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

第666章 季孙将伐颛臾(1/2)

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鲁国》最新章节。

只是,不管如何,每每想起冉求这位弟子,这位被自己曾经评价为最全面的贤才,孔子不由伤心失望。

子有啊子有,你是否偏离了你心中的道呢?

孔子想起那一年,即公元前492年,冉求离开自己回鲁国时说的话。

当时,冉求说,宣扬礼教,克己复礼,这样的事他并不是不赞同,但实在是力不从心,故请求离开。

当时的孔子,真的很不希望冉求离开自己。毕竟,冉求文武双全,自己率一干弟子周游列国,冉求的作用非常大。

但是,当时由于季氏家族发生巨变,季孙斯去世后,其庶长子季孙肥发动家族事变,一举夺取了宗主之位。

冉求认为,孔子应该留一支力量在鲁国,以随时掌握鲁国的情况。

当时孔子自己也认为冉求的意见是对的,只是不希望冉求以“宣扬礼教力不从心”为理由。

所以,当时孔子就严厉批评了冉求,告诫他追求真理不应半途而废。

冉求本就是季氏旧臣,曾经担任过季氏的武城邑宰等要职,所以回国后就被季氏委以重用。

后来,冉求凭其出色的治政能力,被季氏任命为家宰。

唉,子有啊子有,难道你在季氏屋檐下呆久了,真的就完全投身了季氏?

如今,冉求一开始建议孔子先去见季孙肥,再是帮助季氏推行田赋制,这一切都令孔子深深担忧。

冉求难道真成了季氏的人?

但此时的孔子对冉求还是心存着师徒感情的,直到鲁伐颛臾事件发生。

颛臾,是一个风姓诸侯,相传为太皞所建,大约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柏林镇附近。

大周王朝建立后,周成王分封颛臾国为诸侯,给予其祭祀蒙山的权力。

蒙山是一座文化名山,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北的沂蒙山区腹地,古称“东蒙”,也称“东山”。蒙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人称“亚岱”,乃山东第二高峰。

蒙山这样的大山当然是要得到祭祀的,当然,山东的第一高峰是五岳之首泰山,乃天下第一山,也必须得到祭祀。

泰山,唯天子才有资格祭祀,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

封,指于泰山之顶,筑一个圆形的土坛,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

禅,指于泰山之下,筑一个方形土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

天圆地方。

而且,祭祀泰山是一件很隆重庄严的事,帝王不能随便祭祀泰山。一般,国家治理得很好,国泰民安,且须经重大事项决策会议决定后方可实施。

当然,这与我们现在要讲的鲁伐颛臾无半毛钱关系,那就打住吧,不要再偏题了。

颛臾国身负祭祀蒙山这样的主体责任,虽是大周王朝重要诸侯,但国小势弱,祭祀了几百年,终于在春秋开启之初,无可奈何地选择将自己的安全问题,交给大周王朝宗邦诸侯鲁国。

也就是说,颛臾很早就成了鲁国的附庸。这也是颛臾自春秋以来,基本未在春秋舞台发出过任何声音、亮相于任何角落的原因。

但这一次,颛臾亮相了。

因为季孙肥需要进一步扩大季氏家族的地盘,他看中了鲁国的附庸国,颛臾。

作为鲁国执政上卿,季孙肥也确实有出兵讨伐颛臾的正当理由。因为讨伐颛臾,无需打出灭颛臾的旗号,而仅仅是出兵颛臾即可。

为何要出兵颛臾?

因为颛臾地处蒙山,蒙山乃山东第一大山,山高林密。鲁国由于赋税沉重,战事频发,故盗匪啸聚,蒙山、泰山都成了盗匪重点区。

季孙肥认为,只要季氏出兵颛臾,清除了盗匪,那今后这块地盘,无疑就成了季氏的地盘。

季孙肥想了想,他认为这一次自己的决策无疑既利国利民,又利于季氏家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一人异兽亦世界
一人异兽亦世界
关于一人异兽亦世界:世间万物皆可化作你的守护灵,上到天上飞的,下到巨物走兽,可抵山海之间,就连一只蚊子也可以护你一世周全。身为特级保镖的洛川,意外穿越到守护灵世界,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看他是如何一步一步使自己强大起来,克服种种困难的,这里也从不缺乏欢笑,既来之则安之,那就体验不同的人生吧!“小北,总有一天我会见到你的!
南北先生
北域战记
北域战记
人类的英雄,兽人的希望,矮人的传说,精灵的未来。征服自己的家园,保卫自己的自尊。为了王权,为了联邦,为了议会......战争的理由和借口多种多样,战争的英雄不计其数。最后是谁可以终结这个乱世?我要做网络小说中的一股清流:没有穿越者
五江半岁生
红龙皇帝:多子多福称霸无尽世界
红龙皇帝:多子多福称霸无尽世界
关于红龙皇帝:多子多福称霸无尽世界:来自地球的灵魂转生异界,成为了五色龙之首,恶龙之首的红龙,建立震撼多元宇宙无尽世界的龙之国度,七重天堂,深渊地狱,精灵之森,元素领域,魔法帝国,........无论什么样的势力都无法阻拦凯撒的征服,多元宇宙无尽世界都流淌着他的血脉力量,让他时刻的不断变强。(红龙的视角,人类观念极少,介意勿扰)
沧海明月珠有泪
万法之上
万法之上
今日众叛亲离,根骨被剔,放逐万里,九死一生。他日重临,必万法跪伏,血溅苍生。万法不同,哪有殊途同归,林轩注定要独步天下,自然走独步天下的法。
破弓豆
者途何名
者途何名
当见去往。
者途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