统到底是世家出身,对于吕布的种种劣迹,多少还是瞧不上的!

庞德公摇头道:“你若是真的不愿去往荆南,老夫也不会过分逼迫。”

“可江东那边,现在绝不许你插手其中!”

庞统皱眉道:“难道荆南和江东之战,叔父更看好吕布?”

庞德公点头道:“孙策新丧,孙权立足未稳。”

“这江东上下虽然有周瑜张昭等人为之谋,可江东之地,在孙策手中发展太快,有很多根基未稳,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没有吕布带兵攻略江东,或许孙权还有机会稳住局面慢慢发展。可现在吕军上下正准备倾巢而动,孙权到底能不能守得住,还要看具体战况如何!”

庞统拱手道:“叔父,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的情谊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逍遥红楼
逍遥红楼
金陵十二钗的绝世奇才,终逃不过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定前生。而惊世的顽石,也不过是一块无法补天的石头!红楼轰然倒下,梦醒而碎,青灯古佛的云空未必空,随经文诉出曹雪芹满腔幽怨。红楼无梦,只余梦影残痕!了个迎加入红楼大家庭!!
徐十五
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
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
关于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永乐朱棣穿回“燕王朱棣成为另一个意识,并逐步“同化永乐帝朱棣在生命终点(如第五次北征归途)意识模糊,再睁眼,发现自己回到了洪武二十五年,过程中伴随着双魂的摩擦、博弈、融合,以及对历史细节的“微操。
用钱打我
我在北宋教数学
我在北宋教数学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吉川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卫山关,猎户之子庄闲,在父亲受辱、幼妹重伤、泼皮勒索之际,不得已举起了屠刀...只身上地藏,修祖传秘法,握前世韬略,于尸山血海中杀出一条生路。从一个边军小卒开始,带甲百万,撞府冲州,将万里江山收归一统。庄闲:“传檄天下,教尔等奸邪之辈莫敢仰视。”姑射仙:“虎贲何在!随我冲阵!”谢凌云:“陷阵溃敌,云,一人足以!”张虎臣:“传我将令!今夜奇袭敌寨,破敌防线者,赏珠宝一箱、美姬三名。直捣黄龙,斩将夺
兔子警长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在风云诡谲的大明,土木堡之变阴霾未散,北京保卫战一触即发。卫长国、郭一平临危受命,携手于谦等志士。朝堂之上,他们排众议谋良策;战场之中,整军备战强敌。烽火肆虐城墙,看这几位英雄如何力挽狂澜,让大明于生死边缘重焕生机,逆转国运。
孙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