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现代日常白话版

第302章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2(2/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梦】现代日常白话版》最新章节。

那四十个碟子,都是统一的白粉定窑,只比小茶碟大一点,

(白粉定窑:河北定州烧出来的最好的白瓷)

里面装的都是山南海北、中原的、外国的、或干,或新鲜的,或水里或陆地,天下所有的佳肴、点心、水果……

宝玉于是说道:“咱们也应该行个酒令才好。”

袭人道:“要斯文安静点的才好,不要大呼小叫的,免得让别人听见,

而且我们也不识字,不要搞那些文刍刍的。”

麝月笑道:“拿骰子过来,我们玩骰子吧,谁的点多,谁赢。”

宝玉道:“没意思,不好玩,咱们玩占花名吧。”

(占花名:就是抽签,签筒里的签都写着花的名字,抽到什么花,自己就代表什么花。)

晴雯笑道:“对啊,早就想玩这个了。”

袭人道:“这个游戏虽好玩,但就是人少了玩起来没意思。”

小燕笑着说:“要我说,咱们不如悄悄地把宝姑娘林姑娘请过来玩一会儿,玩到九点十点再睡也不迟。”

袭人道:“又要这样打开门无顾忌地闹,要是巡夜的问起来怎么办?”

宝玉道:“怕什么,咱们三姑娘也会喝酒,再把她叫过来更好,还有琴姑娘。”

大家都道:“琴姑娘就算了吧,她在大奶奶屋里,闹出麻烦来。”

宝玉道:“怕什么,你们就快去请她们过来吧。”

小燕和四儿都不巴不得宝玉的这一声命令,二人就赶紧开了门,分头去请人了。

晴雯、麝月、袭人三个人又接着说:“她们两个去请,只怕宝姑娘和林姑娘两个不肯过来,还必须得我们去请,死活把她们拉过来。”

于是袭人晴雯赶紧又让老婆子打个灯笼,两个人也出去请人去了,

果然宝钗说夜深了,黛玉说身体不舒服,袭人和晴雯两人再三恳求:“无论如何给我们个面子,过来坐坐再走。”

探春听了却也感到很高兴,心想:“不请李纨的话,要是被她知道了就不好了。”

(探春在心里叫这个大嫂子是直呼其名呃。)

于是就让翠墨和小燕也再三请了李纨和宝琴,

大家聚齐,先后都到了怡红院中,袭人又死活把香菱拉了过来,在炕上又拼了一张桌子,这才都坐得下来。

宝玉赶紧说:“林妹妹怕冷,过来这边靠着木板墙壁坐吧。”

又给她拿了一个靠垫靠着。

袭人等人都搬了椅子在炕沿下面陪着,

黛玉却离桌子远远的靠着靠背,笑着对宝钗、李纨、探春等人说道:

“你们天天说别人晚上聚在一起喝酒赌博,今天我们自己也这样,以后还怎么说别人?”

李纨笑道:“有有什么关系,一年之中也就过生日、过节的时候这样,并不是天天晚上都这样,这倒也不用担心。”

说完,晴雯就拿着一个竹雕的签筒过来了,里面装着象牙的花名签子,

摇了摇,放在桌子中间,又把骰子拿了过来,放在骰盅上,摇了摇,打开一看,里面是五点,

按点数,数到宝钗,宝钗就笑道:“是我先抽,不知道会抽到什么。”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靠现代知识养家送儿考科举
我靠现代知识养家送儿考科举
一代暴脾气武术大师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更有一家子都在做梦都想把自己赶出去好迎娶有钱的寡妇进门。
挖坑埋烦恼
世子大婚日,逃妾带崽死遁了
世子大婚日,逃妾带崽死遁了
周从显大婚那日,妾室和女儿死在了英国公府那一场离奇大火。他眼睁睁看着火光冲天,破天荒地哭得撕心裂肺。千里之外的禹州,多了一个自京城而来带孩子的美貌客商。直到他奉旨入禹州驻守。那双日日入梦的身影骤然出现在眼前。她正在旁人的身侧,巧笑嫣然。他的女儿,在别人怀抱里叫着爹爹。他眼底猩红地质问,“你为何躲着我。”她笑得疏离淡然,“公子认错人了。”
当玥
万兽归昭
万兽归昭
云昭天生废灵根,在宗门受尽欺辱,直到她捡到一只独眼三脚怪猫。这只记录的三脚猫讙龇牙咧嘴地骂道:“看什么看!在看本王把你眼睛挖了!”可后来画风就变了:傲娇九尾狐搬进她的闺房:“本座只是嫌外面太吵了。”憨憨旋龟天天驮着她过河:“你比灵石都轻。”就连冷面谢无尘的白虎,都开始偷她缝给讙的小鱼干袋子。随着混沌之气侵蚀修真界,暴走的异兽、隐秘的灭门血案、还有谢无尘手中那柄指向她咽喉的剑,都在逼迫她揭开真相:
鹿豆糕
亲妈重生第三天,全家都被逼疯了
亲妈重生第三天,全家都被逼疯了
黄老太生了6个儿女,一辈子累死累活,供几个孩子上学买房结婚,帮着拉扯孙子孙女,要钱给钱,要工作给工作,每天买菜洗衣服做饭接送孩子忙的像个陀螺,就差没把自己的骨髓吸出来喂给孩子。临老却没钱治病,还要求着儿女给口饭吃。黄老太不懂,呕心沥血一辈子,图啥啊?图病床前无人孝顺,图养老院被吃屎灌尿?重生回到50岁,黄老太看着活蹦乱跳兴风作浪的逆子恶女们,大牙一呲,棍棒伺候!要钱?没有。要工作?做梦!想寻找母
是以卿卿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关于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读,从历史智慧中汲取现实养分。它以编年体梳理千年兴衰,展现权力运作、制度演变与人性博弈的规律。无论是职场竞争中的策略权衡,还是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都能在其中找到镜像。书中对治乱兴衰的剖析,助我们跳出当下局限,培养长线思维;对人物成败的记录,教会我们在复杂抉择中坚守原则。读史不是复刻过去,而是学会以史为镜,更清醒地理解当下、应对未来。
读点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