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名义:这一世,我要进部》最新章节。
“怕。”祁天佑说,“但我更怕十年后有人指着我们说,你们当初明明有机会改,却选择了等。”
两人对视片刻。孙连城忽然笑了,笑声很轻,但带着决意。
“行。”他说,“我干。光明区第一个上系统,第一个公开数据,第一个接受全民监督。”
祁天佑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一张草图,铺在桌上。
“接下来,我会推动在全国设五个观察点。”他指着图上标记的位置,
“京州排第一。现场会不一定在这儿开,但标准得按我们的来定。”
孙连城仔细看着草图,手指划过几个关键节点。“执行节奏怎么安排?”
“分三步。”祁天佑说,“第一步,三个月内完成系统搭建和人员培训;
第二步,半年内实现全区重点企业全覆盖;第三步,一年内形成可复制的操作手册,上报国务院。”
“时间太紧。”孙连城摇头,“基层人手不够,培训跟不上。”
“那就加人。”祁天佑说,“从高校招一批懂政策又懂技术的年轻人,直接派驻到街道办。
工资我找财政厅协调,编制问题你先压着,等成效出来再补手续。”
孙连城苦笑:“你这是让我先上车后补票。”
“改革哪有等齐了票才出发的。”祁天佑说,“等一切都合规,黄花菜都凉了。”
孙连城没再反驳。他把草图折好,放进西装内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茶已经凉了,但他没让服务员续水。
“还有一件事。”他放下杯子,“王建国最近动作频繁。
他私下联系了好几个地市的分管领导,说是讨论‘试点经验本地化转化’,实际上是在拉人头,想另起一套标准。”
祁天佑眼神一沉:“他是想把京州的经验稀释掉?”
“差不多。”孙连城说,“他打着‘尊重地方差异’的旗号,其实是要削弱环保权重,保住那些高耗能企业的利益链。”
祁天佑冷笑一声:“这套话术我听得多了。‘因地制宜’四个字,多少坏事都是打着这个名号干的。”
“你要怎么应对?”
“很简单。”祁天佑说,“我们先把标准立死。凡是参与观察点的城市,必须签署执行承诺书,明确三项指标不得低于设定值。
谁敢打折扣,谁就退出名单。”
“他们会抗议。”
“让他们抗议。”祁天佑说,“抗议越多,越说明我们动了他们的奶酪。
真金不怕火炼,数据不怕对比。只要京州的数据摆在那里,谁也翻不了盘。”
孙连城缓缓点头:“我明天就召集班子开会,把系统建设列为头号工程。”
祁天佑收起材料,只留下那张草图。他右手小指上的翡翠扳指在灯光下泛着光,像一块沉静的玉石。
“记住。”他说,“我们不是在争一个试点名额。我们在重新定义什么叫发展。”
孙连城站起身,整理了下领带:“只要你在前面走,我就敢跟着冲。”
祁天佑没有回应。他看着窗外,街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映在湿漉漉的地面上。
风从门缝钻进来,吹动了桌上的纸角。
他伸手按住那张草图,指尖停留在“京州·光明区”四个字上。
茶馆外,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过,车窗贴膜很深,看不见里面的人。车在茶馆门前停了两秒,又继续向前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