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小说【m.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最新章节。
			     如今的倒幕阵营早已人心不齐。
 一部分人主张放弃依附日不落,转而亲近天朝。
 毕竟日不落在远东已被彻底击溃,不仅退出了这一区域,连南亚据点也丢失殆尽。
 短期内,日不落重返远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继续追随这样一个衰败势力,既得不到援助,又得罪强势的天朝——而后者如今正与日不落势同水火。
 因此,他们希望借机投靠天朝,派遣部队随军远征北美,成为辅助力量。
 此举一来是为缓和与天朝的关系,争取解除封锁;二来也想通过战争夺取部分战利品,换取资金购买粮食和其他必需品,以平抑境内飞涨的物价,缓解民生困苦。
 但也有一派坚决反对接受天朝与幕府此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仍对天朝抱持敌意。
 他们认为,一旦低头臣服,过去被割让的土地将永无收回之日。
 更何况,最早投靠天朝的是幕府,现在自己再去依附,未必能赢得信任,反而可能被天朝借幕府之手吞并。
 那样的话,多年抗争岂不付诸东流?
 出于对权力丧失的恐惧,以及战后可能遭到清算的担忧,部分倒幕高层对与天朝接触极为抗拒。
 1869年1月,关西大板城的一处寻常民居里,几位倒幕要员秘密集会。
 “伊藤君,你还是犹豫不决吗?”
 桂小五郎紧盯伊藤薄文,语气低沉,眼中寒光闪动。
 他一手搭在腰间刀柄上,宛如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仿佛只要答案不合心意,便会立刻拔刀相向。
 “你们真的都决定了?”
 伊藤薄文缓缓抬头,目光扫过屋内众人——桂小五郎、高杉晋作、山县有朋、大保久利通等倒幕核心皆在其中,唯独不见如今最为关键的人物:西乡隆盛。
 “除此之外,已无退路。
 若不如此,我们终将陷入绝境。”
 大保久利通缓缓启齿,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
 在座诸人中,他位阶最高,身为维新三大元勋之一,声望仅稍逊于西乡隆盛。
 如果说西乡隆盛是倒幕势力的军事统帅,掌握着刀剑与兵权,那他便是执掌政务与后勤的中枢人物,维系整个阵营的运转命脉。
 战时军权为重,西乡自然居于核心;可一旦烽火渐熄,天下趋于安定,文治之臣的作用便会愈发凸显。
 而即便是在如今这个兵戈未止的时节,大保久利通的实际影响力也丝毫不弱于那位军中魁首。
 “汉军战力如何,诸位或许未曾亲见,但传言总听过吧?我们连幕府的军队都难以抗衡,又岂敢奢望与背后有天朝撑腰的强敌正面交锋?”
 “更何况,日不落已在与天朝的角力中败退,昔日依靠的外援就此崩塌。
 靠山一倒,我们的处境可谓雪上加霜。
 眼下局势如此艰难,诸位还真的以为,这场仗我们有胜算吗?”
 他虽不曾披甲上阵,却掌管倒幕全军的粮秣军需,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支队伍正陷于何等窘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铁律。
 可如今他们的士兵不仅弹药匮乏,甚至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
 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想对抗那个背靠天朝、资源源源不断的幕府政权,无异于痴心妄想。
 即便汉军按兵不动,大保久利通对这场战争的未来依然不抱希望。
 早在关原失守的那一刻起,胜负的天平便已彻底倾斜。
 关西与关东相较,在人口、土地和物产上皆处下风。
 单是江户所在的那片广袤平原,面积就超过一万六千平方公里,足以支撑庞大的农业产出与兵力动员。
 而关西境内零散分布的平原加起来尚不足八千平方公里,耕地本就稀少。
 更棘手的是,那些山地与丘陵地带虽可勉强开垦,但土质贫瘠,耕作艰难,收成微薄,无法承担养民养兵的重任。
 这正是关西饥荒频发的根本原因。
 大量青壮年被征入伍,田间劳力严重不足,农事荒废,产量逐年下滑。
 再加上本就有限的耕地面积,使得粮食危机日益加剧,远甚于幕府控制的关东地区。
 加之天朝实施海上封锁,外粮无法输入,倒幕一方几乎断绝了从海外购粮的可能;而幕府则不受此限,只要手中有钱财或可用作物资交换,便能缓解饥馑之苦。
 反观己方,却毫无出路。
 其实大保久利通早有预见,为此大力推动红薯、土豆这类耐旱高产作物在乡间的种植,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断粮之危。
 但这些终究只能作为应急口粮,长期食用易致体虚疾生,难以替代主食。
 他心中焦虑万分:若局势持续恶化,百姓困苦无依,极易因怨愤而揭竿而起。
 只要幕府稍加煽动,便可能激起燎原之势。
 这并非危言耸听——不久前土佐藩爆发的农民暴动,便是前车之鉴。
 因此,他再也不能袖手旁观。